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在思想内容、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并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的个体力量的发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代世界,环保呼声愈来愈高,饱经沧桑的中国人不应该沉醉于“中国早已有之”的梦幻,而应该认真地反思传统,应该放开眼界,吸收世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思想和认识方式,以及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践手段,赋予天人合一崭新观念的现代意义。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局限性,首先表现为内容的模糊性。天人合一的“天”有自然、本…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天人合一”、征服自然、可持续发展阶段。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适度发展。“天人合一”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在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分两种基本哲学气质。中国历来把天人合一(确切地说应是天人和谐,它力求建立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表现,西方则认为把人从自然的神秘性中解放出来才是人文主义。余光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正是在吸取了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观点后产生的。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融入自然,这是余光中散文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也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情怀。但他的写景散文不同于中国历代文人的作品,中国散文较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做现代性的转化 ,即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才能引导人与自然展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德寿 《学术探索》2004,(10):108-111
“天人合一”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思想 ,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儒学中阐释得最充分、最精致 ,也最具影响力。但儒家的“天人合一”不是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生态观 ,而是针对道德本原和王权神圣而提出的天人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 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早就看过闪光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思想,历来崇尚“天时、地利、人和”,主张“天人合一”。在西方,近代以来的许多思想家也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提出“人们必须同等地考虑到自然和人”,并相应地提出了“人地关系论”、“人文地理学”等。但是,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直到20世纪中期之后,西方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协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原则。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 ,其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就是主张人可以“裁成”、“辅相”、“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协调说。在这种天人观指导下 ,我们的先哲提出了许多善待自然、保护生物资源的朴素生态智慧 ,对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不无启发意义。但中国古代并未能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发展生产力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科学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和“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生态智慧方面,具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倡导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方式等特点。在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从而不断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了自然、义理、主宰等意义。将"天人合一"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合一,甚至期望用"天人合一"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对"天人合一"的误读。中国哲学中有关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但其与"天人合一"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何立强 《船山学刊》2006,(4):108-110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通过文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得到了具体生动的演绎。  相似文献   

11.
“天人之辨”、“天人合一”问题历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如何对这一古老的命题进行一番全方位的评估呢?我们认为:一、“天人合一”究其实质是个哲学命题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奥义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哲学精神在神州大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已积淀,凝结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习惯。“天人合一”首先是个哲学命题。说它是个哲学命题,因为它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这样一些永恒的哲学主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历史表现。对此,中国…  相似文献   

12.
邵汉明  黎韵 《文史哲》2001,(2):27-29
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涵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古代先哲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就是“天人合一”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先哲又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就是“中庸”或“中和”。因此 ,人们关于中国文化之和谐意识的阐述和讨论基本上是围绕“天人合一”和“中庸”这两个命题来展开的。一、关于“天人合一”的讨论1 .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基本含义。张岱年先生探讨了“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基本含义。他认为 ,“天人…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在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之后,一些有识之士终于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再是“通过严刑拷打逼迫自然说出她的秘密”,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可见,人们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时,开始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因此,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深刻启迪,对于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台湾著名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之浚教授都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研究,并对此问题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本刊发表“陈立夫先生答问录”及“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文,希望能进一步推进对这一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程丽芳 《江淮论坛》2006,(5):125-128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古老命题,与西方“天人相合”的观念不同,中国哲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自然的道家哲学对此有较多论述。《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圣人高出众人之处即是能顺应自然,取法于天。《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正是“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极致。这一哲学命题为中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石,体现在东晋诗歌的山水审美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更有一种动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本身蕴涵着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观照,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以生生不息之天道作为万物生存的宇宙本体论基础,由继善成性、以仁体物的道德主体来彰显并实现天道天德,以期实现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万物和谐的人生旨归。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当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礼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礼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追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和谐有序。其中,人与自然之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和谐的基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礼法自然”是人对自然的领悟与仿效,“立中制节”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天人合一”说起,“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它的意义在于要求回答天与人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天”(天道)是就宇宙万物说的。“人”(人道)是就人们生活本身总体方面说的。先秦诸子从不同角度来解答天与人的关系,道家鼻祖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里不仅说“道”要效法“自然”,其实天、地、人所要效法的也是“自然”。在老子的世界观中,“自然”是最高法则,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从它自身的状态去发展,不必以外在…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的原生态,包括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原生态两个层面,是一个立体的人文概念,其核心是“天人合一”或称为“和谐”。徽州文化的一个精典理念是“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人与神的“和”,人与人的“和”。人与自然的“和”产生了“桃花源式”的“中国农耕社会的最高文明”。人与神的“和”产生了“与祖同乐”的各种徽州庙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体系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可借鉴这一理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缓解城市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西汉前期大儒的贾谊(前200-前168年),在继承早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颇有特色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而且对现代的环境保护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贾谊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作为其哲学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是指天道与人道、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即“天事”与“人事”)之间的相通、相类或统一。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朦胧的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尽管“天人合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