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常盛不衰,主要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与时俱进、整合创新的精神,注重现实、重视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独具魅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风尚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继承和弘扬公而忘私的精神、仁爱思想、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谦敬美德及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优秀传统,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促进新时期伦理道德建设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磨砺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并且内化为民族心理.中国民族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并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意愿,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点,它不仅蕴含了中国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知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以人为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合理性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韩淑英我们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认真研究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5.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寄托于一定文化体系之中、由诸多民族精神构成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系统.民族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回溯近代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部分优秀西方文化都曾施加过影响和作用而沉淀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处于整体重构时期.中国企业建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提升“仁”性文化精神,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义利问题,是道德价值论的基本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儒家义利观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蕴涵."以义制利"、"义以为上"是儒家义利观贯彻始终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积极合理的内核.这一基本精神对铸造和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主流取向是重义轻利,但也存在义利并重、重利轻义的非主流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要积极汲取中国传统义利观思想中的精髓,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树立起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除了民族的精神危机,重筑了民族的精神家园;第二,改造和提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重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第三,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在今天,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必然根植于包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构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