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存在环境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和社会伦理风险,其风险根源存在于多个方面.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分配呈现出由中心向边缘、从当代向后代的转移趋向,正在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的贫富差距和风险地位差距.为确保转基因食品风险分配的社会公正应主要秉持可持续发展、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公众利益优先性、相互尊重等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社会风气及社会治安恶化、群体性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社会风险实施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由重大工程而导致的移民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要来源。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的核心是利益分享与社会整合。利益分享使移民参与重大工程收益成果的分享,有利于满足其利益诉求,降低其相对剥夺感,从而增加和谐因素。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及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民众的权利问题是新时期社会稳定风险控制面临的新挑战。利益分享与社会整合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防范社会稳定风险以及重塑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全面地阐述审计风险的构成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基于审计的社会责任观,对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原有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风险维度,构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审计主体风险×企业利益相关者风险,同时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审计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并以此为核心加强风险管理,以保护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运用归纳总结法对社会风险的表现形态进行分类,同时利用个案分析法对大众传媒在化解社会风险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传媒业高度发达并广泛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决定其在化解社会风险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其积极作用应加以充分利用。同时认为,政府通过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指导权,使大众媒体及时、准确地避免传递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风险信息、完善现有法规以及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等措施对大众传媒进行合理监管,无疑是建立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贫富差距扩大引发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违法犯罪活动增加,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从制度性因素看,社会转型期分配制度的弊端和缺失、非法非正常收入增加,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缓解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规范市场规则,强化监督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物的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然而,物联网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风险,包括国家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文化传播风险、隐私保护风险、道德风险。为防范各类社会风险,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物联网立法规范建设,建立物联网伦理道德体系,建立物联网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化解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生态能源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稳定风险源。实践经验表明,以科学的稳定观和维稳新思维为指导,构建风险源的鉴识机制、预警机制、评估机制,完善利益均衡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是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失业弱势群体及其风险管理机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业弱势群体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群体,其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心理危机,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风险具有循环性,心理危机具有群体性,而其所引起的社会冲突则具有“风险升级”特点,因此,失业弱势群体的风险管理必须建构层级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构冲突“安全阀”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实施积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贫富差距扩大,引发了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违法犯罪活动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已经不够,同时要优化社会结构,扩大中产阶层比重,保护社会下层的基本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不仅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全球风险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悖论现象。反思风险社会,不仅要把握其实践存在论基础和存在的历史条件,还应追溯到全球资本关系和私有观念在全球风险社会形成中的根本性作用。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是扬弃人类生存和发展悖论的根本历史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对社会进行有效整合来实现的。在转型时期,随着社会自主性的萌发,产生了以个体或群体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利益的多元化、单位制的式微、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明显的贫富差距、对渐进式改革的疑问以及政府俘获的出现使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社会整合中面临巨大挑战。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根据社会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政党网络、政党制度、执政能力、政治体制与反腐倡廉等方面增强制度供给,实现以利益为基础的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它旨在确保重大决策、政策、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在制定、实施或审批审核前,能够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经梳理考察近年来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缺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的研究显得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大数据运用、公共政策实施、风险复合性影响和制度建设的研究热点。今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风险调查、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同时应着力在效果评估、理论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是指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导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政府合法性遭到质疑,在一定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出现社会失序、政治不稳甚至动荡的可能性及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因素。环境冲突政治风险的生成以风险源、风险积累、扩散与转化、风险爆发为传导路径,经历环境风险-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政治事件的演化过程。风险感知差异、风险叠加联动、风险治理失败对风险放大与转化具有加速作用。应以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演化过程为依据,建立多阶段多维度风险防范体系,其中多维度风险防控包括心理维度、技术维度和治理体系维度的防控策略集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面临着不断升级的社会性冲突风险,而政策决策和行为成为冲突风险的主要来源.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都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和困难,一旦出现不协调和不平衡现象,就会出现风险.显然,识别政策决策过程的风险至关重要.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释利益群体引发风险的行动逻辑,将有助于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围绕利益群体的价值观、决策属性、决策资源、执行制度进行风险识别,不断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对传媒在风险呈现方面的功能的合理预期,是借助传媒塑造社会的风险共识.传媒关于风险共识的诉求在于,利用传媒的影响力、充分的组织性,坚持风险分配正义及其责任框架,通过对话的方式,让政府、风险利益涉及方、专家、社会公众之间形成关于风险的共性认识,从而达成最大的关于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的政策形成.在风险社会语境下,传媒也可能成为已有风险的助推器和新风险的发动机.一旦传媒在风险呈现过程中出现偏差,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很快就会将其全球传播,由风险和灾难所导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将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到全社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步入风险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对风险进行治理。以江苏省为例,通过近几年来江苏省内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分析其存在的种种风险和危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应协调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培养人民的风险意识以及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对部分经济犯罪的罪名、罪状的设置契合了风险社会、风险刑法的要求,但这并不能盲目归结为风险刑法理论指导的结果。在刑法介入经济犯罪的限度上,肯定刑法应积极回应风险社会、提前介入经济风险的观点与刑法应适度克制的观点不分伯仲。通过对风险的本质、风险与危险的界限等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治理应当严守传统刑法思想,固守罪责刑法、刑法谦抑等基本理念,严格贯彻经济犯罪的二次违法特征,只有在风险已经转变为危险,而且其他手段均显得无能为力时,才可以考虑刑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19.
识别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河道工程社会稳定风险,一是源于事件制造者行为的"随机性",二是源于事件诱因的"随机性"。针对淮河RH工程建设及运行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群体意识形态和行为可能性判断利益诉求与环境供给内容及程度是否存在冲突,以及引发社会"事件"的可能性,从判别事件参与者特征及规模来确定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并根据风险诱因、关键节点,构建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完善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我国能源需求巨大压力的影响及页岩气开发可预期前景的诱惑,页岩气开发持续扩张。开发过程中,技术风险受到普遍关注,环境风险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社会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以重庆涪陵页岩气开发为基础,研究页岩气开发带来的非技术风险特别是社会风险,结果发现:在页岩气开发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和前后不一致可能带来社会稳定风险,同时不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各级政府和央企的合作能够保证项目开发顺利实施,但基层和受影响最大的当地社区居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项目开发带来地方经济发展机会不平衡,一般是集镇社区受益较多、气井所在的农村社区受益较少。页岩气开发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风险依然存在,在未来的开发中应该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