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以美印核关系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不扩散政策自冷战时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早期核计划中,虽然美国试图推行核不扩散政策,但最终美国出于战略因素考量,对印度进行了事实上的核扩散。1947—1963年间的美印核关系与2005年后的美印核合作关系揭示出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战略安全利益与核不扩散利益之间的内在紧张与冲突。美国着眼于短期利益的举动必将最终损害自身安全与地区的长期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 ,大国间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各种力量在分化组合中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美印关系在逐渐升温 ,美国总统访印表明了双方对加强两国战略关系的意向 ,在两国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的同时 ,而且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从分析推动和制约美印战略关系发展因素入手 ,认为两国的战略关系起点低且不稳定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两国战略关系将很难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会钧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这一战略对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影响明显,它使中美印三角关系面临新挑战、出现新变化。但由于中美印彼此之间原有利益或矛盾的延续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中美印三角关系的这种“变”与“不变”具体表现为:美印战略合作深入,但两国仍难以建立同盟关系;中美战略互疑加深,但双方仍希望加强合作,避免冲突;中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但发展关系依然符合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30-34,56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热时冷的特点,因为随着国际形势和印美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的不断变化,印美关系中第三国关系的影响(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印度与苏联的亲近、美中关系的改善)、印美两国不同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对撞,以及印美领导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冲突是影响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爱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190-194
后冷战时代,印美关系在得到改善的同时,又在世界战略格局、克什米尔、美巴关系、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对待其他大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制约了印度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印美关系表现出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与冲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甘爱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8):218-222
后冷战时代,印美关系在走向融洽的同时也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我们应通过增强综合国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协调好大国的关系等措施来应对印美关系发展给我国安全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郝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59-61
美国犹太人团体作为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群体中的一个分支 ,在其艰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他们以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不仅为美国社会而且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促成美以关系积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美俄两国首脑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对两国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宣称两国已经是非对抗的“新战略关系”。本文就美俄“新战略关系”构成基础、存在的问题、美俄关系缓和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经历了由低谷到高峰的发展.虽然两国的同盟关系持续时间较长,但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异使这个军事同盟与规范性的军事同盟有所区别.实质上看,菲律宾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一枚棋子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盟友,中菲黄岩岛争端中美国的立场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姚自强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1):69-71
近来美俄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面对矛盾的升温,美国的智库冷静且理智地探讨美俄之间矛盾的诱因及深层原因,并向美国决策层提供消弭矛盾的建议。总体上而言,智库的共识是美俄之间并不处于"新冷战"的边缘,美国对莫斯科的现行外交政策应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陈友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3-40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永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2-67
近年来 ,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大大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说明。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及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出战后美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手段的对外文化战略 ,它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经历、信念和国家神话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会议员政治行为的特点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吉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行为具有独立性、不确定性和可塑性,进而影响着美国总统制定对华政策的权威性、连贯性和统一性,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同时也为我国把握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提供了有利"平台"。当前我们应重视对美国国会议员政治行为的对策性研究,建立美国国会议员数据库和议员行为反应预警机制,探讨影响美国国会议员行为的最佳途径,以加强我国外交决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美式小多边主义与美国重塑全球经贸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在国际舞台的一系列举措被描述为退群针对多边主义的逆流而动。拜登执政之后,不仅没有致力于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全面运行,而且积极推进所谓的民主同盟和价值观同盟。美国的表现并不能笼统地概括成逆全球化,而更宜理解为边缘化现有多边主义机制,转向积极推进多个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依照自身意志重塑全球规则体系,再造对美国有利的全球化,形成一种全新的小多边主义安排。美式小多边主义的动因在于多边主义的内在症结及其对美国产生的贸易劣势;美式小多边主义具有迅速、灵活、俱乐部形态和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理念的主要特征;美式小多边主义的主要诉求在于把握新型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动权,人为消除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围堵中国。拜登政府执政并没有办法改变包括WTO机制低效笨拙等在内的多边主义的内在缺陷,以小多边策略实现遏制中国的首要战略目的仍是重要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5.
马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12-16
中美建交以来 ,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 80年代 ,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 90年代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当前 ,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既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 ,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两国在经济、政治、外交上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也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对外战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因此 ,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既竞争又合作将是 2 1世纪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静态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刻画了个体区县政府在府际关系选择中的行为,并详细讨论了如何促进集体政府利益的路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不管区县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何差距,个体政府的合作有助于提高集体政府的效率。在有限任期内,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治理能力相近的个体政府都会采取竞争的策略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上级政府的干预会促使个体政府都采用合作型府际关系。最后,在任职期限无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各级政府能在合作中不断提升在上级领导人眼中的信任和增加未来提拔可能,双方可能在前期不断采取合作的策略,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政府会在最后阶段选择竞争。 相似文献
17.
赵国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53-58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关系理论在美国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13-116
公共关系引入中国近20年,至今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良性发展。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活动和学科体系,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发展无疑对中国的公共关系研究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沿革论述,析出美国重要的公共关系学家的思想纹路,这不但为人们对公共关系思想、模式和管理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帮助,还有助于当前公共关系业界了解专业理论发展的轨迹,更有助于关注公共关系的各界人士能够从美国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变迁及发展过程中了解、把握公共关系学科的系统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以期对全球化信息时代下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单玉丽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21-127
目前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三通"全面实现,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结束了两岸资本单向流动、不对称、不平衡、不稳定状态,社会文化交流全面展开,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加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快建立共同管理机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