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3月7日,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按照“每两月组织一次学习研讨会”的工作安排意见,围绕“联系苏东形势,探讨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这一主题,在成都举行了第一次学习研讨会。成都地区的30多位会员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关于如何认识苏东形势剧变的问题,发言的同志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二十世纪产生和确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选择和历史必然性的产物,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社会主义不是直  相似文献   

2.
<正>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挑战,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繁荣”和发展。面对这一情况,有些人对历史的变化感到困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甚至进而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大趋势。看来,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曲折性,已成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在崇州市召开由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四川省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反法酉斯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2月12—15日在四川省崇州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  相似文献   

4.
最近,湖南省科社学会在湘潭召开了社会主义问题理论讨论会,现将要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问题。现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的趋势,但仍改变不了它灭亡的命运。当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挫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大趋势。首先,历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中国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在不少人看来 ,早就处在垂死、腐朽阶段的资本主义却始终“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最初的大发展之后 ,现在却反而普遍遇到很大的麻烦——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悲剧。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发生了错误呢 ?因此 ,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发展原因和发展趋势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当前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有时还会出现某种局部的、暂时的反复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851页)因此,社会主义在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体系论派提出的、用于规范世界未来历史进程的一个核心概念。世界体系论派认为,世界历史不是社会形态演变史而是世界体系的演变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历史的一个“插曲”,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必定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历史的未来形态,人们应当坚定社会主义自信,制定好构建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可行性方案。目前,人们已经从中国崛起中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成功行动向世界人民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可行的、合理的、有效的,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协同世界人民创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汪亭友 《学术论坛》2002,37(1):50-53
15 0年来 ,科学社会主义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 ,经历了从马克思到斯大林、从一国到多国的曲折探索。只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首次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当前在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我们首先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历程的曲折性与长期性 ;其次要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最后要批判地看待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又是一个充满着复杂、艰巨、曲折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对这个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往往认识不足,因而当革命形势出现高潮或是革命、建设事业取得某种成功的时候,常常被胜利冲昏头脑,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犯“左”的错误;而当这种“左”的错误导致革命、建设事业发生严重挫折,或是革命形势出现低潮的时候,有些人又往往转为对社会主义产生动摇,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犯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应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事实两个角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在当前遭受重大挫折出发,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站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认识人的创造性发挥对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性。结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曲折性、长期性及人的创造性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必然性是基础,优越性是必然性的体现,曲折性和长期性是必然性实现过程的特点,人的创造性则是必然性实现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这五性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建国58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9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但民主社会主义执政的经验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从与自由主义的比较视野来看,"中国梦"生发的逻辑起点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它谋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梦"建构的理论支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立场,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有规律可循,并坚持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救国梦"的破灭则为"中国梦"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历史经验,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当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先富的人要带动整个社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中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人可以用自己的先富,抑制其他人和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而是要求先富的人要有利于和带动他人和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最广大劳动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的保障,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研究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重任。针对目前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观念更新、讲授内容创新等方面来促使学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和信仰以及历史责任感,从而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民众信仰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转型期中国政治、经济层面的问题必然反映到当前中国民众的精神层面中来.当前,中国民众精神层面存在着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社会主义信仰遇到冲击.部分民众对社会主义信仰的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进行科学归因、合理引导.当前导致中国部分民众社会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带来的影响,也有中国社会主义沧桑历史中极左思想对民众的心理影响的阴影,还有现实中国所出现的矛盾在人们心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七一”前夕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的新要求。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激励全国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是前进过程中的曲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如何解决好这些新课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升华创新提出来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个必然”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的纲领,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的已太多,从无到有,再到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而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的理论,又该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历史可能步履蹒跚,但前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两个必然”是永放光芒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