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画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中国画教学受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偏离了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画教学改革必须从其自身的文化特点、规律和内在要求出发,进而吸收和借鉴西方美术教学的有益因素。其中,坚持民族性和凸显传统文化精神是建构中国画教学改革新构架的基点,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都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意伸张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化"反映了文化演变的内在要求。地方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之内的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意义的艺术形态;本土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之内的以人类的本真情感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态。在全球化时代,本土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土艺术的当代功能作用表现为:1.文化磨合作用;2.文化矫正作用;3.文化创新作用;4.文化产业增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世界文化多样的需求和民族精神的坚韧,都预示着未来文化仍是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多元体系,加之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及随后展开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使得古老深邃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重被重视和研究,并作为最完善最深刻的生态智慧。与此同时,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思想也将发挥持久的作用,以新的诠释给予现代设计艺术以重要的启示,进而引发世界与民族关系的和而不同,引发造物意识以人为主体的功能与审美的探讨,及对自然与人文、器与道的深入思考。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动态地推进,才是健康的未来文化导向,而设计师则更应自觉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期回溯传统,延承文脉。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发展前景,阐述了全球化与多元化冲突的文化涵义和人类多元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基本价值观。主张以“和而不同”理念作为多元文化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支点,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协调全球化与多元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矛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而不同”文化价值观将始终是我们审视与理解人类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电子游戏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并已形成庞大的文化产业 ,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全球化语境中 ,它在彰显中华文明底蕴 ,抑制高科技时代日益膨胀的技术理性 ,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 ,本文针对中国游戏的现状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不可抗拒地已经来临。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则更显重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文化观: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正确的文化观应该是既要吸收他国有益的文明成果,也要发扬光大自己的文化传统。体现在翻译里,就是要采用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创造性发展,需要对全球化做深入了解,并对全球化条件下突出存在和亟待解决的文化冲突予以关注,找到不同文化解决各种矛盾与和谐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当今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文化的全球化,是既有的多元文化共同发挥作用和文化不断创新的全球化。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论应加以剖析和批判,在合理的全球化理念指导下,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和新殖民主义的反动思想和行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人类的文化多元化与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方显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和平崛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白画”的名称,实际上这是从理论角度认识到了留白在画面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中国画除笔、墨、色彩之外在画面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空白,在中国画中称这些空白为“留白”。可以看出,绘画的空白早已被巧妙地运用于画面的组织结构中了,它是画家用笔用墨精心安排留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西方文化强势输出,妨碍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从而强烈冲击了他国文化,严重影响了他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这样的历史语境造成了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衰微,干扰了现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认知和体认,造成了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危机,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和行为取向西化,经典文本阅读被消解。要重建中华文化认同,就应当着力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倡导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促进中华文化的新觉醒和再发现。  相似文献   

10.
11.
从二三十年前,漆画正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崭新面貌。以当代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现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指出中国漆画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当代的发展趋势,历届全国美展有关漆画作品的创作情况和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利用多种新的媒介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如何反映当代价值,如何丰富漆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绘画艺术品貌繁多、色彩纷呈,在继承中如何梳理中国画的文化源流,提高绘画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探索,其教化功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画与油画差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人类远古时代的绘画遗迹来看,无论是洞穴壁画、岩画,彩绘、还是石刻绘画,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现的内容、题材、手法及风格等均无太大的东西地域差异.而今天,中国画与油画作为绘画其中的两种形式,二者之间的风格却明显不同.当两个画种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视觉感受上的差别是不言而语的.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是写意体系与写实造型之间的差别,也是画家表达主观思想情感与描绘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书画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与方法,“非真实感绘制(NPR)”、“3D渲染技术”为其在新媒介空间的模拟与再现提供了可能。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作了相关实践与探索,试图寻求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盛行于南北朝及隋唐之际的“曹家样”求求曹仲达画风的渊源及流传,揭示了粟特画派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绘画从线条走向写意,不仅反映了绘画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社会思潮与人文心态,同时,也与中国特殊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的特殊效果分不开;写意画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表达,或者说,这种心理不仅使写意画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画由于早期异质文化源流的历史背景,在内在文化属性的认同方面经历了最初的“西洋画”到“民族化”再到“中国油画”的历史流程。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自身文化身份意识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与非洲艺术之间的互动情态为参照,可以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肌理语言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它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画家的艺术表现技巧,营造出画面的意境与趣味。肌理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表现形式,在当代工笔画中运用得适当巧妙,会使作品产生绝妙的效果,但要注意方式和适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 ,论述了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表征的当代中国水墨画 ,在半个多世纪的成长道路上所经历的来自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 ,并着重分析探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水墨画陷入困境的根源及可能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