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呼唤,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引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百年探索史、奋斗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其背后蕴含历史、现实与理论的深刻逻辑必然性:它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光辉传统予以承继的历史必然;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哲学思维有效化解改革发展问题的现实必然;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前提与方法论意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持久的指导作用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必然.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要求看,从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看,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伟大革命,必然要求寻求最大公约数,即凝聚共识,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寻求全面深化改革最大公约数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群众史观和社会意识反作用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寻求全面深化改革最大公约数具有坚实的现实根据,是调整深层次利益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民主真谛的必然要求和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寻求全面深化改革最大公约数,其价值取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文章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日渐常新的重要课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务必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民族特性,务必要有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是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是江泽民同志长期来坚持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发展的认识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历史性飞跃,具体生动地展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加强对"三大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伟大结合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境域。顺应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的"国家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维度为基盘,整合和超越西方生态理论厘定的话语模式,构架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加深认识的同时又有所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日渐常新的重要课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务必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民族特性,务必要有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是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一"心中四有"要求,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逻辑必然。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心中四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密切党群关系,切实做到代表人民、造福于民、执政为民、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借鉴历史中国促进当代中国进步的客观要求,超越传统模式推动中国道路创新的内在需要,了解昨日世界推动今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历史是什么,如何看待历史,如何发挥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形成了以劳动发展史为基础的历史本体论,以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的历史认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价值论这一当代中国的历史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大历史观以广阔宏大的理论视野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有效地联结起来,刻画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完整历史画卷,从理论逻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从实践逻辑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历史依据,从时代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智慧。以问题导向,文本诠释,价值重塑为面向,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应遵从的两个基本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要求人权研究既要把人权抽象地理解为"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又要把抽象的人权规定上升为思维的具体,这样才能形成"多样性的统一"的科学的人权概念;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人权,既要看到历史上人权曾是资产阶级的特权的事实,又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资产阶级的专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权必然地也应当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普遍享有的权利。当今世界,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人权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最终形成是由列宁完成的.苏共错误的理论灌输导致了苏共的信仰危机,造成了苏共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因而,苏共垮台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以史为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共产党员的理论灌输,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面对发展新要求、发展新困境而产生的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创新.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灵魂.探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