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代表的是先进的文化,传递的是一种崭新"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将推动当地的生产力发展.遗产保护和生产力的发展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立足于代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利益的保护管理新体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3.
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传统文化的找寻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旅游动机,文化古村落越来越显现出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力。文化古村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可以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垄断性和可创新性的人类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古村落是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应该将其明确为独立的一种旅游资源,进而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文化有形和无形的遗留,古村落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被重新充分地认识起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古村落质朴的原生态风貌和隐藏在其中的民间文化氛围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古村落文化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正向某个方面演变,而在诸多的外力中间,旅游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对古村落文化的发掘起到促进作用,过度的旅游开发能使古村落文化的存续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它的存在、发展、传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为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就是能够承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能够被人们感知的客观存在,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传递具有对应性和社会性是客观存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古村落文化为重要内涵的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母,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元素。但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产业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现代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致使文化保护发生了让位,古村落文化保护境况堪忧。因此,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创新保护与活化理念,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促进古村落文化的保育与活化。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的人聚空间布局塑造了自然和谐的空间意象,从空间意象到文化意象的升华,是耕读文化的展现与外化.古村落的规划建设与中国儒道思想密切相关,而乡村儒道思想体现在古村落中即为耕读文化.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中,这种空间意象和耕读文化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不可忽视的文化产业开发精神内核.诠释古村落空间意象与耕读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期望对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生产、消费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播。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是促进文化变革与创新的活性机制,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然而,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作为支撑,没有文化传播的载体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会形成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能得以实现。本文结合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实际,对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俞源古村落的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从文化视角剖析了当前俞源古村落开发中的各种问题,揭示了俞源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文化基础,探讨了俞源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对策:以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为核心,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找准切入点,在保护与传承的有机统一中更好地弘扬俞源文化;依法管理,制定、完善和健全古村落的开发规划和保护制度;多元投入,提升素质,理顺关系,确保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探讨在旅游背景下的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机制,将村民放在文化生态演变的主体位置.首先构建了旅游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基本模式,然后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室内资料整理,实证分析了旅游背景下张谷英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路径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社区旅游参与明显改变了张谷英古村落经济结构,导致古村落核心区人口空心化,引起古村落社区关系变化.村民旅游感知使古村落村民重新认识古村落价值,诱发出古村落内在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村民对经营商与管理者感知上的差异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使古村落文化生态朝良性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1.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乡村社区中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利用宗教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努力消除其不良影响,是当前和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一项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与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岔河村彝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思路岔河彝族村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应注意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通过原生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岔河村彝族文化资源;岔河村应走民俗旅游之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也是保护和发展彝族村寨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村民自治条件下,村支"两委"关系的不协调状况在一些地方较普遍地存在着.村支"两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根本上说是因体制转轨时期利益关系调整和权力范围界定的制度缺失而产生的.解决村支"两委"矛盾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最终达到村支"两委"双强,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要打造"全民创业型社会与文化"发展体系.要实现这一点,应该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建构全民创业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创业型文化及价值观,建成完善的创业协调机制和社会体制,编制创业规划、实施目标管理,创建全民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全社会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王井 《新疆社会科学》2011,(3):116-121,164
文章通过对中西方网络文化概念的梳理,对比分析其差异化的解读,同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进而指出网络文化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强调价值、价值体系、模式,还是强调共享标志、信仰和行为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市场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民营经济实体在民族文化品牌开发中面临一些困难。这不是民族文化品牌个性认识问题、产业品牌目标市场模糊定位问题。而是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长期不能根本突破的信贷困境,与品牌开发服务市场的消费模式定位较单一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区域政府经营性文化事业政策的完善。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都市与都市文化的界定及其人文研究路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都市、都市文化等概念从历史与逻辑、传统与当代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研究都市与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看,都市代表着当代都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形成于都市这个特殊的人类生活空间、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精神形态与当代世界精神生产与消费的话语中心,都市文化直接表现为一种与城镇或中小城市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式。从逻辑分析上讲,西方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划分为道德、科学与人文三种语境。与西方的城市(都市)研究主要隶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在学术渊源上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有密切关联。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人文语境的存在,为沟通中西两种都市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18.
从迪麻洛地区的生存环境和该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然资源的传统利用机制和保护措施以及对草场、土地和牲畜资源的管理利用等方面揭示了居于该区域民族的半农半牧的生态文化,并针对该区域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华苏维埃文化具有农村文化的典型特征。它强调文化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文化机构实行政府宏观指导、群团自治的民主化管理方式。苏维埃文化受俄国革命文化的影响,二者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其基本特征延续至今并蕴含于当代先进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型、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以人为本”的文化战略意识的确立等,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在社会全面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全面推进具有全民性和健康文化价值导向性的公益性文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而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目标方向,是坚持文化秩序建构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