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评估标准是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工作,当前,构建以人为本的政策评估标准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构建一套包括价值性与事实性两个层面标准的政策评估标准体系,完善一系列的政策评估制度,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彻到政策评估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江  周柏春 《理论界》2006,3(4):14-15
公共政策总是要以一定的价值基点做支撑条件。现阶段我国诸多领域发展失衡,传统的公共政策价值基点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塑造新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学科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逐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地方很多,要使该学科顺利地成长起来,需要广大学者投入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写此综述的目的在于方便读者了解目前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基点、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对策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学科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逐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地方很多.要使该学科顺利地成长起来,需要广大学者投入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写此综述的目的在于方便读者了解目前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基点、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对策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是衡量公共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它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评估的方向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有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缺陷,以及评估标准建设的原则、要求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能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体制概念及其研究维度的缺失,妨碍中国政策学界对政策活动过程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弥补这一被忽视的环节。公共政策体制的概念界定于三个前提性假设基础之上,即民主条件下的政策共同体、政策共同体的结构化及其状态的稳定性、结构—功能间的关联性。公共政策体制可被定义为政策共同体的结构状态和关系模式,它通过转换者、约束者、仲裁者、确认者和变革者角色作用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体制研究维度,有利于填补政府—社会这两种政策活动领域之间的沟壑,衔接正式与非正式的政策活动及其规则,融合静态与动态、个体与集体分析,统合对各个政策环节的理解从而超越政策阶段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释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评估的涵义以及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 ,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公共政策评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已勿庸置疑 ,但作为公共政策一个环节的政策评估并未引起中国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政策评估的涵义以及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了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改进公共政策评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评估制度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与动态性发展,使得公共政策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公共政策评估进行制度化建设。我们不仅要明确公共政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弄清公共政策评估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公共政策评估制度化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只有这样,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狠抓落实"逐渐成为我国公共政策实践的鲜明时代特征,政策评估日益成为推动政策落实的有力工具。制度化的政策评估必然需要以成熟稳定的理论框架为指引,使实践工作有章可循并确保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公共政策综合性评估的内容和程序加以提炼,可以构建一个能够对接政府部门政策评估实践需求的模式,包括政策体系、政策措施、政策产出、政策问题和政策建议等五个方面的相互支撑,进而形成公共政策综合评估的整体框架。结合地方政府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评估实践,可以进一步探索由梳理政策体系、总结政策措施、测量政策产出、判定政策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等环节构成的5P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1.
政策效果不仅带来正面的即时效应,还可能产生负面的时滞效应,那些滞后于政策直接效果发生负作用的效应称为负面时滞效应。负面时滞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公共政策特性作用的结果、政府作为"经济人"的自利性与功利主义目标取向的影响、现行政策效果评估中存在的缺陷。在政策实践中,政策效果的负面时滞效应往往是政策主体预料不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其也缺乏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时甚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政策的负面时滞效应加以重视,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使中国的公共政策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与价值是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维度,如同公共政策评估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研究以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关系演变作为分析视角,探讨了公共政策评估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在经历了"事实—价值两分"到"价值回归"再到"事实与价值的统合",公共政策评估步入了多元主义时期,多元理性模式的耦合成为公共政策评估发展的潮流。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政策的评估方法从原来专注于政策结果的客观描述逐渐过渡到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并举,并且越来越追求结果合理性的判断。但是现阶段公共政策评估还存在桎梏,评估要素的结构性安排以及价值评估的短板会限制公共政策评估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尚虎平  刘俊腾 《学术研究》2023,(3):47-57+177-178+2
全过程评估是推动公共政策朝着预期目标平稳运行的“方向盘”和“矫正器”,在实现“从决策到政策、从政策到效能”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保障作用。在政策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厘清由政策前评估、政策中评估、政策后评估所构成的“公共政策全过程评估”的基本逻辑,明晰预评估、监控评估、效果评估的目标和具体指向,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政策评估文献进行文本数据挖掘,确定一个包含24种经典与前沿科学工具的“公共政策全过程评估方法与技术谱系”,有助于为公共政策全过程科学评估的推进提供工具及其使用指南。未来我国需通过编制公共政策全过程科学评估方法与技术操作手册、发挥“红色管理”经验、开发中国特色评估工具等策略将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做实做好,将公共政策中不可控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管制公正、分配公正,更要强调矫正公正。矫正公正有助于摆脱被动公正的消极状态,以主动公正积极地去消除人们蒙受的痛苦和不公正。矫正公正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是公共政策具有符合社会正义要求的持续性,为此必须持续地对支撑公共政策的权力结构保持敏感。在我国,权威政策民主论和参与政策民主论与公共政策的权力结构密切相关。这两种政策民主观的冲突展示了对民主构成威胁乃至否定民主的因素,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都无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健全权威政策民主观的关键在于正当性,健全参与政策民主观的关键在于开放性。统合这两种民主观应该在政策民主论中强化这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政务与公共政策之民主和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电子政务的架构下,为民众提供了大规模的全新的政策诉求的窗口和政策参与的途径,强化了政策过程的监督手段。随着决策权的分化,在进行政策规划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缩小“规划缺口”,避免公共政策陷入“规划误区”。同时,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有利于政策目标的达成,提高了政府的政策决定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从而提升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做权威性分配,作为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对公共政策价值判断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中不可缺失的向度。文章从批判公共政策评估实证主义的视角入手,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价值评估的引入开辟可能性图景,并界定了公共政策价值评估的概念范畴,构建了公共政策价值评估模型,规划了政策价值实际评测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任何公共政策从其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各种政策冲突.公共政策冲突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抗、竞争、争执等紧张态势,也体现了政治系统在结构、组织、权力分配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公共政策冲突不仅体现为物质利益的冲突,也包括价值观念的冲突.公共政策冲突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的冲突、府际政策的冲突、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效益的冲突.公共政策冲突的形成机理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政策价值观分歧、政策部门区隔、政策利益博弈以及政策信息阻隔等.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冲突的消解机制建构应包括政策价值引导机制、政策咨询协商机制、政策部门整合机制、政策利益协调机制和政策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卫东 《理论界》2007,(6):48-49
政策失效不仅意味着政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资源投入的浪费,而且还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本文直接从对策探讨着眼,以期对政策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出发,提出必须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同时对何谓公共利益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分析了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最后认为要有效地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必须建立有效政府,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间的关系,强化组织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行为主义的兴起和公共政策研究范式的转换使公共政策研究开始关注公共政策议程,学者从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条件及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运行过程与发展脉络、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建构和实证研究等角度,对公共政策议程开展了深入研究,但现有研究的视阈较窄,工具主义研究色彩浓厚,跨学科的互动整合、创新性、本土化、实践性研究不足。未来本土公共政策议程研究,应揭示公共政策议程设定与当代中国治道变革的演进轨迹,通过公共政策议程研究总结阐释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规律及分析框架,立足实践探索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技术与方法,为从始发阶段优化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和政策研究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