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特性、应用等基础上,采用高性能PC机作为操作平台,Tree Professional作为植物建模软件,3DMAX作为建模软件,VRP作为虚拟浏览场景,通过确定项目类型→模型制作→虚拟场景中植物建模→虚拟场景漫游,进行了虚拟现实场景的搭建,并以南方某古村落为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从虚拟流程、重建方法、数字化构建、虚拟交互漫游技术4个方面重建还原古村落的历史遗貌,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虚拟全景图(Panorama)是一种基于全景图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可以交互控制以实现全方位环视的数字图像.虚拟全景图的虚拟性能够有效地营造地理教学所需的地理空间场景.虚拟全景图的交互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虚拟全景图可以在浏览相关网页时从TemporaryIntemetFiles文件夹中获取,并可在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制作的地理课件中通过相应的控件来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与传承文化,还可以与新媒介结合进行互动式推广。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介推广文化的模式有:富媒体虚拟场景展示、IGA软性推广、虚拟真实互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实现新媒介与文化遗产推广推介的结合、虚拟场景与真实景观的结合、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的结合。通过互动性推广,辐射大众、涵盖小众,并影响多目标人群的参与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为虚拟漫游系统对象,利用3ds Max与VRP平台作为开发工具,构建真实的大学校园虚拟漫游系统。就系统在集成阶段的VR场景中相机的创建、VR场景碰撞属性的设置、VR全屏特效的应用和VRP项目运行界面的设计等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构建方法科学有效,大学校园虚拟漫游系统可以作为切实可行的虚拟仿真漫游系统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同属艺术范畴,具有审美特性,在设计制作中需要有美学知识做支撑。美学学科产生已久,以儒道两家思想作为中国审美文化源泉的中国传统美学,在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特征,其“整体意识、生态意识、尚清意识、创新意识、多元论”的美学特征,一直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一定要遵循古迹所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一种革命性飞跃,充分体现了电视技术对当代最新的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兼容的特点。虚拟演播室技术也扩展到了互联网上,成为一种最为便利的节目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动作捕捉技术对祭孔仪式的祛魅和返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作捕捉技术能够捕获真实的人体动作和表情数据,进而可以制作出更加逼真的人物运动三维效果。将动作捕捉技术运用到数字化祭孔仪式中,不仅会带来全新的身心体验,更有利于动态复原国之大典的场景,进而有利于文物保护、游览观赏和文化传承等。数字虚拟技术在建构人文精神、体现审美价值、对传统的祭孔仪式进行返魅的同时,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着祛魅。技术的物理化和机械化消解着神秘与主观,解构了主体间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思维和审美体验,进而揭示出当代人的自我迷失和精神困境。因此,需要坚持价值理性,改进虚拟技术,消解不利影响,培育主体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虚拟戏剧通常采用"独立封闭"的形式:借助于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固定场所的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戏剧场景和表演戏剧。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对人类行为进行模仿再现的戏剧,必然要考虑到人类的网络交互行为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戏剧模型,该模型将虚拟戏剧场景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上,突破了传统虚拟戏剧的独立封闭形式的局限性;每个参与人通过Agent提出自己的戏剧场景,并且与网络上其他参与人的Agent进行交互协同;控制器根据网络系统中所有参与人各自提出的局部戏剧场景,构造出一幅合理的整体戏剧结构场景。  相似文献   

9.
首先,论述了VRML与JAVA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对VRML与JAVA的结合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常用的两种结合方法EAI与SAI的工作原理,阐述二者与VRML虚拟场景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控制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JAVA对EAI的绑定和Java Applet对虚拟场景信息读取与控制的过程,并对SAI中利用Script节点实现混合编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从EAI的外部访问工作机制与SAI的内部编程设计方法上对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比较,以体现VRML与JAVA技术在实现虚拟场景交互设计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场景构建与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虚拟场景,这对于培养播音主持等媒体专业的学生具有特别的意义。微格教学法注重在互动的媒体场景中对媒体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模块化技能培训,其教学机制和操作问题值得深入地探讨,由此,或许能够引伸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创新的一般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仪器系统是测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器在教学中的应用,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有效地强化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阐述运用虚拟仪器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实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在当前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迅速增加、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高校实验教学与工程技术实际脱节的情况下,采用虚拟仪器实验能弥补传统仪器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组织、技术、产品等角度对虚拟企业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 ,而没有关注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是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集成 ,即资源性 ;众多企业以契约为基础构成联盟 ,即契约性 ;联盟成员随机遇变化而变化 ,即战略阶段性。虚拟企业的定义应包含这三方面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虚拟技术及其基本原理、虚拟现帝技术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着重就虚拟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及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虚拟设计技术、虚拟制造及系统技术、虚拟企业、虚拟仓储、虚拟产品开发和虚拟仪器等,最后,还分别说明了虚拟技术在教学、医疗和建筑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拟帝制造技术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方虚拟企业理论综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组织形式、产出结果、网络技术三个角度考察了西方虚拟企业理论自诞生以来十余年的有代表性的阐述,并对虚拟企业理论的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作了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技术,它通过给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直观而自然的实时感和交互手段,最大限度方便人机的交互操作,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敲打键盘输入,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基本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观察和设计效果,同时可以展示园林空间的整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距离浏览、辅助设计、辅助决策和公众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像生成技术、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园林景观设计者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必将带动园林设计方法论、园林设计本质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视频会议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实验室已成为实践教学一种新思路。本文研究了相关技术,提出了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远程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要素视角下的个人信息:双重权利虚拟载体的保护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益驱动下的信息资源争夺引发了对个人信息权的严重侵犯。从个人信息的权利性质来看,它是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虚拟权利载体。以要素视角来分析个人信息的价值形式和要素市场,可以发现人格价值、经济价值和市场价格是决定个人信息市场供给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形成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与立法的观点,可以通过理论、实践与探索得到证实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凸轮机构实验包括凸轮机构设计和凸轮机构运动仿真。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凸轮机构虚拟实验台,提供凸轮设计与凸轮机构运动仿真功能。通过比较虚拟实验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以Unity3D为平台研究凸轮机构虚拟实验设计与仿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运动曲线的设计、表达式识别、平面凸轮实体生成、界面布局和机构组装。  相似文献   

19.
伴随虚拟技术的兴起,人类借助简洁的“0”和“1”代码,对整个世界进行数据编码、解码,形成了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的标准化。在数字化对传统世界意义祛魅的背景下,虚拟技术作为一种派生和创设虚拟现实的工具和中介系统,以数字化属性祛除哲学的传统意义,推动哲学的变革,不仅中介实践,形成虚拟实践,实现哲学结构的根本变革,而且中介哲学思维方式,形成虚拟思维方式,促进虚拟实践与虚拟认识统一;不仅中介哲学认识,形成虚拟认识,导致可能性规范现实性的认识运动,而且中介哲学研究方法,形成哲学实验,推动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