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高校的教育及管理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合理运用大数据落实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能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助力平台,为高等教育模式创新提供路径,还能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注入推动力。高校应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善用大数据;改造并升级现有的高校数据平台;促成学习分析和教育挖掘技术推广来优化高等教育管理,提升高等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高等院校良性、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管理视角浅析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成 《职业》2011,(12):23-24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下,高等教育的迅速推进下应运而生的创新型教育办学模式,具有新事物的先进性,必然在曲折的道路中不断前进,得到崛起性的发展。一、独立学院的现状独立学院在我国发展已经将近十年,从最初的十几所到现在的三百多所,从最初的母体依附期、"双轨制"的过渡期,到如今的独立期,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取得了实践成果,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如何让人才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高速变革的社会,是对当代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深刻思考和深层次探究。本文就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展开讨论,分析论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卢跃生 《职业时空》2008,4(8):119-120
当前远程高等教育正经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质量求胜的转变过程。在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远程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大众化与国际化的有机衔接,尽快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本土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措施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的规范作用;战略重点为扶持和推进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和深化中外教育交流,加强国际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监控.以及加强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廖萍蓉  廖莉蓉  许静 《职业时空》2008,4(11):173-174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绝对数超过了众多国家,成为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实现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出路,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以其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卓越的人才培养效果而闻名,堪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准入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区聪 《现代妇女》2014,(6):99-101
我国来华留学生工作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发展、急需扩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体制模式和政策,因此,还有一些需要发展的思考。本文在阐述制度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本文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将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对我国教育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唐晓欣 《职业时空》2008,4(10):118-118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实现教育的既定目标,发挥了检查、评价、监督三重职能,形成了国家评估和学校自评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强调各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等。在促进高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从规范与发展角度对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等教育的若干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可概括为:完善的大学体系,清晰的大学定位,多元的办学资金来源,繁荣的社区学院,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成熟的教育认证制度等。以此为借鉴,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二是要切实加强高等教育的立法和规划,三是要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诉求。一是从学生群体方面提高产出服务。二是从学生个体方面优化产出产品。不论是从群体,抑或是个体,都是从学生视角出发,阐释高等教育质量衡量依据,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利于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莹 《现代交际》2012,(9):219+218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所高校发展的灵魂。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大军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建立和完善是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就独立学院如何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人才市场需求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众多的优秀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思路不断更新和转变,在这样的环境下,民办应用型高校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工匠文化"育人思路进行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多大学深造机会。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如何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已经加强了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现如今已经普遍实行了高等教育,所以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顺利的升入大学,这对于我国人才的建设来说有着很大的促进性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与大学生管理改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笔者将会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当代大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大学生管理改革的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贺廉云 《职业时空》2009,5(9):85-86
自动化专业具有应用面宽、知识更新和拓展速度快的特点,多年来,自动化专业人才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急需人才,为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一种高度单一性的模式。文章分析了现有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技术、产业、业态高速迭代的态势,社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推动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只能培养出理论知识过关的人才,校企合作存在着侧重学校单极、合作办学无法深入开展的问题,导致高校的教育转型受阻。产教融合为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推动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办学的瓶颈,打破了固有的高等教育惯性思维。通过分析产教融合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指出当前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产教融合实践策略,为推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展开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新时期,这一时期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生源数量减少及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对民办高等教育构成挑战。本文认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应面向社会转型发展,增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民办高等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发展时间角度阐述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并总结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较详细地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