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戴卫平  高丽佳 《兰州学刊》2009,(Z1):177-179
语法化是指形成语法的各种因素逐渐"化"为语法内容和语法形式的过程和结果。语法隐喻的产生体现在语法范畴与语义特征的非一致关系上。语法隐喻具有同一所指,不同能指、双向映射、语法域转移、级转移、形式兼意义的变体、增强明晰度和表达力等特点。语法隐喻理论有助于隐喻和认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娟 《天府新论》2005,(Z1):336-337
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却有越来越淡化的趋势,这会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对造成这种语法淡化的危害,原因,并指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使得语法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3.
规定语法和描写语法在英语语言研究与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文章从规定语法和描写语法的历史及发 展,及两种语法学家间存在的分歧,和应对两种语法持正确的态度等方面对这两种语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从普遍语法中“引发”出个别语法,而是从个别语法中概括出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5.
以语境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框架,以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为基础,构建强化语境的三维语法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化的三维英语语法教学对培养生成学习者的语法自动产出及监控能力有明显的效果,能促成学习者的"语法知识"转化成"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家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语法隐喻理论。语法隐喻现象不仅局限于词汇层面,而且经常发生在语法层面。本文通过对所搜集教学中出现的34个国际商务合同中所出现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并探索其中所体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法与语义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界讨论的核心问题。任何语言学流派都不可避免地在其语言学理论中涉及语法与语义的关系问题,并明确其立场。本文比较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认知语法学派,在简要介绍了两种语法的基本理论之后,比较了两者在语言研究上的本质和语法的本质,并且着重比较了两种语法在语义理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之外的一种任意的、自治的形式系统;认知语法则认为语言就是认知的表现,所有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可以从认知层面上找到解释。在对语言组成与机制上,生成语法是从简的;认知语法则是从繁的。语言研究中生成语法主张语法模块化;认知语法认为语言涉及到其他认知系统。生成语法强调表层结构是由各种看不见的层次按照一定规则生成的;认知语法认为语言是单层的。生成语法倡导从人类的心智内部来解释语言;认知语法不仅要解释语言现象、阐述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而且要尽力作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俄语界对动词语法范畴研究的一些传统观点和最新成果,简要论述和归纳俄语动词语法范畴的意义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列举了动词语法形式的转义用法。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自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体系。结合问卷调查从语音语法化、形态句法语法化及功能语法化三方面解析四川方言"得"的语法化进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解析"得"表许可及意愿含义的生成机制及成因。"得"与"得撒""均可表达许可等含义,且使用频率几乎相等,这一发现为全面探析"得"的语法化进程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佳琴 《北方论丛》2020,(1):107-113
语法是现代民族共同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描述、解释、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律,可以为运用此语言的共同体成员树立依循的标准。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精华,从胡适对国语文法学的呼唤,到第一部现代国语文法专著《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现,再到全部以新文学作品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生产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文学通过文学书写试验、锤炼白话,有助于民族共同语的提升,同时,国语语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通过语法教育为更多的人熟知、模仿。通过勾勒现代文学在国语文法著作中的面影,可以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呈现现代文学对国语建构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索把构式语法研究建立于语料库之上,即分析语料库在构式语法研究中的作用。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构式语法的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或者克服当前构式语法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指导工作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指导教师,并提出了提高指导教师素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英语传统语法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的述评 ,认为英语传统语法目前依然具有结构主义语法或转换生成语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大中学教坛上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的“三分说”分类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应分为两大类:常式比喻和变式比喻,并着重分析了 常式比喻与变式比喻之间的联系及其“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西语言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语言与文化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过去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文化特征,忽视了不同文化载体的文化差异。20 世纪是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语言,而且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应用准确和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构式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构式义相互作用生成的,句子意义不是单纯的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的相加,句法结构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的意义,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主要就"V+起来"结构分析其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世纪末小说为立足点,揭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冲突的一大特征———颠覆精英,及其潜在的现实背景。并指出:文化痞子、城市平民、都市白领对精英的蔑视与挑战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革命意义,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社会危机,因而主张各阶层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除了有女性代表形象的光彩照人一面的同时,内心还潜藏着“自私”这种人性弱点,并对其“自私”本性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