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主义社会并非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简单过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作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必然王国"依然存在,它与"自由王国"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一种共存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人们能够用来从事科学、艺术等活动的自由时间会不断增加,人类能力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会逐步成为现实,"自由王国"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时间”是创造人类历史的劳动时间,是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历程。在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中,资本获得了对劳动时间的截流权,通过对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划界,攫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的无限度增殖。然而剩余劳动时间必定是异化的劳动时间,是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自由时间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设定超越资本、消解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界限的自由劳动时间概念,凿通了通往自由王国的时间隧道。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中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以下简称“相敌对”——笔者注)这是马克思在科学地分析研究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多年来,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著名命题之一,经常为人们所引用。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引用者对这一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马克思对自由王国内涵的界定和得以实现的茶件的探寻分析出发,比较了作为“真正的自由劳动”的艺术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在本质关系,指出其过渡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自由王国与物质生产为主要内涵的必然王国的历时性和井时性关系,指出了自由王国的实质并不是对社会不同活动领域的划界,自由王国的实现就在于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对立的消除;就在于在扬弃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时间观、技术观和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论述社会时间、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社会时间结构随之变化,剩余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占的比例不断增大,社会关系相应发生变革,最终实现由此岸的"必然王国"走向彼岸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人类的解放,即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必然和自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哲学上的概括. 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当其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支配的时候,表现为必然.必然是异己的盲目起作用的力量.当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已被人们所认识,并且有计划地使之为人们的目的服务的时候,就表现为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人类实践  相似文献   

8.
《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是马克思在一八六一年——一八六三年写的经济学手稿的主体部分,最早是由考茨基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史。这部巨著的中文译本最早是由郭大力同志翻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总共三卷,曾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来苏联对这部手稿又重新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的俄文版本,中文译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2、3分册。  相似文献   

9.
或许《资本论》第二、三卷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手稿的缘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之前,抽象土地(第二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工业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以及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剩余价值理论》中,抽象资本(第一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农产品(矿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后,没有按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所必要的综合.马克思在其具有手稿性质的著作中出现的理论表述上的某些不周全,被人们极度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的效率不断提高”。我国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生产力水平低,劳动者只能提供少量剩余劳动,表现为积累资金短缺,能投下的资金不多;另一方面,已经投下的资金浪费很大,周转不灵,因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潜力很大。根据这样的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生产只能走投资少、效率高的  相似文献   

11.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2.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负载“人类意志”。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现代技术,有其先天隐患。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是阻碍人类发展,并造成技术负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技术负效应,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将技术作为被社会化的人共同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读了陈谋箴同志发表在《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第四期上的《劳动强度生产绝对剩余阶值》一文,深受启发。但对文中以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为据,认为超过国民平均水平的劳动强度,会在同一时间内增加绝对劳动量,同时增加剩余劳动,由它形成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并且认为《资本论》中《劳动的强化》一节马克思说明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基础上的绝对剩余价值。还认为若是主张劳动强度形成相对剩余价值,则就难于解释和坚持马克思关于“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的原理,对此,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揭示,经历了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转向费尔巴哈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转变为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最终成为摆脱一切“非人”的束缚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化、历史化历程。这一揭示历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其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变革的过程: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转变;从对人本质的抽象理解向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在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电子计算机科学就是当今人类争取自由的强大武器,它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产生了一次伟大的革命飞跃。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不同阶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则以人类的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发展的水平作为物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的重大改进,都标志着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来的“个人所有制”本质上就是社会所有制,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的一些通信中表现出了对杜林见解的认可,而杜林的重要见解之一就是把个人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等同起来;第二,马克思在修改《资本论》第一卷相关论述的过程中,明确区分了个人所有制和私有制,并用“共同占有”来提示个人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之间的联系;第三,马克思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都提出过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全部生产力的观点,并通过自由联合来说明个人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的等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二章,通过对资本积累的概念、性质,资本积累量增长过程以及影响资本积累增长因素的论述,揭示出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是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资本积累量的增长实质上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量的增长。关于决定资本积累的情况,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做了论述,其中第三种情况是“所使用的资本与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论著,它以剩余价值论与新陈代谢论为核心,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掠夺;提出了“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的崭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预示了未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型自由王国的实现。《资本论》包含着深厚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意蕴,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