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诗词创造了雄浑豪放的风格,显示了坚贞悲壮的民族气慨。他用诗歌唱出了复兴祖国、收复中原的顽强信念,抨击了投降派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种种罪行,抒写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陆游的9300多首诗作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爱情诗词。这就是《菊枕诗》三首,七律《六十八岁重游沈园》一首,七绝《沈园》二首,七绝《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相似文献   

2.
《沈园》(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最著名的爱情诗之一,是他对自己年轻时爱情岁月的文学回忆,寄托着对妻子唐琬的真挚情意。在《沈园》(二首)中,陆游通过多重的文学意象构建起自己心中的"沈园",将其升华为古典文学中经典的爱情境域。陆游笔下的"沈园"由三种文学意象相互交融而营构,即"时间"的沈园、"空间"的沈园和"诗意"的沈园,而"诗意"的沈园是陆游所建构的"沈园"这一爱情境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先从《春江花月夜》的有关资料谈起。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乐志》云: 《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陈后主君臣的原作今已不传。《乐府诗集》所载《春江花月夜》诗共七首:计隋炀帝(杨广)二首,诸葛颖一首,以及初唐时张子容的二首;再有就是张若虛的一首和溫庭筠的一首。溫诗晚出,诗的內容是嘲讽隋炀帝荒淫无耻,终于破家亡国,与陈代宫体诗无关,可以不谈;而前面的五首则是我们研究《春江花月夜》仅有的历史文献。这些诗数量不多,不妨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分得知字韵》诗,见于《彤管遗编》、《彤管新编》,也见于《名媛诗归》。所谓“分韵”,是古人几个人在一起作诗,预定韵脚字数,分派各人依韵作诗的一种写诗办法,而李清照分得的是“知”字作韵,故诗题称《分得知字韵》。李清照的诗同她的词一样,可以1127年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那么这首诗究竟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呢?刘忆萱先生认为这首诗写于建炎二年,即是南渡后的作品。但我觉得不妥当,特在此提出商榷。先录其诗:  相似文献   

5.
从书写的内容着手考证是书法作品真伪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经查证,传世黄庭坚《行书十二条屏》墨本所写两首七言律诗是赓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御制两首七律元韵而作的诗,若非亲身参与其事的大臣所作,就是晚清作伪书家的模拟之作,同黄庭坚无关.所谓黄庭坚书写韩伯庸《幽兰赋》,较《文苑英华》所载韩伯庸原作多出十句,改动之处拙劣,亦是伪作无疑.  相似文献   

6.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查慎行撰有《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该书针对苏诗旧注作了进行了全面的订正、补充。清代宋举、邵长蘅整理翻刻宋代施元之、顾禧、施宿《注东坡先生诗》而成的《施注苏诗》,对施顾原注常有妄删,查慎行首先针对此现象,补充了施顾注的原文,并对旧注改动引文的原文以迁就作者的现象作了批评与更正。其次,查慎行在《施注苏诗》的《续补遗》二卷的基础上,又依靠宋代及明清的文献,辑得苏轼的佚诗一百二十余首,并对互见于苏轼与他人诗集中的九十首余诗歌作了考证,论证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苏轼的作品。《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八三年秋季教材,新增选了三首唐人的送别诗。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见初中语文二册),另二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见初中语文四册),是三首不同风格和情调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作者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后中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尉、江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有将一诗误分为二者 ,卷三六三收孙嵩《生日》二首即是。诗云 :云外荒村半掩扉 ,门孤事业与心违。悠悠岁月山林老 ,纳纳乾坤道路非。鸿雁关河秋满眼 ,梧桐风雨冷吹衣。蓼莪自是长休废 ,独立苍苔一叹欷。仔细读这两首诗 ,觉前一首诗话未说完却嘎然而止 ,似非完璧 ;后一首起得突兀 ,似缺前承。若将二诗合二而一 ,则是一首意思完整、气韵一贯的律诗 :两首均属上平微韵 ,故合起来仍一韵到底 ;前者尾联对仗而后者首联对仗 ;合起来恰是中间对偶的两联 ,且粘对合律 ,二诗当为一首而被误分了。盛鹗《宋诗纪事》卷八十收孙嵩诗 ,此即作为…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巴黎图书馆录出编号为伯氏二五五五的敦煌唐写卷子中七十二首诗(包括佚名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作了些整理工作,惜未定稿。1977年,舒学同志在王先生录文的基础上,参校了北京图书馆所藏缩微胶卷,以“敦煌唐人诗集残卷”的名称,首次刊布这七十二首诗于《文物资料丛刊》上。高嵩同志曾赴河西走廊,青海湖一带,进行实地踏勘和考察,对七十二首诗中一些地名位置作了探索,于1980年写成《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一书。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将这七十二首诗,收编入第二编里。他们校辑、流布,研究这些唐代佚诗,作出很大的努力,但也容易造成错觉,使人误以为这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与《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二诗中"严少尹"的身份有严挺之和严武二说,二诗系年亦有开元二十一年与乾元元年之说;对《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诗中"严尹弟"则一致认为是严武,诗作于上元元年。经笔者考订,认为"严少尹"与"严尹弟"俱为严武,三诗俱为王维与严武交游工作,前二诗作于乾元元年,后一诗作于上元二年。  相似文献   

