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宪法修改方式的选择和规范影响着宪法修改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宪法修改有全面修改和局部修改两种基本方式,而宪法的局部修改又主要表现为修改决议和修正案两种具体的形式。这些方式各有其利弊,故需要针对不同情势适时选择我国宪法修改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修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宪法的修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修改方式上采取修正案的形式进行局部修改 ;修改程序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启动 ;修改比较频繁、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部分。究其成因 ,主要是由我国宪法的渊源和宪法制度、宪法自身关于修宪提案权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4.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是否有宪法惯例,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我国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存在着的、超越宪法典之上的某些社会规范,如宪法修改需要中共中央提出建议、该建议被全文通过而成为宪法修正案、每次中央领导人换届时都应当修改宪法等,实际上就是宪法惯例。因为这些规范存在于成文宪法、宪法性法律之外,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对中国宪法的运行起着实际上的支配作用。盲目排斥其存在,对中国宪政体制的完善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所论现行宪法系指1982年颁布实施的宪法;所谓修改即指对现行宪法的部分修改。具体而言,是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正案的内容、相关背景及有关修宪的探讨争鸣的评述。本文试图对现行宪法修改状况作一简要概述,从而分析现行宪法和四次修正案对我国当代法冶或宪政进程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发展大致呈现为文本变迁、观念更新和实践发展三个维度的互动、互构。我国的宪法文本几经修改,反映了党的治理理念和法治观念不断更新深化,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十八大以来,依宪治国的共识已然凝聚,符合国情和制度结构的宪法实施及合宪性审查模式正在探索中,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自1982年制定以来进行了四次修改,而这四次修改皆因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等外力所助推的结果.宪法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宪法自身最高法的特殊性,宪法又需要保持稳定性.实现宪法的稳定,需要重新建构宪法稳定观,追求宪法实质稳定而放弃社会转型期的形式稳定.明确社会发展对宪法修改的合理需求性,平衡宪法稳定性与社会发展需求性之间的二元矛盾.  相似文献   

9.
"八二宪法"有过多少次修改,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宪法研究者发现一个被遗忘的研究课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有生命力的宪法,"八二宪法"成功地设定了柔性的修宪程序和审慎的修宪策略,从而调和了宪法文本稳定性与现实政治动力之间的紧张。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八二宪法"的框架内发生了不可见于文本但却具有宪法意义的结构性变革,宪法学者应当认真对待这些在文本中看不见的不成文宪法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学意义上,通过法律授予政府公共权力可能与法律的稳定性要求相矛盾。尤其在宪政条件下,公共权力的设定和运行应当具有充分的宪法渊源,或者起码不能与宪法构建的社会秩序相冲突。作为一项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公共权力,一方面,政府干预必须具有理论上的自恰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新宪法,或者修改和解释现行宪法,使政府干预在实践上具有充分的宪法渊源,从而保证政府干预在宪法上的合法性、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中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应当是一种逻辑统一关系。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权主要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是合二为一的,主要是对违宪现象的监督。因此,宪法解释权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属职权。  相似文献   

12.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基本政策制度的集中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现行宪法的多个章节中均有涉及,一方面证明了该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个宪法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从宪法文本角度出发,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维度进行探析,即是从最基础的角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审视,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形势错综复杂,应当把握好宪法文本这个总纲,通过挖掘宪法文本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表述的内涵,为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宪法文本观察,基本权利的发生、成长和实现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逻辑。宪法文义所体现出的人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与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乏一种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恰性,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相关条款与宪法适用的逻辑存在落差。如何弥补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缺失将成为宪法适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行宪法是 1982年颁布实施的。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使宪法规范反映变化了的社会现实 ,是保持宪法权威的必要之举。 2 0 0 4年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是在遵循现行宪法原理下制定的 ,它的通过使宪法的原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金才 《中华魂》2012,(24):13-15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宪法未能得到很好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宪法文化缺位。一国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国的宪法命运。宪法的实施需要以宪法文化为基础。百年来我国虽制定了一部又一部的宪法,但宪法文化并没有形成,由此可见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甚理想。中国宪法实施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文化的养成。在大力培育宪法文化、推进宪法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宪法文化的作用及其培育,而不要过分苛求宪法文本的完美。政府和政党要带头养成守宪护宪的风气和习惯,同时每个公民都应当而且可以为宪法文化的形成做出贡献。人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宪法文化培育的长期性,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修改应该体现维护宪法稳定和实现宪法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修改,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八二”宪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但是教育平等权却是间接得来的。教育平等权的内涵虽在学界未达成共识,但应蕴含两类平等性原则:形式及实质之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文本对教育平等之规定经历了从“入宪”到“删除”,随后从“再次入宪”到“强调权利属性的教育平等”之发展历程。实践中,更是因为教育平等权之法律文本缺位,使得公民应当平等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受到本质的侵害。在思考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且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提出教育平等权之宪法确认、教育平等权之宪法救济及其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修宪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既要稳定,也要修改,宪法权威是建立在宪法稳定性与适应性统一上.宪法修改方式的选择是协调二者关系的努力之一.当今世界修宪实践中存在宪法全面修改、宪法修正案和修宪法令三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惯常的程序、方式、方法,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三种模式是相互区别的.目前,我国采取宪法修正案模式修改宪法,但是由于理论上的认识不清,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在宪改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