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因互联网的产生和存在而日益变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复合体。人是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地变革和重塑人自身;同时,又通过衍生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来不断拓展其存在方式。必须注意的是,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不仅要强调人的存在的个性化,而且更应强调人的存在的整体化。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智慧的存在物 ,认识与评价都是人类的智慧生存方式。在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人类的智慧有着不同理解和把握 ,但或存在着认识论主义倾向 ,或带有非理性主义的片面性。现当代哲学的多样性和人本性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 ,应全面认识并反思人类智慧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深化对人类精神能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什么     
哲学发展史表明,主要哲学形态的产生及其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当时人类的生存问题展开的;哲学的本意及众多哲学家对哲学是什么的解释,指出了哲学是对人类生存智慧的追求;在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演变中,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了,哲学由"知识总汇"变为生存智慧。总之,哲学是对人类生存境遇及其存在方式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自人类诞生到现在,农业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生存之中,成为标示人类存在的生存方式。但是针对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学界的探讨却非常少,而另一方面,有关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以使农业可以在生存论层面上得到解释。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农业以何种目的出现在人类生存中、农业以何种方式进入人类的生存以及农业如何展开自身的生存论路径、农业生存论显明的功能四个层面对农业在何种意义上体现其生存论特征加以分析,试图给予农业一种生存论理解,使农业原本存在的生存论特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5.
在认识论视阈下挖掘柏拉图哲学中蕴涵的人类生存有限性与如何超越有限性的思想给我们新的智慧启迪。柏拉图认为,受肉体束缚的人的灵魂虽不能把握本真的存在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但人以基于"自知其无知"的爱智精神及充满逻各斯色彩的哲学问答法实现着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在超越路途中人不断地反思其生存现实性,以此确定什么是可超越的与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6.
生存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类自身提出的基本要求。生存教育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在当代生存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死问题是由主体的生存现实、生存需要、生存期望三者之间的紧张而形成的不尽如人意、或不符合需要的生存现象。生存需要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而必须获得满足的那些要素。生存期望是主体关于自身的生存现实和生存需要之间的紧张以及如何消解这种紧张的认识。生存需要和生存期望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现代人的生死问题可以分为现实性问题和期望性问题两大类。生死哲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后一类问题的形成、解决和预防上。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过程作了简单的回顾,从中归纳出: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将会在各学料体系继续分化的同时,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社会化的及相互渗透、溶合的方向发展;非线性问题以及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将是未来科学发展和人类研究的主题;人类将不断的创造出更加灵巧的智能化机器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工具,高度智能化的机器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目的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发展和周期性过程.它作为逻辑动因,推动实践活动形成由探索实践、创造实践、变革实践和生产实践构成的实践活动动态结构.实践活动的周期从生存目的开始到生存目的实现,周期性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和重构着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日每刻都要同现实世界打交道。人类在不断地改造着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着世界。人类从对世界的直观的浑沌的认识发展到对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的认识,并逐步使这些认识系统化、理论化,于是就产生了哲学。哲学产生以后,经过一代一代哲学家的努力,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地深化,这一过程也就构成了一部哲学史,而哲学史也就是人类全部的认识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①卫.哲学和哲学史的一致,恩格斯曾作过深刻…  相似文献   

11.
姜贻斌小说的独特意义在于在叙事的智慧中巧妙地注目于人类生存状态 ,对中国人灵魂的蜕变和超越进行了持久而耐心的表达。姜贻斌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系列 ,这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卡夫卡看来,表面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我们在物质世界中看到的所谓真实其实是虚假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无处不在上演着一幕幕滑稽戏;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其实是荒诞而又永恒的,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的自救在于存在的过程中,“存在”是依托于“信仰”的本真生存。从本质上说,人类最终的得救,不在虚无缥缈的幻景天堂,而在于存在的每时每地。在卡夫卡的艺术世界中,永恒的主题是无助无奈与反抗、是伴随着不懈追求的无限悖谬和泛悲剧情形;卡夫卡的拯救之道表现为形而上属性:行动意味着失败与毁灭,生存的信仰是终极的拯救。  相似文献   

13.
经过极其漫长而又艰难的进化,人类祖先终于从自然界的野蛮状态中摆脱出来,逐渐走向文明的轨道。然而,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极为低下的生产力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各种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现象如生、死、梦等,又给人类心灵造成种种困扰,同时也给世界蒙上了一屋神秘的外纱,人们开始相信超自然力和灵魂的存在。在自然的淫威面前,人类感到恐惧,产生敬畏乃至崇拜心理并不停地祈祷、献祭,试图寻找能够依托的力量,保佑他们去战胜无法预料而又无法抵御的灾祸。从此,人类开始在一种浓郁的原始宗教氛围中生存。这种结果虽然是由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思维方式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理论反映。随着人类生活实践的发展,人在创造生活世界过程中日益实现和扩大着自由,从而改变和改进着自己的生存方式,提高和改善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人的思维方式的演变规律恰恰揭示了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凝聚着当时希腊人类的最高智慧。然而,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依然近乎肤浅!幸运的是,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着人脑的奥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理解到,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心理—意识过程;人的心理功能,人的智慧(或思维)只有能动认识、改造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现实地生活在四维时空的阳性物质世界,但是又与四维以上的多维时空的阴性物质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生命的五大要素中有80%的部分存在于阴性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阴阳两个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两种生命存在形式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即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大体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数量自动地保持着动态平衡,其中必有深刻的不为人们所知的原因.目前世界人口的膨胀已经使阴阳两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严重失衡,也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严重失调,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的发生.人类要增长生存智慧,借助科学的力量克服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困难,特别是要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近代哲学总体上是在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中,诉求于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又严密遮蔽人最核心的生存问题来论说人的本质的,如此势必导致对人的本质的逻辑推演和构造,"人"最后也就成了一种绝对化、实体化和逻辑化的规定。马克思深入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揭示出对人另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人应当怎样生存?"从而展露了考察人的本质问题的真正可能性和价值路径。在价值的视域中,人的本质就是不断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一个老问题提出了新看法.关于人类文艺的起源在学术界似乎早有定论而又莫衷一是,本文把问题放在原始社会这一历史范围之内,从气感文化与生存智慧的视角出发,得出了文艺起源于以生存为中心的人类三大生产的新结论.并从当代文化选择的历史动向、中国艺术精神的诗性气质、华夏人文源头的生命智慧三个方面,逐层推进地讨论了气化美学的内在机理,做出文学本体观念的全新解说.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存在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的,本事作为叙事本体,也就敞开了本事生存意义。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积极地建构了中国人时空“往”的本事生存范式,规约了中国人的现实生存。孔子敬事而信;敏事慎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其本事生存的赜义就在于向本事寻求生存的本体支架,从而搭建诗意的本事栖居。孔子本事生存建构既裨助也束缚着未来。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真实而又独特的存在。她凭借自身的理性和智慧,发现人的两性之间是以对抗与依存的关系微妙地紧紧纠结在一起,彼此无法互相救赎。女性必须依靠自身的坚韧、顽强,走向女性的成熟,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王安忆经过对两性关系的探究,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存和困惑,抵达的是对人类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