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走马楼西汉简中有十五支简属于同一册书,是一份关于"传舍"损坏情况的举劾通报,内容完整,涉及对失职官员的举报与处理,同时反映了当时传舍的建筑规模与常规设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未见于传世古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并依靠群众揭露腐败的一种有效形式.要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切实解决制约信访举报渠道畅通的不利因素.建立信访举报人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群众监督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大信访举报的督办力度.使信访举报成为当前惩治腐败的有力渠道.  相似文献   

3.
西汉最初奉行水德,至汉武帝时定为土德,东汉初年才实行火德.这在古代基本没有异议.但自近代以来,则有一些学者提出西汉时曾实行过火德制.笔者以为,此论尚有探讨的余地,西汉末年的确出现了汉为火德说,但西汉朝廷却并不曾奉行过火德制.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梁国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梁处在西汉王朝的都城长安与东方的交通要道上,是咽喉之地,也是维护西汉王朝的屏障.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梁王的人选,每一朝皇帝,总是把自己最信任的宠子或宠弟分封在梁.西汉梁国兴衰是西汉王朝专制主义皇权发展强化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5.
胡伟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09,30(4):102-107
语料问题很重要,如果语料选择不准,结论会错误,研究将失去价值,所以本文深入探讨出土西汉文献的语料问题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次提出了西汉语法断代研究选用出土文献语料的标准,讨论了西汉语法研究的出土文献语料的选择,出土文献语料的分期等问题.并对西汉语法研究所用的出土文献语料张家山汉简、居延汉简、额济纳汉简、敦煌汉简、尹湾汉墓简牍、银雀山汉简、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进行了排除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安世房中歌》教化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世房中歌》是汉代郊庙歌辞中最重要的作品,要全面地把握西汉礼乐文化的脉搏,就必须从读解《安》入手.《安》鼓吹“孝”、“德”,以“孝”为核心开出汉家的家法,“孝”、“德”的来源是多元的,其中有周文化、秦文化和儒文化.“孝”、“德”是功利性极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它贯串于《安》的实质是高扬善的旗帜,突出西汉统治者安排的政治秩序.西汉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看重天的意志是西汉人的基本出发点.《安》全面地反映了西汉宗教神学发展的流变过程,以音乐发微着西汉初期的宗教神学信仰,宣扬着汉应.天命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西汉大儒董仲舒为适应西汉统治阶级的需要,全面改造了儒学,从而使儒学由一名地位卑下的小卒变为一家"独尊".董仲舒最先提出"天人合一",他的天人观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宇宙观和方法论,以"君权神授"为旨归的.深得西汉统治阶级赏识的核心价值便是"君权神授",因为它既说明了君权来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又便于西汉统治者实行中央集权.至于说他的天人观是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则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在这个大局中,稳定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是大局中压倒一切的因素.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信访举报工作也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信访举报工作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人们习惯于把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与处理集体上访联想在一起,这当然是对的,处理好集体上访是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不只限于处理集体上访一项工作.信访举报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是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来实现的.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责和职能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它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匿名举报是一种不规范的举报,它降低了举报人的责任感和举报内容的线索价值,容易诱发人们相互猜测并导致重复举报、越级举报的增加。实名举报能够弥补匿名举报的弊端并弘扬正气,是群众依法反腐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群众的实名举报意识,做好实名举报的受理、查办、督办、反馈等环节的工作,建立健全实名举报的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反腐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齐政 《云梦学刊》2008,29(1):67-71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期.在东汉总人口数比西汉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湖南四郡的人口却出现了快速增长,总户数由西汉时占全国总户数的1%上升到了6.7%;总人口由西汉时占全国总人口的1.2%上升到了5.7%.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大量迁入;湖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北方而言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由赋税的相对优惠到"可比汉人,增其租赋"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1.
秦一代置郡问题,有不同说法,自谭其骧先生考证之后以为定论。然近年出土秦封泥和秦简牍等文物都涉及秦郡,其中众秦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从而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出土秦封泥、简牍和传世秦玺印等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重新思考秦郡,考证秦统一初年所置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12.
法家文化与秦王朝的兴亡密切相关,它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秦孝公时期,商鞅以法家文化为指导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壮大,为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法家文化在秦国的主体地位;秦始皇时期,由于过度迷信并片面使用法家文化,实行君主专制,崇尚权术,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二世而亡,同时也扼杀了法家文化的优点,极度膨胀了其不足。秦兴于法家,也败于法家,甚为遗憾!  相似文献   

13.
秦嘉、徐淑的诗歌既渊源于秦风,又超越秦风,融合了文人的才学灵感和不同地域文化精神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创造,其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秦嘉、徐淑夫妇对书信体文学具有开拓之功,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并对文人五言诗创作具有推动之功.  相似文献   

14.
秦国赘婿法律地位并非一直低下。秦立法剥夺其立户、受田宅等权利,强制其从军,始于秦统一六国后,直接原因为军事需要,深层次原因为文化认同、政治合法性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齐丹丹 《学术探索》2012,(5):175-177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为研究秦代教育提供了新材料,竹简的若干条目客观反映了秦代官员教育和基层民众教育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简文,可知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下,无论是高级官吏还是普通民众都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这有助于对秦代教育做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王宏 《学术探索》2011,(5):79-83
从献公时期秦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再次审视商鞅变法,一方面对其制度的变革进行纵向的溯源探究,另一方面对其制度所彰显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关注到了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重要因素——秦墨学。献公时期,秦墨者实施了建设具备军事职能的县和什伍连坐制度,这两项制度对后来商鞅变法措施中的郡县制度和什伍连坐制度的成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秦墨学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提供了制度上的影响和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十一蕾注孙子》所注“擒”(禽)字为基础,并举证他例,进一步考索《孙子兵法》之3“禽”的确切意义;进而考索十一家注举证战例所合之19“擒”和4“生擒”的确切意义,从而对所举证战例的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秦穆公"晋之妖梦"、"赐寿"以及"梦之帝所"三则神话为秦人所造,回顾了秦穆公东进与晋争地的史事,反应了秦人谋晋政治心态的变化。《左传》晋景公病亡故事也为秦人所造,借用了秦穆公神话的叙事元素,其讥贬晋君的倾向同样基于秦人谋晋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9.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20.
周秦间的土地制度变迁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采用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此间的土地制度变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周秦间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主要过程表现为不同利益集团的地位升降与土地产权的不断变化,变革结果是土地国有的建立与土地私有的兴起,尤其是大土地私有制的蓬勃发展,为秦汉间的土地制度变革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