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音乐是每个国家都具备的文化元素之一,透过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可以有效继承和发展自身的本土文化;然而传统音乐在学校课程中面对多方困难和挑战,亚洲各国多以西方音乐作为学校音乐课程的主导,传统音乐则被边缘化。本文先审视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环境中面临的困境,再介绍一个全面了解音乐传统的理论架构,从而了解不同的音乐传统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出音乐文化并无高低之分,并寄语有关当局重新审视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理应拥有一个与之相称的文化大区新形象。这一新形象的塑造应以重新确认内蒙古本土文化的价值为前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塑造内蒙古文化大区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利用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是保持中华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的需要;内蒙古本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文化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下挖掘本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并进行宣传与推广,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效应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当前韶关市翁源县的红色文化还存在宣传范围较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本土红色文化宣传员的培养,积极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让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之中,加强红色旅游体验等途径,切实增强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面对外来的强势文化,如何从本土走出新的住宅景观风格,对于河北省城市建设、特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让居民回归本有的居住文化等内容,都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走向新的住宅景观,用本土文化提供不竭动力,奠基浑厚底蕴。  相似文献   

5.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及全球语境的背景下,不仅需要大量通晓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熟谙母语与本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以浙江省部分高校日语专业为例,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对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进行较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的特点,对日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格尔茨指出,从民族志深描及其揭示的普遍文化观念中,人类学家能离析出一种"本土审美观"(a native aesthetic)。这一思想正可以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本土美学建构提供极富价值的启发。一门发展成熟的本土美学至少应满足三个条件:本土文化语境、本土事实与本土话语。中国本土美学建构要求我们立足中国本土文化语境,努力开掘每一民族(包括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审美感知和艺术形式创造力背后深广的社会文化根基,并致力于揭示这些社会文化根基在本土艺术和审美实践中发挥的重要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发挥的深刻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出一整套从概念、范畴到理论体系的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系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艺术和审美文化景观,足以成就中国本土美学博大、恢弘而包容的气度以及思致精深的理论品质。中国的本土美学建构,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下世界美学和美学史书写西方美学一统天下的极端不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所蕴涵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还体现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具体包括:其所承载的开放性和所包容内涵的丰富性、能够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质、能够维护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坚持文化多样性发展,一是从世界的层面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二是从国家的层面切实抓好文化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三是从群体的层面以本土特色去定义外来文化;四是从个体的层面努力延展人的本性和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本土化浪潮中,文化认同的作用与影响直接关系到本土化的成败。企业只有在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汇聚中,扬长避短,寻找到既具有自身特色又体现本土要求的文化价值,进而深层次地“融入”本土之中,才能确保跨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格局中保持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汉唐西域道教美术史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高占盈 《西域研究》2008,1(1):112-114
汉唐时期中外艺术文化交往繁盛,在这种多样文化的交汇之中,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在西域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西传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及学界研究的状况来看,汉唐西域道教美术的主要类型包括书法、绘画、织物及墓葬艺术等,这些艺术遗存不仅是中国本土文化向西传播的见证,同时也在中国道教美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在其进程中必然会萌生一定的文化张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具体表现为旧课程文化与新课程文化的张力、西方课程文化与本土课程文化的张力、多元课程文化与一元课程文化的张力及网络课程文化与传统课程文化的张力.面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我们应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让课程改革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并保持适度的文化张力,这既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也是其课程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在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研究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社会文化的互动,因为文学是社会文化这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文学的互动离不开文化的参与.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不仅积极参与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构成了二者互动交流的主要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文化全球化必然会引发同民族本土文化的价值冲突。只有把握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构建价值冲突的调适机制,才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多元文化价值观中的科学合理成分,发展民族本土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本土传统节日亡灵节为创作语境,契合了近两年部分好莱坞现象级动画片所凸显的美国主流价值与身份政治的认同轨迹,通过描绘米格尔在亡灵国度的奇幻之旅,体察全球文化产品对于现实记忆与文化包容的关注,继而对墨西哥本土文化进行内化思考。该影片不仅体现了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墨西哥族裔对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与珍存,对本土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与坚守,还针对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外交移民话题展开现实追问。  相似文献   

14.
现今"本土化"对"全球化"的回应多以负面为主,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它在理解本土文化的时候,尚未能够采取动态观照的立场去分析、评估其价值,从而把本民族文化理解为可按纯粹因循的方式习得的、失却未来向度的完成态的"本土",同时它也没有充分看到本土文化的混杂性特征.本土主义的努力中带有一定的反殖民成分,但这种努力却与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精神相距甚远.得到正确理解和表述的"本土"、"本土化"应当融合未来视野和开放品格,充分参照其他民族和未来这两个向度.  相似文献   

15.
章伟文 《船山学刊》2015,(5):96-103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保持自己身心健康,论述尤其丰富。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安身立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中国传统哲学坚持"天人合一"的立场与"内在超越"的价值实现路径,这也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最基本的特征。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儒、道是由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两种不同理论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的重要支柱,儒、道对于个体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个体修养的实践与功夫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实践,特别是电影品牌的观念创新、内容培育与传播渠道维护将直接决定着华语电影的未来,是解放华语电影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竞争中积极培育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华语电影品牌是推行本土电影产业化政策的重要手段,更是未来华语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儒家“中和”思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可国 《东岳论丛》2004,25(6):161-165
儒家中和思想作为儒学一以贯之、久远不竭的"道统",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蕴,对于维护和实现文化安全能够发挥三大积极作用。一是和而不同,努力达致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互补,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实力,藉此抵御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强大冲击,维护民族主权包括文化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二是致中和,追求自然之和谐、社会之和谐及人生之和谐,维护和实现不同区域社会之间和睦相处。三是允执其中,反对过与不及,在国际文化交流、碰撞乃至冲突发生时,可以化解文化冲突,维护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严,并合理地利用他国文化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汪世蓉 《学术论坛》2015,(1):144-147
翻译伦理研究主要关注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跨文化交往活动中的规范及价值等内容。在该理论视阈下,文章以汉语典籍《三国演义》中不同类型传统文化事象的译介研究为例,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域外传播进行了策略性思考。文章认为,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语境下,传播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立足于本土与全球化并不矛盾。译者过于倚重"易化、改写和操纵"等策略去强调"接受度",会让本土文化特色在译作中失落或变形,有悖于让"文化真正走出去"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从它产生之初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道教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现代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人生观、经济观和文化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作用。其中,道教的伦理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尤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其中符合现代文明的、积极的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将有助于当今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余少祥 《江淮论坛》2014,(3):96-102
《中国民权哲学》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循本开弘,也是对西方权利理论的扬弃和改造。它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为活水源头,在汇通中西学说、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在体系结构上,它解决了中国民权哲学相互关联的六个重要问题本土资源、理论基底、道德关注、核心法门、现实考量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