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观文 《船山学刊》1987,(1):111-115
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和《宋论》中,对唐、宋的党争,极力抨击,说从事党争的人们“寻戈矛于不已”,导人心于嚣讼”(《读通鉴论》卷二十六);“一唱百和,惟力是视,抑此伸彼,惟胜是求。“(宋论》卷四)终于使国家遭受很大的损害,甚至成为国家覆灭的根源之一,船山这样反对党争,显然不是单纯地论史,而是寄寓了对明代党争导致严重后果极感痛心的深意。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明代党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以供研究船山史论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永刚 《殷都学刊》2008,29(1):74-78
作为明末清初颇具争议的人物,钱谦益身兼东林党魁与文坛盟主于一身。与文坛上的自鸣得意相反,政坛上的钱谦益屡陷党争的漩涡,难以自拔,纵观其一生的政治生涯,大略可划分为:一、科场未第时;二、万历庚戌科场案;三、天启浙闱关节案;四、党魁之目始成;五、崇祯枚卜案;六、辛丑狱案;七、策划周延儒入阁;八、入清复明运动等八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及其转化田勘在《西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发表如题文章,对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提出新看法。文章指出:明代内阁是明代极权政治的产物和标识。其政治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三个方面。而内阁的这些功能要完成其转化,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废丞相后,明代中枢辅政的迫切需要催生了内阁制度。随着内阁议政权的不断完善和一批位高权重的大学士的出现,内阁制度有向宰相制度发展的趋势。但内阁在规制上无权辖制九卿,在议政上又受制于司礼监,内阁衙署也非宰相开府。因此,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进程以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初商会调和党争的活动,在近代中国商会政治活动的发展史上,是一次值得重视的事件.但迄至目前,尚未见有专文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因此,本文拟依据有关史料,就民初商会的调和党争作一初步探讨。许多地区的商会在辛亥年间由热衷于立宪转为支持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清王朝更趋孤立而加速覆亡,从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时局的动荡,恢复经济的发展,在革命派短时期内难以取得北伐胜利并统一中国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商会又与革命派分道扬镳,转而寄希望于控制北洋军权的强权人物袁世凯,并制造各种舆论帮助袁世凯…  相似文献   

6.
民国元年唐绍仪内阁是中国推翻封建帝制后根据《临时约法》组成的共和国第一届内阁.由于唐内阁存在时间不长,政绩不彰,因此历来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从唐内阁成立的政治环境与组建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的责任内阁,实际上是经过协商形成的混合型内阁,主导权操在极权主义者袁世凯手中,内阁成立伊始,便面临种种矛盾并且不被列强所看好.尽管唐绍仅曾是袁世凯的亲信,且因热衷于共和而被南方革命党人所接受,就其政治历练与交通系背景来说,也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合适的总理人选.但他终为袁氏所摈弃,施用种种手段,摧垮了唐内阁.唐绍仪内阁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唐氏有其内阁人事制度的原则与新政权内政外交的抱负;内阁组建后亦承续南京临时政府的建政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唐内阁的各项政策,形格势禁,未能有所展布,但唐氏本人促成南北统一、希望促进孙袁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的愿望,还是应当肯定的.唐内阁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从理念进入实践的最初尝试,大力推动了民初的宪政建设,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后党争的发生及其发展,对政局的影响至大。早在甲午战争以前,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业已略见端倪,但尚未表面化;战争爆发以后,其矛盾才逐步显露,并在许多问题上激烈地表现出来。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甲午战争初期的帝后党争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9.
在甲午战争时期,帝后党争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关于战争初期的帝后党争,笔者曾有所论列。战争后期,随着战事的步步失利,帝后矛盾还在继续发展,终至达到激化,以致影响战争的最后结局。  相似文献   

10.
杜牧与牛李党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大志;武宗  相似文献   

11.
身为楚党的熊廷弼,在东林党当政期间,由于为人狷介,行事不苟深为东林党所忌,被排挤、弹劾落职。熊氏出任辽东经略后,又因行事"不为人喜"而受到东林党和其他党派的联合攻诘,未克其任。当楚党与东林党结成联盟,再任经略的熊廷弼因与东林党支持的巡抚王化贞在战守方略上产生分歧,又遭到东林党人的掣肘而不能有所作为。熊廷弼屡屡挫抑于明末的党争中,最终成为东林党与阉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明末党争摧残人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苏门词人的活动时期几与北宋新旧党争相始终,他们的命运沉浮可以说是与党争息息相关。隶属于旧党一派的苏门词人在新旧党争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打击,考察他们与党争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属于牛党,还是属于李党?还是无关乎牛、李党局?这是李商隐研究中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牛李党争的性质及其斗争的焦点究竟是什么?李商隐对党争的核心问题持何态度?再由此看他对牛李党魁的评价及其同两党党人的实际联系怎样?然后再下结沦。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专家们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论明代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话崛起于宋,徘徊衰落于元,至明代而复兴,出现了第二个诗话创作高潮.据《中国丛书综录》,明人诗话之作,以“诗话”名书者凡十七部,未名“诗话”而实属诗话之体者凡三十一部,合计著录为48部.据本人所编纂的《中国历代诗话书目》所载,明代诗话已知见书目多达一百七十余部,其中以“诗话”名书者凡48部(含诗话集),未名之“诗话”的论诗之作凡130余部;而据台湾大学博士生连文萍说已收明诗话二百部之多.今杭州大学周维德编纂有《全明诗话》丛书.系继郭绍虞先生之后诗话整理的补阙之作.所以,从其数量来看,明代诗话并不亚于宋代诗话.然而,明代诗话又产生于朱明王朝所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学思潮之中,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印记,因而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6.
论明代诗派     
一代之兴。必有总持一代风雅之人。生于其间。洗涤胜朝孱痿之余腥。发为昌明光大之音调。此非作者之能反之也。气运之感通有以致之也。明代之诗。亦若唐之有初盛中晚。永乐成化之间。刘伯温高季廸袁景文贝清江诸人。以清真雅正。尽反元代秾廲纤艳之习。季迪为正声之魁。虽格律句调。未极高浑。要其冲和雅淡。微婉芊绵。蔚然盛世之音。伯温规守少陵。不能综览博涉。以成其美。景文尤弱。清江亦少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以来,明代词论研究已渐成风气,其中尤以刘明今先生在《明代文学批评史》与方智范先生在《中国词学批评史》中有关论述最为精彩。当然,刘、方之见也有值得商榷及深化之处,以下仅以笔者读书所得,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8.
清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本章参议国政,行中枢宰辅之职。但清代君主专制政治已高度强化,政治中枢运行内重外轻的双轨辅政体制。作为外朝的内阁,不仅缺乏主动、稳定和全面的议政权,而且没有监督百官执行的权力。因此,清代内阁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宰相性质。  相似文献   

19.
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朱子彦从明代中叶开始,江南地区农业与手工业中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它在当时的整个封建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但仍对封建的小农经济起了冲击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代江南农业中的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专制皇权呈不断加强之势。至明代,皇权之威严、待功臣之刻薄、折辱杖杀朝士之残忍,为前代所罕见,致使朝臣人人自危,朝政日趋腐败。腐朽落后的嫡长子继承制,使明代帝王从政素质退化,一代不如一代。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与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有明一代政治上的两大弊端。明帝国的衰落败亡,正是首先从专制皇权内部的腐烂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