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构调整:农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农业的体制下,广大农民是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角,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自主权。但鉴于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又必须努力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提供信息、培育市场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农民进行的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搞好结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结构调整:农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农业的体制下 ,广大农民有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结构调整的自由权。但鉴于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政府又必须努力发挥自身的功能 ,从提供信息、培育市场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农民进行的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 ,这对于搞好结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并用,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农户积极性,保障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背景下,广西农业结构调整面临观念和信息障碍、技术和资金缺乏、人力和体制制约等困难。要用好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调整广西农业结构,必须从广西实际出发,并按市场和计划调节的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及完善相关经济制度和管理体系,多方位、多途径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农业结构调整之所以能增加农民收入,缘于三重增收效应:市场拓展效应、比较优势效应与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农业结构调整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增收,反而造成减收的结果,这缘于三重增收矛盾: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衰退产业质性的矛盾,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农业结构调整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回避的矛盾 ,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的关键性环节。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已迫在眉睫。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 ,已势在必然 ,也是首选之策。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也就是农民应以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 ,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有效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 ,呼唤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 ,将是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业增效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长期激活农村经济 ,促进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及今后农村和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的调整 ,是大农业的调整。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对策 :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意识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并提高其质量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搞好配套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面对加入WTO的挑战,要有效地缓解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制约,通过重建农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在科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造成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切实做好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增强其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是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市场经济中,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始终是主体。但政府的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的临近,我市的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提高我市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保持农村稳定等一系列“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综合素质比较低,因此,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研和农民科技培训事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法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结构必须调整。把农民增收作为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是首先要明确并坚持的一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调整的动力问题则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为什么要调整、调整什么、怎样调整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面临的压力和所需的动力往往是相互交错存在的,因此,文章着重从农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的角度、从理论的层面来分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目标、市场、技术、消费等因素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所发挥的驱动作用,并阐明各因素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南京市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南京市农民收入现状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两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农民增收可能带来的影响 ,并探讨了南京市农民增收的可能途径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间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141万亩,总人口76万,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面对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结合实际,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采取新举措,对农业内部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层次、多层面、大力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河间市农业的素质和效益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另外,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其整个农村经济要逐步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之中,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门类齐全的传统农业体系将逐步成为历史,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但几年的实践显现出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很多,其中农用地问题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数量、质量、规模、利用方式及现行的土地政策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农业结构调整起着限制或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加入 W TO ,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共中央再一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出了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我国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把握的若干问题:首先,应解决结构调整机制问题,即农业结构调整机制的建立必须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机制相适应。其次,要澄清三方面的认识,一是要始终坚持并切实巩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中心思想;二是要走出适应性调整的误区,真正从战略高度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作;三是要克服偏好资源比较优势的倾向,培育竟争优势;再次,要实现三个结合,即把农业结构调整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要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加快小农经济重组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产业组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许月明 《河北学刊》2003,23(4):51-5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之间联系紧密 ,难以分隔 ,但农民问题则是三者中的本质性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农产品相对剩余对增产增收的影响 ,所殃及的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结构调整又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土地用途的管制等。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有三 :一是靠农民用技术在小块土地上创造经济规模 ;二是政府加快工业发展吸收劳动力 ;三是需要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