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以仔猪和小架子猪发病多,死亡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引起发病原因主要是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猪群中混有患病猪,免疫力不确定,消毒不严,饲管失宜所致。临床特征:急性型猪瘟突然死亡。亚急性和慢性猪瘟体温41℃以上,持续稽留热,拥挤钻垫草,拒食喜饮,结膜潮红,有眼屎;跛行初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皮肤出现红斑、指压不退色。公猪包皮  相似文献   

2.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体温39—40℃,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吐白沫,病前1—2天有轻度腹泻,后便秘。有特征的症状是脸部、眼睑、结膜、颊部、腹部皮下水肿。也有些病猪无此变化。常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游泳动作,呻吟,站立时拱腰、发抖,行走时四肢无力,前肢麻痹不稳  相似文献   

3.
猪肺疫又叫猪的巴氏杆菌病,是夏季主要的猪病之一。病猪发热,停食。呼吸急促,叫声嘶哑。常呈犬坐姿势,张口喘气。耳、颈及下腹部可出现弥漫性红斑,最后呼吸极度困难,窒息而死。这种病发病突然,病程较短,死亡率很高。也有的表现为胸肺肺炎或慢性衰竭而死。采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明  相似文献   

4.
柯锋 《小康生活》1999,(12):22-22
猪病诊断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复杂的工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三看、二查、一同”综合诊断猪病的简便新法,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三看。①看皮毛。皮肤发红或出现红点,用手指压褪色则为猪丹毒,指压不褪色则为猪瘟;皮肤发黄多为黄疸;肢端皮肤发绀是肺疫;皮毛逆立多为感冒或热性病初期。②看粪便。粪便呈黄白色,且无血无臭无粘液,多为一般性腹泻;先便秘后拉稀  相似文献   

5.
目前寒冬到来,正是一年一度猪流行性腹泻的多发季节,本病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乳猪和生长猪发病率为100%,一旦感染,全栏猪并发。大猪死亡率不高,乳猪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七日龄肉猪死亡率更高。该病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初期食欲减少或不食,个别猪伴有呕吐、拉灰黄色或灰白色稀粪,有酸臭味,带有未消化食物,体温一般不高。大猪常呈喷射状拉水样粪便,有的大便失禁,严重者脱水或死亡。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胃肠炎是以猪腹泻为特点的一种急性高度流行性的传染病,其病原为病毒。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易感染,年龄越小的发病率越高。本病流行多发生在春季,特别是初春。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多在40℃左右),减食或停食,流泪,有呕吐现象,腹胀,接着发生剧烈腹泻,而且恶臭。后期肛门失禁,病猪有渴感,迅速掉膘。猪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也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数在发病2—7日内死亡。3周龄以上的猪虽然多数不死,但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易成僵猪。防治①平时加强卫生措施,猪舍内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地面和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②尽量不从外地…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属的原虫寄生于动物和人引起的疾病。寄主为猪,多见于3—5月龄猪,常呈急性发作,死亡率较高。(1)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持续3—5天,精神沉郁,结膜高度发绀,耳根、颈部、前肢有出血斑块,颈背部皮肤形成黑袍色或上皮组织不完全角质化,鼻镜干燥,流粘液性或浓性鼻涕,呼吸困难,咳嗽、发抖、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燥,  相似文献   

8.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副伤寒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2—4月龄仔猪,潜伏期3—30天,病症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沉郁,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来不及表现症状而死亡;慢性型较多  相似文献   

9.
(1)仔猪副伤寒:该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或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拉稀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小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状:突发高烧,达41—42℃,不吃食、呕吐、腹泻、便中带血、腥臭。防治:①注射预防药物;②治疗用土霉素,每公斤体重内服40一50毫克,每日2次,连用3—5天,或用氯霉素,每公斤体重内服0.1克,每日2次。(2)仔猪白痢:该病是由大肠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3—20天的仔猪。症状:主要是拉稀,粪呈黄色,以后逐渐变成乳白色或灰褐  相似文献   

