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林琴南发表武侠题材文言短篇系列小说《技击余闻》后,钱基博仿其体例,撰写《技击余闻补》,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钱基博仿写有"文人争名"之嫌,文章认为钱主观上是"逞强好胜",客观上"补其阙略",钱林之争反映了古代文人固执性格的趋同与对立。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0)
"每天记账后才能体会到赚的钱不是你的钱,省下来的才真正是你的钱。"这是一些"账客"们的心得体会,也是一些记账网的广告语。在网上建立一个个人电子账本,"晒"出每天甚至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各项开支,被称为网上"账客"的新  相似文献   

3.
提到身家过亿的老板们,公众的印象无外乎精明强干、老谋深算,善于审时度势等等,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一个"钱"字。其实,老板们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与自己赚钱的老本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兴趣爱好。事实上,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惯于"三心二意",不仅在生意场上长袖善舞,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也颇有成就。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另类老板的另类追求吧。  相似文献   

4.
陈漠 《今日南国》2007,(23):72-73
下面我们试图给出这样一些标准: 法则一:当然是钱 当"晒工资"成为最热炒的网络现象,当垄断行业的工资构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当通胀让你每月拿到的钱都会短一截,那么,钱就成为职业的第一标准了.  相似文献   

5.
自晚清"国学"一词风行以来,给其所下的定义,为数不少,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更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这些理论当中,钱基博先生的国学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认为"国学"即"国性之自觉",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乃在于"发国性之自觉,而纳人生于正轨"。不仅涵有"精神国防"之意味,而且充满了人生哲学的"正能量"。基于这一认识,分析钱先生一生的国学活动及其言论,可从五个方面总结其国学观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遗失的宝贝     
刘姥姥进大观园,正值贾府摆螃蟹宴,望着满桌子的珍馐美食,刘姥姥意味深长地说:"这一顿饭,够我们庄稼人吃上1年的。"幸好,刘姥姥没生在这个时代,要生在这个时代,让她跑一趟嘉德拍卖会,看着钱似乎不是钱,只是些数字,被人们呼来喊去的,不知她老人家又会说出什么惊天之语呢!这就是收藏的纯商业化,说白了,您跟这物件也没什么感情,您搞"收藏"只为挣钱,文化是假,商业才是真。当然,还有一类人并非商人和收藏家,但是,这些人的手里却有真货。  相似文献   

7.
桌子上的钱     
一位善于思考的商人做了许多生意,但都失败了。有一次,他怀着学习之心去求见一位做生意非常成功的富翁,打算学习一些致富的经验。说明来意后,富翁从身后的保险柜里取出50万美元放在那位商人面前说:桌子上的钱送给你!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大城市,有人推出了专门针对有钱人的私人服务,这种算是职业也算创业的工作,不用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不用开店办厂,也不用特意投资,赚的完全是无本万利的"手艺钱"和"智慧钱"。私人医生:未来商机无限。最近一项有关医疗模式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0.7%的中国城市居民有对私人医生或家庭医生的需求,需求者每人每年所能承受的最大费用平均为933元人民币。据有关专家分析,按全国2亿5千万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此需求,每人每年花费  相似文献   

9.
阿虎 《山西老年》2008,(5):31-31
如今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相互间自然免不了交往。在交往中,笔者建议应注意"三大纪律"。一、不问藏品值多少钱一听说某人喜爱收藏,有些人见面就问:"你家收藏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种问法不妥:一是"东西"用词太不雅。但凡收藏爱好者都将藏品当做命根子般看待,你说"东西",他情感上受不了。如果  相似文献   

10.
一.到中学上课,是我生命中的"幸福时光"朱永通(以下简称朱):钱老师,前阶段媒体就您到南京师大附中给中学生上选修课一事,"炒"得不亦乐平,当时我想:此事之所以被热"炒",之所以具有新闻价值,无非是因为它在这个时代显得"另类",没有普遍性。今天有幸听您关于给中学生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讲座,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觉得您与那些对中小学教育问题显得异常冷漠的高高在上的教授、学者完全不同,您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事情,这种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希望您能具体谈谈大学教授、学者到中学上选修课的价值与意义。钱理群(以下简称钱):我也并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大意义,不过是我个人的一个追求,有一些想法吧。一个是想打破大学、中学之间存在的壁垒,实现大学  相似文献   

