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关系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条件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经济是民族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民族关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民族经济应努力协调好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关系必须活跃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认为青海要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青海民族文化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现代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动民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调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在经济上的欠发达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问题,民族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种种"不适",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民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调适是我国少数民族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来 ,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理解国家主权原则层面上的民族问题 ,指出依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法 ,民族自决权的实现主要限于非殖民化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而不是支持在已经建立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文章指出 ,虽然中国等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实际上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是一致的 ,但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国在有关民族问题方面的争议仍然存在 ,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性质的国家 (后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后殖民国家 )在与国家主权相关的一系列观念认识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生态特征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是指民族文化各要素之间以及民族文化与其所处民族生境之间的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存在是维护民族稳态延续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生态应包含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少数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地应对民族生境时,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要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准确认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特征,这样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1987年,少数民族人口98.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94%。其中黎族90.84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2.65%,是海南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苗族4.56万人,占4.65%;回族0.54万人,占0.55%。此外,还有建国后随着开发海南而流入的壮族、满族、侗族、瑶族、畲族、高山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大约有2万多人。海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东方、白沙、乐东、保亭、昌江、琼中、陵水等7县和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待遇  相似文献   

7.
王俊生  文雅 《民族论坛》2006,3(4):19-21
“9·11”后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强化了我们观察国际问题应该切入的视角——人类文明的视角。而在人类文明的诸多构成要素中,民族与民族问题无疑占有突出的位置。综观当今世界,从车臣问题到巴以问题,从形形色色的分离活动到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几乎都与民族、民族问题难逃干系。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民族与民族问题,应该如何认识中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如何看待它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相关理论对民族的探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著名的古希腊史籍《历史》一书中就有200多处用到…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民族问题的内容也不相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是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大力帮助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要实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民族工作上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有许多新特点。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看,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逐步得到合理的处理。(一)国家和各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关系。除“文革”十年外,新中国对少数民族一直是十分关怀,大力扶持的。从历史上看,各兄弟民族同汉族老大哥一起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以自己的智慧丰富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儿女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各民族先烈的鲜血是流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族地区长期向国家和内地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木材、矿产品、畜产品、药材以及各种土特产品。各族人民对国家的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那种认为民族地区仅是“输血型”、“包袱”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本民族内部成员具有内聚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由静态变为动态,给民族关系的发展赋予时代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员交流,互学语言,族际通婚,无疑拉近了民族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与民族关系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处理不好,会酿成不安定因素,必须正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点、主体民族的提法、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和特点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问题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关系问题是指一个民族共同体内部与外部或多个民族共同体之间交往时因涉及民族利益或民族权益而产生的矛盾或不和谐问题.它涉及一个民族共同体根本利益或权益,带有全民族性质,是民族共同体内部与外部或多个民族共同体之间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或权益而进行的关系协调的反映,实际上是民族交往中的利益矛盾或权益分配不协调.民族利益或权益的非均衡和谐是民族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质是包含民族利益或权益在内的民族文化失衡.解决我国当前民族关系问题中的非和谐因素应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吴民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土著民族之一。商末,周人太伯、仲雍奔吴,“文身断发,以随吴俗”,同化于吴民族,吴人义之,立为吴太伯,遂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也带来了一些周人的典章制度,“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使吴民族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周人灭商后,武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吴从此成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条件、西域的屯垦移民促使汉文化的广泛传播、西域教育使汉文化逐步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文化维系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族学界提出了南方民族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人有言:“礼失求诸野”。这是不无道理的。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当是有所补益的。 擅 称 王 侯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以蛮夷自居的楚人,率先僭越称王。当周夷王之时,楚势向江汉地区扩展,“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乃玄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  相似文献   

16.
一与亚洲的交往菲律宾群岛,在麦哲伦“发现”以前,就已经受到亚洲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文化影响。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影响菲律宾的外来文化主要是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语言方面,源于梵文的许多词汇,以及竹刻文字,传统宗教中的吠陀等等。有人认为印度文化的影响是十世纪以来通过与印度化马来人的交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关系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首先应该正确区分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不能因为经济问题涉及到民族成员而使一般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带上民族问题的色彩;其次是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平等的民族观;再其次是西部民族地区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最后,应该建立有效的民族关系预警和防御机制,保证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裴丽丽 《民族研究》2006,(3):103-104
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从历史上看,任何朝代都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从世界的现实状况看,绝大多数国家也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散居化进程加速,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民族交往的范围、层次都将持续扩展,民族交往中将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都对各国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研究也回应了国内民族关系发展的现实情况,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在范围上大大扩展,在方法上借鉴增新,在视角上逐渐开阔,在理论上不断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再三号召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和技术革命方面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八大”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阶级斗争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八大”再次确定,全党全国今后要把工作中心转到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上来。可是,“八大”后不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偏离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剖析和阐明了东北亚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了将历史问题同现实的国际政治关系区别对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