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者 《21世纪》2011,(1):62-62
曾看到中央台的“实话实说”中有这么一段情节,颇有感触。主持人在节目最后,问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爱尔兰年轻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希望,那位爱尔兰年轻朋友说:“我走在街上,人们常叫我外国人,使我很不自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我希望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叫我。依我之见,中国人称呼“外国人”是褒扬的意思,绝无贬意,因为被称作“外国人”者,只限于白人,黑人朋友一般被称做“非洲人”,或者以肤色直接称呼。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日语的助词很难掌握。日本著名语法学家佐久间鼎博士早在1940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现代日语语法研究》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专门讨论助词的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日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助词的性质和用法,这种特点在其他语言里几乎找不到相类似的语法。外国人学日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助词的用法。”日语助词之难,不仅难倒了外国人,就连“日本人有时也会用错”(佐久间鼎语)。日语助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形象比喻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被狗咬伤了,他赶快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医生指着伤口问他:“这是怎么弄的?”外国人不知道中文“咬”怎么说,就解释道:“一只狗在我腿上吃饭了。”杀鸡从前有个性急的人,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准备杀一只公鸡款待。可那公鸡被他用竹竿一赶,就飞上了房顶,怎么也捉不到。他一气之下,把家里所养的母鸡全部杀了,指着房顶的公鸡忿忿地骂道:“你不让我杀,那我就让你打一辈子光棍。”宰予昼寝一位老师喜欢白天睡觉。学生有意拿课文去问“宰予昼寝”的意思怎样解释。老师回答说:“我不讲,你就不晓得…  相似文献   

4.
还是直说好     
在现代史里,外国人我喜欢戈尔巴乔夫。我不喜欢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我喜欢他下台后说的一句话:“我一生就是反对共产党的”。中国人,我喜欢曹思源,他明白地主张“人间正道私有化”,强调“应把私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载入宪法”,“国有企业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些人之可爱  相似文献   

5.
香椿寄乡愁     
王国梁 《社区》2022,(7):61-61
记得有一次,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回国与大家团聚,餐桌上一道香椿炒鸡蛋,让他忽然红了眼圈。他哽咽着说:“我在国外这些年从来没吃过香椿,这道菜让我想起母亲的味……”彼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据说,外国人是不吃香椿的,而我们中国人对香椿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为谁捡垃圾     
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66岁的美国老人“路乞”,在湖北黄石生活不到一年,可关于他在街头捡垃圾的故事渐渐传开,十分出名。一些行人也为外国人到武汉街头捡垃圾的行为所感染,纷纷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一名由市郊来市区办事的女士,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捡垃圾的行列,还说:“我真后悔没把女儿带来受受教育。”路乞的夫人对他的捡垃圾行为甚为不解,路乞说:“黄石是我生活的环境,我只是希望它更干净、更美好。”后来记者采访他,他又说:“大多数中国人的家里很干净,可是一出门就脏了,这就不是卫生习惯问题,而是心态问题,我…  相似文献   

7.
孙金栋 《社区》2004,(9):52-52
朋友一再告诫我,在国外说中文时不要乱说话。我问为什么?他说有好几次遇上了懂中文的外国人。有一回,他和朋友在麦当劳吃东西聊天,正说到兴头上,旁边有位德国先生在边上插了一句说:“我看过一本书,知道这件事。”朋友当时愣了好几秒钟才回过神来。朋友的两个同事到法王莹国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童性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系统全面地让爱书法的中国人、外国人知道中国字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才好看,我要编一本书!” 他不是在夸口,也许他的梦想从他开始学书法那天就在心底里生根了。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杨岳先生将第三届“母亲河奖”的证书、奖章授予日本老人川手正一郎先生。他是迄今为止24位“母亲河奖”得主中年龄最长的外国人,近几年,他先后9次带领100多名日本青年来中国植树。  相似文献   