10.
詹成 《小康生活》1999,(3):21-22
(一)存在问题。灰霉病是近几年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番茄感病,一般可减产20%—40%,重病田块可减产50%以上。该病在我县春大棚蔬菜中每年于冬春季节(2—3月)和梅雨季节(5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症状为:病叶色浅,病斑灰白色,水浸状,表面有大量的褐色霉层,大发病时,茄果类秧苗成片腐烂、枯死。第二次主要症状为:花瓣烂果实脐部灰白软腐,继而产生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1.
黄瓜霜霉病是温室黄瓜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早期发生为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至紫黑色霉。湿度大时、病叶腐烂,一般从下往上发展,病重时全株枯死。黄瓜霜霉病发病条件有三:(1)适宜温度15—24℃,低于15℃或高于28℃不易发病。(2)发病适宜湿度85%以上,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发烧给人体带来的损害,应设法及时降低高烧(体温高于39℃)病人的体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法: 1.冷敷。将冷湿毛巾敷在前额部,每5~10分钟换一次。也可将冷水灌进热水袋中,枕在后脑,或置于足下。如有冰块,可将冰砸成小块,放入热水袋中作为冷枕。 2.温水擦浴。用32~36℃温水将毛巾浸温后擦拭皮肤,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增加散热。每擦拭全身一遍后应稍停一会儿,待皮肤上水分蒸发后再擦第2遍,直至体温下降。擦完后应盖好被子以免受凉。 3.酒精擦浴。适用于体温在40℃以上体质较好的无汗病  相似文献   

13.
(一)兔球虫是养兔业毁灭性传染病之一,常寄生于兔小肠的上皮细胞和肝内,分为肠球虫病和肝球虫病,但大多数都是混合型感染。以1—3月龄兔发病率最高,一但幼兔感染此病,死亡率可达40—60%。(二)兔球虫病症状:病兔开始食欲减低精神消沉,行动迟缓,体温略有升高,并有腹泻与便秘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害和虫害,虽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但以农药来防病治虫,仍是当前防治病虫的主要办法。现将水稻一些病、虫危害症状及有教药防措施介绍如下:(一)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此病病菌一般在病稻草、病田谷种内越冬度寒,来年随流水传播到秧田或大田进危繁衍危害。秧苗期,移栽后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始期,叶尖、叶缘呈暗绿色、水渍状,并很快变褐色,沿叶脉两侧扩大,最后发枯变白。病  相似文献   

15.
炎热夏季,猪因阳光直射,特别是伏天放牧猛赶,或饲后立即赶运,以及猪舍狭小,通风不良,最易引起中暑。猪中暑时,发病突然,病情急剧。其主要症状有:初期迅速出现精神不振,步样异常,呼吸急促,张口流涎,心脏跳动亢进,节律不齐。体温升高,有少数病猪体温升高42℃以上。眼结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16.
李德 《小康生活》1998,(7):12-12
玉米粗缩病是对夏玉米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病害。该病一般在夏玉米5~6叶期显露症状。初期症状是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的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逐渐增多,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且短厚,茎秆粗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这在植株9—10叶时最为明显。且顶叶簇生,状  相似文献   

17.
一、诊断:(1)辩明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身体发黑,尤其是头部更加黑暗。故细菌性烂鳃病有“乌头瘟”之称。打开鳃盖,可见病鱼鳃瓣两端:中部等处呈斑块状腐烂;或者沿鳃瓣边缘呈弥漫状腐烂而使鳃瓣外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缺损。在鳃丝腐烂的地方;附有淡黄色粘液或污泥。鳃盖内表皮常充血,严重时,中央部位被腐蚀成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2)查清病原,病原是一种鱼害粘球菌的病原体。菌体的形态为细  相似文献   

18.
我叫心脏,什么冠心病、心肌梗死、休克等病,都和我有密切关系。当我有问题时,会出现以下11种症状:1.呼吸会不顺畅,胸口会闷也会刺痛。刺痛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发作几秒钟就过去了,最多一分钟。2.严重了会从前胸痛到后背的肩胛骨。有时十天半个月会来一次,有时三五个月发作一次,时间间隔越短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63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再发伴活动后喘息3月"于2013年11月18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3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病初间断有发热,体温在37~38℃,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可降至正常,后逐渐出现活动后喘息、气促,期间曾先后两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住院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入我院前10天患者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加重,咳少许黄白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病状头晚吃食很好也多,次日凌晨即表现精神萎顿,绝食,体温达40-41℃,呼吸、心跳加快,排粪无异常。如病稍久(3-5天),眼结膜潮红。因不喝水,粪干成球,上附粘液,排粪时可见直肠粘膜紫红。好卧,懒于走动。本病的特点是发病部位虽在消化道而不在呼吸道系统,但应用抗生素或解热药后均可使体温下降,温度下降后食欲即恢复,并且食后再次升高和绝食。反复几日后,如服泻剂(硫酸镁或硫酸钠)所引起的呕吐内容物中仍可辨认出几天前给予的食物,有恶臭味。下午喂食以天黑前2小时为宜,使猪在食后能有适当的时间走动,有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如因农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