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反思和总结了二十年前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相关学说的发展,分析了实践标准理论从真理论向价值论、规范论,从认识论向社会历史观,从科学哲学向人学哲学的广泛扩展,从而论证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贯通性地位。文章指出:实践标准的这一地位证明,科学实践论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都是传统本体论,存在论的译名并非仅仅是名称的转换,而是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标明和提示着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实践论是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科学与价值,实是和应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维度就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社会(历史)认识论和实践人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3.
价值——实践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论,并不仅仅属于认识论,更应当属于价值论;同样,价值论,也不应当仅仅从属或平列于认识论,而更应当属于实践论;实际上,价值关系与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之间存在着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完整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都应当是“认识-价值-实践”统一论。这也是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所共同面临的理论建设任务。鉴于人类价值关系与实践关系本身又有着复杂的性质差异①,这一理论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本文只是笔者在文化实践范畴中,从文化价值两重性内涵出发,将认识论与“价值-实践论”兼容的理论尝试。上篇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4.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确立了实践标准。“推广论”割裂了认识论与历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马克思型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认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本观点;坚持运用对立统一这一基本规律,深入分析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全部过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就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完整的总结和科学的概括。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这篇著作的结束语中,对此再一次作了系统的论述,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  相似文献   

6.
王玉樑 《东岳论丛》2005,26(4):36-44
哲学发展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现代实践论、当代价值论四个阶段。从古代的本体论、近代的认识论,到现代的实践论,都不区分事实与价值。区分事实和价值是哲学价值理论的出发点。价值哲学形成为独立的哲学学科,标志着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以价值论为重要内容的阶段。当代哲学以价值论为重要内容,是当代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根本特点,对哲学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认识论是其重要部分。关于认识、实践、真理、认识运动总规律等等他讲得很多,而且这些也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传统哲学认识论基本上是毛泽东的认识论。然而,正是毛泽东在认识、实践、真理等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此还极少从哲学上反思过,相反这种所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还在继续被颂扬和发展着,没有把我们过去的根本性失误与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而不从哲学上总结是根本不可能吸取教训的。马克思历来反对这种做法,还在他一开始进行哲学研究,考察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的差别时就指出:“为什么一定要把思想意  相似文献   

8.
张镇寰 《北方论丛》2006,1(2):106-10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和“检验”的理解存在着模糊认识,由此导致真理观上的理论难题,其根本原因是“经验检验”和“实际果效”在确认真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只有确认真理的进步评价法才能为“实践是确认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所主张的真理符合论之间的统一进行理论说明和辩护。  相似文献   

9.
当代哲学中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以来 ,由于生活实践中价值问题的突显 ,“拟科学”的传统哲学本身也面临困境 ,当代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中已经或正在出现所谓“价值论转向”。价值论转向并不仅仅意味着价值论的出现 ,它还将导致哲学观、哲学研究视角、哲学思维方式 ,以及哲学精神等的革命。当然 ,在价值论转向过程中 ,一方面 ,如何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上 ,冲破原来的认知、真理体系 ,按照事实 (真理 )与价值对立统一的思路构造全部哲学 ;另一方面 ,如何把握认识论与价值论的根本差异 ,寻求恰当的、专属于价值论的哲学思路和方法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总体性概念 ,应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学的各个层次上给予考察 ,不能出现任何一种考察的缺位。马克思的实践论作为科学范导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实现了对人文关怀维度的真正敞开。用科学主义态度片面理解人的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种对实践解释的“人学缺位”才是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真正原因。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哲学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硬核 ,它之所以长期被限制在认识论中 ,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 ,又有哲学理解上的缺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哲学 ,这是实践论被“囚禁”在认识论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