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2.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在英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是传达原作风格的根本.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层面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词汇层面的语言特色,包括语域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论证了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词汇特点就是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4.
采用语言符号的音美,形美,意美的分析方法,对许渊冲英译《葬花辞》进行研究,以实例说明了许渊冲英译本是如何实现原文音美传递、形美传递、意美传递的。指出了翻译是语言符号艺术性再现,译者做诗歌翻译时要为原文的艺术性服务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作家对于美的追求赋予了散文作品无限的生命力。散文形式自由、写法灵活、选材丰富,因此对于译者来说,要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对原作音律、形式、意蕴方面美的再现实属不易。本文以夏济安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实现散文原作的美感再现。  相似文献   

6.
“优势论”和“竞赛论”是值得提倡的。“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 )可作为译诗的指南。“翻译腔”是一种形式上的忠实 ,而结果却是不忠实原文信息的内容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根据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王佐良译的《西风颂》在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的得与失,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三美”,以期对诗歌翻译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模糊美是中国古诗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家在英译模糊的汉诗语言时甚感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外翻译名家英译中国古诗的不同译本,通过比较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英译模糊汉诗的时候.译语不能同样模糊。翻译家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把正确传达原诗的意美放在第一位。诗歌英译的关键在于传达出原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知之”、“好之”和“乐之”是读者欣赏译文的三种:不同反映,也是翻译家不断追求使原文不断精益求精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11.
“忠实”是翻译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应用于诗歌翻译 ,就应在译文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以此为标准 ,本文将比较陆游名词《钗头凤》的两种译文。从而证明诗歌翻译虽不易 ,但的确可以产生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英译文的意境即意美、音美、形美三者的对比分析,说明只有译者和作者双方思想融为一体时,译文与原文才能风格一致、进入化境,译者才能“译出神采、译出韵味”。  相似文献   

13.
语言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不是静止不变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俗语、谚语和俚语.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二者表达力不一样.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学至文章》中说过,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又谈到汉语的两个缺点,大意是话不够用和语法不精密.至于英语,也有意美、音美的优点,而形美的优点却比汉语少.翻译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的文化,不同语言的习惯用语、谚语、俚语,既忠实原文的内容,保持原作的风格──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诗词等韵文的翻译不但要追求译文的"意美",而且应尽量再现原作的"音美".赋是一种特珠的文学体裁,赋虽非文非韵,其写作手法却更多体现了诗歌等韵文的表达风格.<秋声赋>是一篇极富艺术美感的赋文,其艺术美不仅表现于内容和思想更表现于语言的美感.其中,音韵美则是其语言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秋声赋>译者Giles凭借深厚的中英文菌底以及高超的双语转换能力在<秋声赋>英译本中完美再现了原文的"音芙".  相似文献   

15.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翻译中,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但译诗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总要有所侧重,有所牺牲,有得有失。本文对唐诗《春晓》四种不同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体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汉语古典诗词法译略作论析,指出:译诗与译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要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做到意美、音美、形美,否则译出来的就不是诗,而是散文。而三美之中,意美是主要的,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倘若难以同时做到三美,则务必保证意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18.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形美”和“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式成为诗歌话语的内容并作为手段为意义服务,使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语义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英译杜诗,难在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原作的形式和意义,难在准确地、流畅地表达原作的对偶和格律。英译杜诗过程中,著名翻译家许渊冲采取的策略是"由篇章到句群到词语;直译(形似)、意译(神似)并用;内容上异化,词语上归化",使用的方法是"三美韵体创译法",这是一种"美化之艺术",追求的是译文的"三美",即"形美"、"音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20.
刘重德译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重德先生在译诗的实践中所遵循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 )原则以及他所探索和倡导的关于现代诗翻译的“三同”的主张 ,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