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徽省人口现代化程度评估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现代化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现代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2000年安徽省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为48.08%。因此在新时期,安徽必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为全面推进安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是国家发达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因此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可以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需要有自身的理论建构。中西比较维度下对西方农村教育现代化道路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成为建构中国化理论的起点,这一维度要求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要打破西方意识形态偏见,探索不同于西方的本土现代化模式;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定位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破除路径唯一性幻象,探索传统与现代共存、乡土化与城市化并进的新型农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历史变迁维度下对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党的领导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创造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人民中心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宗旨,统筹协调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法,依法治教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解决维度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可以不断丰富完善,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抗拒村落人口过疏化背景下,走城乡教育一体化之路,其理论生长点包括生态发展观、共享发展论、机制推进说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至今还仍然还是一个具有庞大传统农业的国家,要想使占大多数的农业人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但是,中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农业规模小的现状,加上城市的辐射有限、人口基数大,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在短时期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结合我国的国情,农村的就地现代化就凸现出了它的必要性。笔者从全球性现代化的背景立论,探讨鄂尔多斯市的就地现代化问题,以期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村现代化实质是不断产业升级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农民不断减少、农民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思想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这一思想对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也是社会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以及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紧紧抓住人口现代化这个根本环节,协调控制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从三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即人口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现代化是相伴互动的辩证统一过程、加强人口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并最后得出结论,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战略性问题,应引起社会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和农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发展前景来看,只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了现代化,全国才能实现现代化。笔者认为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生对农民的强烈情怀,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包含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江苏作为全国工业化和现代水平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可利用与东亚在人口、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特点、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似因素,借鉴其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自身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农业现代化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应该走城镇化之路 ,提出了发展城镇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优先的角度看,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宏大的城乡二元文化格局。在城乡一体化突飞猛进的今天,这种二元文化已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本文运用文化滞后理论,从城乡二元文化差异积淀下来的一些社会心理特质入手,分别探讨城市社会对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的偏见、歧视和嫉妒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由城乡二元文化差异造成的消极社会心理特质阻碍了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红利,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加快安徽省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描述方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但各市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促进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近代日本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内部的分工、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带来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日本工业化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农业在日本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化互为动力.城市化助推农村实现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在具体实践中,由城市的扩张而将城郊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并入城市范围的做法更具有普遍性.而且,相对于这一转变中的物质生活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更值得关注,其任务也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就城市化而言,欧洲率先经历了这一过程,然而,我国学界对这一过程研究并不太多,对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无清晰的梳理。因此,结合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当今的城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对我国学界的研究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化关乎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起点与终点。在城市里,人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也给现代人的出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城市的种种特性使人迅速现代化,但也产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