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内政、外交方针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建和谐世界,继承了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建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共建和谐世界,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建立和谐务实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44-2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城市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内涵出发,城市体育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城市体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高度统一,主要体现为: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体育促进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次重大的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有关讲话中多次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在对国际形势深刻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关联.和谐世界理念立足自身、关照全球,承接传统和现代,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基本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活动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构建和谐的方式生活,本身就体现出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从生活方式入手,探讨定义、要素与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必要和内涵.又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探讨,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提出的外交新理念,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延伸,是新世纪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本文对其丰富的内涵展开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提出的外交新理念,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延伸,是新世纪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本文对其丰富的内涵展开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构建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多方努力,而地方政府起着主导和推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有内涵宽泛程度不一、哲学层次高低不同之异,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科学发展观更具有宏观性与统领性,因而彼此各有侧重,自成体系;二者有现实依据、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相通之同,因而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和谐思想源于“和合”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与伦理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他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不仅深受他的个人经历和科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他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在社会领域中的自然延伸。因此,爱因斯坦是在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和消除他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种种社会不幸,主张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这种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具体表现为“和谐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的统一。在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中,既有真知灼见,也有时代局限和主观失误。  相似文献   

16.
王毅 《学术探索》2012,(2):11-13
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就必须培养出和谐的个体,使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和谐个体的构成要素、辩证关系,并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新要求,十七大修正的新党章总纲也增写了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内容。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应该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发生严重的对立和冲突,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生态危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面对生态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威胁,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发展低碳经济,营造和谐生态文化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出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