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散文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实用走向审美、在实用中逐渐加强审美化的过程。据此,本文对古代散文史的分期试从宏观上作整体的观照,分为四个时期:为实用而求审美时期(先秦两汉散文),自觉追求形式美时期(魏晋南北朝散文),实用和审美并重、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时期(唐宋散文),寻求总结创作规范和向现代散文转化时期(明清散文)。  相似文献   

2.
黄伟城在《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撰文指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奴隶专IJ社会是在什么时候被封建社会取代的。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至今将近70年。在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权威史料为依据进行分期论证的众多专家学者中,有十多种各不相同的分期意见,发表的论文。论著近千篇(部),能引用的革命导师语录都引用了,可引用的史料也几乎用尽,但分期问题不但得不到共识或渐趋一致的观点,反而差距越来越大。奴隶社会的下限或封建社会开始的时间,近者相差数百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奴隶制社会在什么时候被封建社会取代。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将近70年。  相似文献   

4.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本是在肯定中国按五种生产方式经历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古史分期讨论,竟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倒给中国无奴隶社会说提供了广泛传播的机会。然而这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目前学术界,首先是在中国史学界,已不是个别人,而是有相当一批人从各个角度谈论中国未曾经历过奴隶社会的问题。他们中有五、六十年代就曾参加古史分期讨论的老一辈史学家,更包括一批思想敏锐、富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进行的古史分期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并不能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的障碍."科学"这个概念的产生和使用,晚于科学所概括的那种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条件."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是近现代中国人对"科学"这一概念的引用,但仍属于"科学"这个概念的使用范畴,只不过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非西方文化圈)内的使用而已."中国古代科学"概念的产生和使用,具备了充分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史学界对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看法不一,形成不同的主张:或以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为标准,或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或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为分期标准。这些标准都不符合中国通史的学科分期要求。中国现代史作为通史,其分期应当以社会形态的变迁为标准,应根据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模式,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的准备时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时期或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或现代社会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建国以来进行过反复的争论。我基本上同意郭沫若同志的观点,而主张以战国时期的七国变法运动作为划分前后两个不同社会形态的界限。从西周末年起,经春秋到战国,在奴隶和平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下,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具有根本性质的变化,而变法运动则把这些变化肯定下来,确立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不仅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使中国历史的研究真正地成为一门科学。但是,真正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却是从中国古史分期讨论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史分期讨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记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第三形态私有财产关系在奴隶占有制的社会形态内无限制的发展导致了对古代文明产生巨大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奴隶制度大大发展了,占有奴隶的人数成为衡量奴隶主财富的基本尺度。所谓“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就是正史中记载富人家财的习用程式。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由民生活本身都服从于指靠对别人的人身奴役的方式来增殖财富的目的。全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打上了奴隶制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汪戎 《学术探索》2013,(1):F0002-F0002
《东南亚的封建——奴隶制结构与古代东方社会》一书是一本专题论述古代东南亚社会与古代东方社会性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9章,在详细材料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古代越南社会、扶南社会、古代柬埔寨社会、古代缅甸社会、古代泰国和老挝社会、古代马来半岛社会、印度尼西亚古代社会和菲律宾群岛的巴朗盖社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指出“封建——奴隶制结构”是古代东南亚地区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师的开山之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由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并长期代表着一个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我在解放前曾读过此书,但由于理论上的浅陋,对书中所言不甚了了。解放后有幸从吾师就读中国思想史,又多次读过此书,渐有领悟。特别是我专攻古史后,从此书获益良多。1986年,我决定把对此书的体会和心得写出来,祝他从事教学与科研60周年。谁料天夺其年,庆祝会未开而吾师已作古了。现在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以表纪念,并表明继承他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事业之志,以慰吾师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史学界已争论多年,但至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仅从对云南傣族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过的农奴制的研究入手,就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谈几点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有关研究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年的认真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已经深入人心。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什么是实践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对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呢?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才是全面而深刻的呢?相对而言,这些问题不够深入人心。议论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我们讲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作了科学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全面揭示了生产现象的实质内容,论证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和规律.认真学习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贯彻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渐从人们的学术视野中淡出,许多学者刻意回避甚至否定这一问题。回避或否定并不等于超越,只要隐含在古史分期问题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问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揭示,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对这一问题的超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信念-观念结构,在这种信念-观念结构中,历史可以证明、决定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同样,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可以回溯、还原历史,历史与未来、历史与价值完全是同一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过是这一信念-观念结构的表达形式。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观念结构及其表达形式,长期支配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問題 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經济史是一门新建設的科学。几年来,在这門科学的建設上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別是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部份;随着这門科学的建設,許多有关的基本問題都提到討論的日程上来了。这些問題,有的已經在公开討論,如对象問題;有的虽未公开討論,但不同的意見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經济史的分期等問题。很明显,这些問題的討論是有助于这門科学的发展的。本文企图对后一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哲学视角,是再现、丰富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史的应有视域。  相似文献   

19.
齐涛教授与中国古代史研究齐涛教授,1961年出生,江苏丰县人,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年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史学家之一。齐涛教授曾师从王仲荦...  相似文献   

20.
<正> 卢振华教授,字南乔,湖北红安人,生于1911年1月8日,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相继在湖北恩施列山中学、恩施高中、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1946年来山东大学历史系执教,任副教授、教授。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讲授秦汉史、秦汉思想史,著有《秦汉史讲义》、《山东古代科技人物传》、《论战国秦汉的社会性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