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研发设计服务业“量质齐增”,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服务业发展迅猛,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业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数字+”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渠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业态更加丰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外包规模持续攀升,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方兴未艾,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但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依然存在着国际竞争力羸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应进一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对标国际标准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关键抓手,抓住机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是大规模工业化发展之后的必然,而高端服务业发展决定了结构服务化过程的效率改进能力.基于对样本国家及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端服务业特征化事实的跨国比较,研究发现:(1)中国服务业总体结构大致相当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期、加拿大20世纪40年代初和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水平,结构服务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全球成功实现增长跨越的经济体不仅表现出高端服务业占比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表现出高端服务业效率的追赶路径;(3)中国高端服务业占比和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为突出;并且,发达经济体应对结构性减速冲击形成的新型效率模式,普遍呈现出的"高服务业占比、高人力资本占比、高知识消费占比"的特征.提出了对结构服务化时期增长效率模式重塑的基本认识和政策建议,中国在服务业高端化过程中,一方面,应协同人力资本梯度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知识生产消费一体化过程,从而能有效联结供给端和需求端,形成知识消费和人力资本的动态效率补偿;另一方面,应推动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业行业分工细化的高端发展,突破人才培养的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汇聚人才的方式,同时,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的高端服务行业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行业供给效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3.
服务贸易是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各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国服务业长期以来的缓慢增长不仅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由此导致的十几年来的服务贸易连续逆差也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服务贸易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变服务出口结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中国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服务业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服务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所占比重低、服务出口科技含量较低.因此,必须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科学发展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城乡居民消费性服务业结构,改善服务出口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人员素质,促使中国服务业结构向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6版WIOD①数据库,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对中国服务出口贸易利益进行重新测算,并与传统统计方法计算的服务出口贸易利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从贸易增加值视角看,中国服务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近40%,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是中国服务出口的主导行业;除汽车、摩托车外的批发贸易,除保险、养老基金外的金融服务,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法律、会计及管理咨询服务占中国服务出口总额比重约为60%,服务出口结构失调.(2)传统统计方法计算的服务出口贸易利益小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法计算的服务出口贸易利益,同时传统统计方法高估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中国服务出口中的重要性,低估了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中国服务出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服务业正迎来全面跃升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中国服务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将延续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服务业劳动就业占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和服务消费占比将分别达到59.05%、54.98%、60.52%和50.40%,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由2019年的14.62万元/人提高到2025年17.90万元/人。据此判断,“十四五”时期中国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服务经济的时代特征将更加显著。中国服务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目标,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政府政策,推动服务业在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融合化和标准化等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力促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不仅远落后于货物贸易,而且还长期存在贸易逆差。我国正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的时期,如何通过服务业与对外服务贸易的相互推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要实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巩固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创建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以加快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渠道之一,而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来促进服务业的优化发展是发展服务业的途径之一。对服务贸易作用于服务业的途径进行理论推导,假定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以要素禀赋为途径。依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选取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额为自变量,选取服务业产出和就业占比为因变量,以服务业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要素禀赋是服务贸易作用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部门对不同要素禀赋的中介作用相差较大的结论,并分析这一结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服务业、服务贸易的规模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已逐步由产业间向产业内贸易模式转变。目前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点,菲律宾服务贸易在向产业内贸易过渡,东盟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则还是产业间贸易类型。而对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服务业的规模和贸易壁垒的高低,其次是人均GDP和FDI,货物贸易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影响最小。因此,加快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各国要降低国内企业的垄断经营地位;加强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引导外资流向金融、保险、通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行业。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服务经济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的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归纳了分工与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其次,阐释了服务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特征;再次,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升级效应;最后,在逻辑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的数理模型.通过逻辑分析和数理模型分析发现,分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循环累积因果的互动关联;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报酬递增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主导了服务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香港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将利用1986~2006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香港地区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具有很高的服务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服务贸易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也是国际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以往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了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也越来越大。文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服务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有形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兴起,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世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对我国服务业的渗透,中国服务业在受到严峻挑战的发展背景下,大力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对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不够重视,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竞争力较弱;国家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借鉴的是有形商品贸易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因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自乌拉圭回合把国际服务贸易纳入谈判议题,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被动局面日益显现。这从根本上说来,与我国在服务业及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上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有关。因此,加强服务业与国际服务贸易原理的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仅是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因为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尤其是从我国现实看,当前我国服务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采取对策,化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加快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增强我国贸易竞争力、提高贸易地位的必由之路。构建了通过提高服务业生产率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模型,并使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总体上,服务业开放能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从不同服务部门来看,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个人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这四个服务部门的贸易自由化能显著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同时服务业开放对东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服务使用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证明,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提高服务业生产率这一渠道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研究为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性服务为载体的服务外包是第二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服务贸易自由化则会大大加深这种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虽然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但总的来说,服务外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本土产业价值链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国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要清除种种体制性障碍,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与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互利共生对于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江西省来说意义突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快速发展,但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江西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四个角度分析,得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但是没有与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依赖最终需求;科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等结论。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增强金融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球头铣刀铣削SKD61钢三维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是基于各类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服务业在服务观念、服务技术、服务流程、服务产品、服务方式、专业化程度、服务市场等方面进行的变革与创新,以更好地将信息、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引入农业行业;它具有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基础、创新周期短、发展潜力大等特征,形成了共享经济、专业化服务、平台化服务、产业融合服务、服务主体升级等典型服务模式。而各类服务主体的需求,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农业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是农业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政策、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技术进步则构成农业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外生动力,两者共同成为农业服务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互联网带来的主体、技术和资本的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的跨界融合、资源高效配置和新型业态是推动农业服务业创新的内在机理。要正视农业服务业创新的战略意义,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服务业开放视角研究国民收入追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仅从服务业规模维度的开放未必对国民收入追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更应该注重开放质量和结构;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增加对国民收入追赶指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新兴市场国家提升高技术服务进出口比重将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追赶指数;服务贸易占GDP比重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促进国民收入追赶。因此,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既要强调扩大服务业开放对国民收入追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作用,更要重视优化服务业开放结构和提高服务业开放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贸易中高技术服务进出口占比,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追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加入WT0以来,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速远高于经济平均增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经过努力,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据2012年数据显示,天津市服务贸易运行总体呈现增速明显加快,但各领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的产业基础总体上仍然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的促进政策;总量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故此,针对问题应从政府、企业和商会三个层面做好中长期规划,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速企业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升级;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