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导致科学技术异化和人类价值观扭曲,并使得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需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齐头并进,努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进和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当代交融.  相似文献   

2.
尽管医学与人文学科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门类,但两者却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近几年来,崛起于西方学界的医学人文就是这样一个跨越学科界限,同时又相互渗透交融的交叉学科领域。医学人文,顾名思义既是从医学的角度来思考人文学科的问题,同时更是从人文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医学现象和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医学人文覆盖了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以及具有浓厚人文传统的社会和行为科学。作为人文学者,或者更确切地说,作为专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我们的目的并非是去发现新的医疗手段来确保人类的繁衍发展,而是要通过文学中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来总结人类发展演化的规律,从而使得冰冷的医学治疗带有情感的温度和人文的关怀。医学与人文的联姻还体现在一些作家的创作生涯及其对作品人物的描写。在当下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呼唤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可以起到治愈病人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当代融合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更新观念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最佳契合点,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沟通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更新观念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最佳契合点,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沟通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卡尔-奥托·阿佩尔的先验解释学论证了西方分析哲学与解释学所分别代表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说明和理解、技术性旨趣与实践性旨趣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他同时重构了知识的先验条件,以此证明两种文化在本质上内在统一的,并且探讨了它们融合的方案。阿佩尔的先验解释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本身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身不存在天然的鸿沟或界限,二者的真诚对话与融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开放和批判,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指出,21世纪的中国科技社会正开启全面的转型,基于两种文化的融合或会通的基础上,科学精神的构建更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关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争论的回顾,提出科技文化应以人文文化为指导,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推动人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 ,二者各具特点 ,相对独立 ,但又在根本上相融通 ,尤其是作为两种文化之核心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高度和谐与统一。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应当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唯有如此 ,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社会才能健全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和科技自身独立发展的内在需求共同导致了科学文化的孕育、诞生及其与人文文化的分离;这种结构分化与文化系统的要素整合又导致了两种文化相互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融合等互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并且这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既是一个由上述两大类对立统一的互动形式不断反复地进行此消彼长的辩证否定过程,又是该两类互动形式交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动态演变过程.两种文化之间由此不仅形成了相克相分、互立互制,而且形成了相生相合、互渗互补、互促互融等极为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究竟是人文素质高些,还是科学素质强些,还是都有欠缺?有一阵子,我还经常挂在嘴上分析周边看到的或者是书上读到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一些情形。我先不敢妄加结论。只是深深感到,当前社会强调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要多学人文知识时,是不是把握准了社会发展中民族和国民素质的全部和精髓。因为我国学生的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也尤显缺乏,而且,似乎还比较严重。而科学、人文这两方面的知识在人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中有没有一种相对、相反的结果?对此,我开始有些困惑不解。只是隐约感到当前起码是从事人文工作的人要强化科学修养,而从事科学职业的人,又必须增加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我多次与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晤谈。他显然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但人文知识也颇丰厚,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两种维度.科学文化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人文文化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文章以两种文化的差异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倡导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面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严重不协调,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绚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自然辩证法学科在这一领域既有学术责任,又有条件去提倡并通过学术研究进行交融和沟通工作,应自觉地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双赢和交融作为学科的学术责任与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是与人文文化融为一体而存在,其间人文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样式主导了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这在中国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倡导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化,而且孕育了近代科学,催生了科学文化。科学的自主发展从器物层面到价值观念层面全面影响了人类的文化样式,科学文化终在20世纪成长为人类文化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
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相互关系 ,针对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现状 ,从推进素质教育角度提出了高等学校实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危机从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到世界观都反映了深层次的科学主义的危机。随着现代性危机症状之一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成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危机,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态批评提倡人类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这与现代性批判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而为促进新历史形势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指引了一条思想路向,开拓了一个新的思想视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的存在表征的两种文化方式,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日趋紧张,并造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传统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走出这一文化困境无能为力。文化哲学在当代生活的勃兴,突破了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维的狭隘视界,为理解和把握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将有利于促进科学与人文之间由零和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