11.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面对外邦的入侵,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奋起反抗,在戏曲上,许多作家开始在剧作中表现他们的"强国梦"。《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中所收录的31篇剧作中就有7篇与晚清时期"强国梦"相关的剧作,在这七篇作品中,有对女权的提倡之"女权之梦",也有对整个国民之梦想阐述的"国民之梦",它们的创作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代户部别贮钱设置于德宗贞元四年二月辛巳 ,但有一个酝酿和后续过程。设置之初 ,其钱源有六项 :中外给用除陌钱、缺官俸料钱、外官缺官职田钱、现任外官一分职田钱、停额内官俸料钱和停刺史执刀、司马军事钱。户部别贮钱与青苗钱应有渊源关系 ,也有区别。户部别贮钱的设置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美在意象"、"美在和谐"、"美在呈现"的观点相对应,执政党政治美学所描述的"政治活动之美",具有"形式之美"、"中和之美"及"为人之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及执政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活动之美",对当今一些忽视美学评价的执政行为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观念之具形",是牟宗三先生写作《历史哲学》一书时开题运思之创举。牟氏借鉴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之方法论,从哲学精神之最高聚焦点来反思与审视历史。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叙述了"希腊精神"表现于艺术家的"石头—雕像"(材料—形式)之形式走向中,此即西方理性精神之客观化过程。此一"物化"过程,便是"西方民族观念之具形"。这是西方向外逐物文化的必然过程。但中国文化不是"逐物"文化,而是向内反省之"心性"文化,其观念具形之方式、过程,与西方绝异。它不表现于艺术家对象之一"物"上,不是物化之形式,而是表现于古代史官心性反省之图式上,亦即"天人一体"之德性仁心之象征联想图式上:"掌官书以赞治——本天秩以定伦常"、"正岁年以叙事——法天时以行政事"。这是"史官三性"("首领—巫师—史官"三位一体性)治术之德智两大律。此等史官三性之"天人一体"之观念具形,在后世习俗中即结晶为玉琮与方孔钱,其以天圆地方象征人之通天意识,并以方以智圆而神的二型智慧(象征天地之理),通贯人之性灵。"天人一体"之核心观念是造就一颗"求善向上之德性仁心"。这便是中国民族观念在心性之象征图上之具形,完全区别于西方的理性客观化之"物"性具形。此是中西文化相区别的起点根源。  相似文献   

15.
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主要钩稽了晚清及五四两代人的古典散文研究眼光及思路,认为林纾、姚永朴之拓展桐城义法,林传甲、钱基博之以散文为中心建立文学史,章太炎、刘师培之重构六朝,以及周作人之发现晚明,都在某种意义上指向并达成了"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中国古典散文的研究范式是在他们手里建立的.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深入展开散文研究的6点设想,指出"文章之学"的研究更需触类融汇、古今贯通.  相似文献   

16.
金钱与政治腐败——试论美国竞选经费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竞选经费改革是为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滋生 ,因为金钱在选举政治中的作用十分巨大。美国历史上对金钱的流动进行监控的主要办法是限制选举捐款来源、限制竞选支出及公开捐款等 ;然而 2 0世纪 70年代的竞选经费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蓬勃发展 ,使得不受限制的“软钱”极度膨胀 ,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 90年代不断萌发竞选经费改革的种种想法 ;与以往不同的是 ,这次改革针对的目标是“软钱”及与之相关的“议题广告”。尽管国会参议院已采取了一些动议 ,但人们对竞选经费改革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金钱已成为政治中必要的恶。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  相似文献   

18.
欧阳 《新天地》2012,(6):43
人到老年,最看重的恐怕是兜里的"养老钱"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科学地支配"养老钱"呢?几年来,我按照晚辈的"教法",对自己的"养老钱"进行了"科学统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有五千多元,而且,我们名下还有多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钱"。我和老伴共有4个孩子,他们的经济收入还可以,都不需要我们老两口"支  相似文献   

19.
正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江浙一带,钱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自吴越王钱镠(852年~932年)以来家族就有族  相似文献   

20.
从《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看,江藩基本把握住了戴震的学术全貌,比较注重戴震对友朋后学的影响,当然,这两点处处都渗透着江藩的"纯汉学"眼光;江藩对戴震以"晓徵为第二人"颇有微词,这是缘于他认为戴氏之学低于钱大昕,实际上他在多处是惠戴并称的;江藩品人论学多以戴震为参照,其前辈学者及友朋论戴惠之学亦无贵己贱彼之迹象。认为吴皖分帜之观念始于江藩且其有重吴略皖之倾向,实有武断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