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自我意识,就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是一种脑的机能活动.作为党员的自我意识,我们认为其涵义大体应当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党员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党组织及其事业关系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一般意义的自我意识,它具有社会决定性、个体制约性、同一性、意识性等四方面特性.党员自我意识除了同样具有上述四个共有的特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和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员的自我意识更直接、更关键的是必须受到党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工作是研究人的科学。思想工作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在于使工作对象——人自身发生变化,诸如提高觉悟,扩大知识,增强信心,等等。因此,研究思想工作中的自我意识作用,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自我转化,都至关重要。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那种能力,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自我意识的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所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在于使工作对象——人自身发生变化,诸如提高认识,扩大知识,增强信心,树立理想,等等.因此,研究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人的自我转化,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毛泽东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人生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是由于它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的矛盾性。人生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生和人生问题。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生问题,就是人类社会不同时代各种人的生存过程和生活经历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所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中国当代之人生和人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如何建构的?或者说,自我意识是如何形成和获得的?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自我意识建构的现实基础所谓自我意识的建构,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获得,亦即主体到底是怎样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意识的。我们在研究自我意识时,既要注意主体自身认识的建构,但又不能停留在思维机能和属性上,而应从实践中找到它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认为,必须从生产实践和劳动创造中揭示人的意识的本质,人是通过劳动自我诞生的,劳动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列宁认为,如果要研究逻辑中主体对客体的关系,那就应当注意具体的主体在客观环…  相似文献   

7.
8.
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规定之一,是人类意识的核心部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关于自我意识的产生我已从发生学角度另文专述(见《哲学探讨》1988年第3期),本文就自我意识的内容与结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1989年11月10日至11日,举行了“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理论研讨会”,这里选登部分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0.
论主体的自我意识聂锦芳一、哲学研究的误区及马克思的解答认识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就具体形态而言,主体所反映的对象是无限多样的,但从宏观上划分不外乎三类:外部世界、主体自我以及主、客体相沟通的实践活动。由此形成三种意识: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从外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哲学界对于主体和客体的讨论,开阔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沦研究的视野,促使大家深入思索主体的认识对象和内容问题。主体的认识是否只以客观外界事物为对象和内容,有没有以主体自身为对象和内容,即有没有主体的自我意识?承认主体的自我意识,会不会与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主体的自我意识对人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放在首位,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基础。实践的主体是人,承认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对于人的认识不能仅从客体方面来理解,更主要的是,应当从主体方面来理解。从认识史上看,即离不开人的自我意识,人必须把自我与他物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是意识者,人从自身那里把自然界划分开来,才有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认识不仅指向外部世界,而且指向人类自身。人是通过劳动自我诞生的,社会性是人的能动的本质属性,假如没有人的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规定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主体对客体的关系,要做到实践过程的主客体的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一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已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使人与动物分离开来。刚刚脱离动物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与他物的根本区别,他们这时还是一种本能的人。正如人们对原始思维研究和皮亚杰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发生研究的成果所表明:这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诗歌是她与外界交流、书写自我、表达自我的方式。狄金森以诗歌为媒介,探索生命本真,追求精神不朽,实现灵魂永恒。从诗人的内心体验入手,探究其诗歌中所体现的自卑情绪、反叛精神,继而挖掘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揭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及其对自然、爱情及死亡的认识,研究其诗歌的独特性、表现的生命本真及强烈的自我意识,鼓舞读者探索内心世界,追求崇高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来源于人的感性的、客观的实践活动,并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熟;同样,自我意识的自觉程度也反映并推动着实践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是双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把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确定在实践之上,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自我意识理论。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提出的"先验自由"在实践理性中成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实践自由"即"自由意志"了.而康德认为自由就是一个先天的自我意识,而且对于一个实践理性的自身意识与积极的自由概念是完全同一的.表明了"自我意识"在他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至高地位.通过对纯粹自我意识(或先验统觉)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的论述表明不管是它的认识功能还是实践功能都是在进行着综合统一的或建构着的我的总体意识中的,这种进行着建构与统一的意识是一种意识流.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由的内在前提,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内外两方面合乎其本性的展开和实现.而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本性,决定了这个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必须以自我限制或否定为中介,克服“冲动”和“任性”,超越“对立”和“异化”,这既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也是人的自由的辩证法.自觉地把握和遵循这种辩证法,人的自我意识才能经由“个体”、“族群”和“人类”这三重形态的分化和统一,走向普遍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革命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人类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致使客观性与自我意识的矛盾尖锐化,成为现代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客观性与自我意识的悖论的产生,表明哲学告别了近代的经典形式。解决这一悖论就必须在古老的客观性范畴中注入方向性、座标系性以及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等新的因素,同时,也只有在长期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辩证思维中,才能真正地解决。这里的关键只能是,从无方向性的“纯客观性”范畴中解放出来,因为“纯客观性”只是近代经典科学的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我生成是借助于对象化活动即劳动实践来达到的。作为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对象化活动是人获取、丰富和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中介,亦是人意识自我、自我意识演化发展的中介。所以,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演变,只能在对象化活动即劳动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把握。劳动实践的发展要经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相应地,人的自我意识也依次经历着群体自我、个体自我和真正的自我三种形式。一群体自我意识人类最初的生产力发展形式即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此处的自然经济是在其广义上使用的,即指“直接地从自…  相似文献   

20.
受众的自我意识与新闻宣传杨立晞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宣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新闻事实源、采访、编辑出版(播出)、新闻宣传受众(以下简称受众)和效果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受众和效果是新闻宣传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受众,新闻宣传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