10.
毛志成 《21世纪》2001,(4):33-34
我们习惯于将中国人之外的一切人泛称为“外国人”,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西方的许多民族,彼此之间的差异总归少些,他们有时可以互融互混,抹掉明显的特征。而中国人的外观个性、心理个性、行为个性却近于根深蒂固。因此,要想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无论是西方人还是我们自己,首先的认知重点应放在“中国人”这一概念的解读上。 中国人不仅仅是地域概念、种族概念,更是一种心理类属、行为类属。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其是农民还是学者,不论他是穿长袍还是穿西装,也不论他从未走出过田垄还是刚刚留洋归来,也无论是将…  相似文献   

11.
问:我看过有关报道,说外国人在居留证件的有效期内可随时出入境。不知我的孩子持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是否可以免签证入境。请解答。谢谢!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持有外国人居留证件的人,在其居留证件有效期内出境并需返回中国的,应当在出境前按本实施细则第五、六条有关规定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返回中国的签证。”(编者注:第五、六条是关于外国人申请签证时应  相似文献   

12.
一杨增新其人杨增新于1928年7月7日死于非命之后不久,一位阅历丰富的外国人在回忆对他的印象时曾经这样写道:“他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末一个代表者,具有最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是中国统一”。(斯文赫定著《长征记》P283)这确是一个值得议论的评语。杨增新是在辛亥革命后,即1912年阴历4月10日担任新疆都督的。在他主政新疆的  相似文献   

13.
善于学习     
方杰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地灯具行业最大的企业——“Light UP”开除了一位工人,便前去应聘,一番“死缠烂打”后他终于被公司录用为清洁工。可3年后,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竟从清洁工做到了公司第一个华裔销售员、销售经理、总经理,直到董事总经理。在旁人看来,方杰的成功就像一个神话,让人难以置信,而方杰自己却说,他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善于学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主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是一贯的 早在1936年初冬,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向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第128页》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的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同上,第129页)1944年8月23日,他在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再次表达了这一主张。他说:“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电影“霍元甲”的拍摄,李连杰获得了一种靠武术显然难以企及的成功。这部传记影片描述中国19世纪的功夫大师霍元甲,在回到天津后甚为震惊。大街小巷遍布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低之词“东亚病夫”,霍元甲震怒了,他开始参加了一个国际比武赛,借此捍卫民族  相似文献   

16.
端纳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事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一件重大事件,是“时局转换的枢纽”。为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端纳,一个外国人,以他特殊的身份,三进三出西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资深记者,曾深深感动于建筑师贝聿铭的两句话。一次是贝师与许多外国同行面对中国北京的红墙碧瓦,感动于古建筑的美时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一次是贝师听人说起代表北京古都文明的四合院、小胡同被大批的拆除时,他说了这样的话:“我是一个外国人,不懂中国的事……”这位资深记者反复强调:贝聿铭是一位美籍华裔。可以理解为,这位记者尊敬享誉世界的大建筑师,不想对他有任何的责难。其实,也不会有任何的责难。原因是,我们需要的不是责难,是思考。儿不嫌母丑,但儿更热爱美丽慈祥的母亲,因为她更智慧,更亲切,更圣洁,更具尊…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近日在一次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说,“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考虑到“龙”的局限性,吴友富建议,必须重构国家形象品牌。  相似文献   

19.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母语化”方法凌敏外国人学汉语难不难?难。如果你一开始就让他分辨前鼻音、后鼻音,再叫他分辨翘舌音、不翘舌音,那么不出三天,他就会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你一开始就叫他辨别方块汉字,再叫他认清相同的笔划在不同位置上,就变成...  相似文献   

20.
一普遍管辖原则原是少数几个欧亚国家(如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内法的一种传统法律理论。这些国家采取一种所谓犯罪世界性说。这一理论认为,不论犯罪者是哪国人,也不论他在何处实施犯罪,对于社会总是一种恶害,因此任何国家都有权管辖,加以镇压。例如,土耳其刑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凡属一个外国人在外国“伤害另一个外国人的犯罪,应依第一款规定,在司法部长请求时,对案犯进行惩治,但以下列条件为限:(1)此条限于土耳其刑法规定为最低刑罚三年以上徒刑者;(2)没有引渡条约,或者引渡未被犯罪地国政府或犯罪人本国政府接受。”国际法中提出类似理论的最早可以溯源于十七世纪初期格老秀斯提出的将在本国领土上所逮捕的罪犯实行“或引渡,或惩罚”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