11.
阎若璩、汪琬为清初经学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康熙年间的礼学之争始于金石义例之辩,焦点集中在礼服学上,是清代礼学史上的第一次大论争。二人礼学观不同,研经治礼方法互异。汪琬兼采汉、宋之学,重求本义,主于律文以求"用实",不屑专事章句之学;阎若璩倡古礼以兴"古学",取法汉儒,重于考据训诂,排斥宋学,批评自朱子以来学者不事考据以致"私造典礼"之习。这场论争体现了清初礼学复兴时期的特征,对清代礼学发轫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它对宋以后的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中的"辨体意识"是严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严守诗歌的"当行本色"与诗文界限、确立以盛唐诗歌为师法对象和诗内诸体界限辨析等方面内容。而严羽严辨诗体的目的有二:一为直接目的,开拓学诗者的眼界,提升其见识;另一个是终极目的,要为后学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诗门径。严羽辨体意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从实践角度讲,宋诗发展至南宋已显露出诸多弊端,严羽欲找出时弊,规范宋诗的发展方向;从理论角度讲,在诸体文学之中,诗学理论发展得最为完善,创作法则最为严格,故破体产生之时,反对的声音,即辨体意识也最强烈。  相似文献   

13.
论慷慨悲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燕文化的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人们以不同的词义来理解使用这个词,而把慷慨悲歌理解为慷慨激昂更符合慷慨悲歌的真正含义。燕地地理位置是慷慨悲歌形成的重要因素,民族融合和战争对慷慨悲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侠士和侠义之风是慷慨悲歌最终形成的因素。慷慨悲歌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论的《屈原列传》,有如明清时期人金圣叹选编到《才子古文》一书中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艺术性之高 ,着实堪称旷世之作文范本。本文尝试从中心确立 ,材料选择 ,人物塑造 ,手法运用 ,结尾安排五个方面对它的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目的在于借此探求出一些切合实用而又特别的写作规律来 ,以供爱好传记文学的读者和作者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朝鲜与中国保持典型的“册封一朝贡”关系。但在传统华夷意识的影响下,朝鲜使臣对待清朝的态度远不像对待明朝那般恭谨虔诚,表现出异常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迫于满清的政治压力履行历年的朝贡义务;另一方面,基于“小中华”和“礼仪之邦”的文化优越感,他们又对文化底蕴相对贫瘠的清人持有排斥的情绪。康熙五十九年和雍正十年,朝鲜文臣李宜显两次以正使身份赴清,根据沿途见闻撰写了使行日记《庚子燕行杂识》和《壬子燕行杂识》。两部作品逼真摹绘了18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并将笔触深入士人群体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以燕行使臣为代表的朝鲜士人的华夷观,可作清代朝鲜士人文化心态研究之益助。  相似文献   

16.
庆历新政后的七八年间,欧阳修连续四任州府长官,但到了后二任时,他才与当地官员、士人频繁唱和。尤其是到南都时期,他以知己、同道、门生、故吏、知府、诗友的多重身份,与致仕官员杜衍往复唱和并结集,创撰出两代官员之间唱和范例。欧杜南都唱和以及欧阳修对杜衍五老会唱和活动的支持与宣传,都成为宋代南都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罗长铭集》集外佚文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辑得《罗长铭集》集外之罗长铭早年在南通报章发表的诗7首、文2篇。通过对罗氏佚文的收辑,阐述了对罗长铭这样因某种历史原因而名声不甚显,然却才学高迈,在很多领域都有创获的一代学人的认识过程,对民初南通之若干史实亦有钩辑。  相似文献   

18.
南朝时期,拟古诗创作非常兴盛,并且发生了一些新变。这些新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江淹的突破、"永明体"和宫体诗的倾向、古意诗的发展与军旅边塞诗的出现。这些新变促使诗歌的艺术格局日趋成熟,也扩大了拟古诗的内涵和承载,对诗歌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言"的最重要的"象"的研究,通过研究产品存在的环境、社会、条件这一"语境"和不同生活形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的个体对未知物品的认知差异,来完善设计历程和产品设计所能表达"共同体"的意识或特性的探讨.而这正是目前设计界在设计能力上最值得提升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玄菟郡自公元前107年始设至公元432年消亡,历西汉、东汉、公孙氏政权、曹魏、西晋、前燕、前秦、后燕、北燕九朝(包括割据政权在内),在东北历史上延续了500余年。本文锁定玄菟郡的人口问题,旨在探讨玄菟郡在移徙过程中虽然县均人口数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就横向来看,玄菟郡下辖各县的规模均为同一时期东北边郡中较大者,借以推定玄菟郡始终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边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