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生产和销售的竞争,有时,对人才的竞争往往更为激烈。目前,被普遍看重的竞争手段是"经济杠杆"、重金效应"。此招确实使不少人"才频频跳槽,令人才流失单位的领导措手不及,焦心如焚。然而,冷静深思,经济杠杆"、重金效应"并非竞争"人才的唯一手段。其他方法如若运用得当,同样能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效果。历史上,三国在人才竞争上的某些做法,对我们颇有启示。刘备———礼贤下士求人才刘备原先势单力薄。当他得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即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午睡,刘备便在阶…  相似文献   

2.
房跃 《人才瞭望》2006,(11):64-65
一、从“三顾茅庐”看追随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传为佳话,刘备求贤若渴令人敬仰,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可与”三顾茅庐”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刘备挥泪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时,其爱才、惜才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
廖世勤 《人才开发》2004,(10):30-30
一个卖草鞋织凉席的刘备.当上了蜀国的皇帝.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善于用人。当今,各行各业都强调重视人才,我们不妨研究古人刘备的识才用才之道,以便从中汲取教益。  相似文献   

4.
“卧龙藏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还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古时诸葛亮就被喻作“卧龙”,识才的刘备三顾茅庐,既为诸葛亮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帮助自己成就事业的贤臣,这是诸葛亮的幸事,也是刘备的幸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急需大量人才,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可现实中,一些领导或用人单位却时常叹息缺人才。  相似文献   

5.
闲话刘备     
一个卖草鞋织凉席的刘备,当上了蜀国的皇帝,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善于用人。当今,各行各业都强调重视人才,我们不妨研究古人刘备的识才用才之道,以便从中汲取教益。 在尊重人才上,刘备求贤若渴,深知人才的重要。当"元直走马荐诸葛"后,他不避风雪,力劝张飞、关羽二弟,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他待孔明如师,言听计从,放手使用,为成就帝业出谋划策,可谓尊重人才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谁是最佳CEO?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任重:御人法则之本 汉武帝刘彻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即要建立不平凡的功绩,就要善用具有非凡能力的人。而用非常之人,任重则是必不可少的御人法则之一。任重者,即委之以重任,施之以压力,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则功名可就,事业可成。故而一个有效的、善于洞悉部属心思的领导者,若想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拓展事业的天空,任重之法则不可不用。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隆中,得天下贤士诸葛亮,刘备倚其为长城,“如鱼得水”,委以全部军政大权,可谓任重之至。与之对应的是,诸葛亮明知复兴汉室江山,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才不嫌多     
筱青 《人才瞭望》2009,(1):77-78
后汉三国鼎足而立数十年,按说刘备是正宗皇室子孙,应该“收复中原”统一天下才是,然而最先亡国的却是蜀国。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人才不旺、后继乏人是其致命要害。  相似文献   

9.
游本根  孙华 《人才开发》2004,(11):21-21
时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注重引进人才。他们今天赶人才集市,明天奔高等院校,广泛招聘人才;或派人当说客,劝导在外的本地人才"凤还巢";有的甚至暗使"手脚","挖"别家的墙脚……其求才若渴之举,可与历史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秘诀一:无论领导是谁都尽忠职守 首先, 黄权无论在哪个领导的手下干活,都一直尽职尽责,完全是一个忠臣. 黄权最初在益州州收刘璋的手下担任主簿. 当时邻近的张鲁和曹操都对益州虎视眈眈, 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入刘备的, 利用他们的军队来讨伐汉中的张鲁, 抵御曹操. 黄权对此坚决反对, 他劝谏说:"刘备有骁勇声名, 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 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 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应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 "刘璋不听,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相似文献   

11.
纪哲 《人才开发》2013,(3):52-5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希望在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的每个环节都要靠人才去推动,创新的每个成果也都必须由人才来实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任何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都必须制定并实施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富有创新性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李宏 《人才瞭望》2005,(9):49-50
前一阵,网络上流行一本《水煮三国》的小说,小说中有一段情节,说年轻气盛的刘备,在陶谦临死之际被授命为公司的总裁。刘备新官上任,对公司情况极不了解,公司的员工又因其过于年轻而颇感不屑。公司企化部经理陈登建议他在全体员工中组织一次满意度调查,而不必理睬调查结果。刘备对陈登的这条建议极为费解。于是陈登对刘备解释道:“用一份精心设计过的《员工调查问卷》,把员工们的注意力从目前让他们恼火的事情上转移,并引到那些看起来是他们自己做错了的地方。一旦达到目的,员工们自责都来不及,怎么会对你这个新官不满意呢?”  相似文献   

13.
李光斗 《人才瞭望》2011,(11):73-74
三下求贤令先来看看曹操对人才的识别能力,经典的桥段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位人物大家很熟悉,一个是当时如升龙之势、气焰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另一个则是寄人篱下、一味谦恭的刘玄德。谁都不屑一顾的刘备,曹操却请了过来单设酒宴,还端着酒杯把当时的英雄都数落了一  相似文献   

14.
一说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起他的才略:刘备冒着鹅毛大雪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出山后便露显要三分天下的韬略:赤壁大战中火烧曹营计策;坐镇蜀都与魏、吴鼎足抗衡。这些典故多少年来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这也从一个侧面显衬了刘备重视起用人才的心态和效应。借古观今,如今在激烈  相似文献   

15.
申占平 《人才瞭望》2006,(11):100-10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都明白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型人才就是企业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率节节攀升,这样的人才流动不是设定些规章制度、合同约束就能够完全限制的。适度人才流动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企业可淘汰不合格和缺乏忠诚度的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流动比率偏高,则说明企业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更表现出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人才战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忠诚度高的员工价值,并且加强对企业在员工忠诚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张岩梅 《人才瞭望》2008,(11):34-35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激烈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及价格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的因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也必定是企业发展的第资源。每个企业都想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并能将优秀人才留住。但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员工自身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卧龙藏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还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古时诸葛亮就被喻作“卧龙”,识才的刘备三顾茅庐,既为诸葛亮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帮助自己成就事业的贤臣,这是诸葛亮的幸事,也是刘备的幸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急需大量人才,因为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教师人才资源的开发□何伟利张黎燕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取决于教育。因而,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我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环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出高...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05,(9):102-102
请问: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到某企业工作。当初来公司应聘时,招聘人员承诺可享受的待遇包括为像我这类的外地员工提供住房补贴。这对于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在与公司签合同时,企业用的是一份“格式合同“,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合同违约金等,没有住房补贴的款项。当时,我就提出了疑问,可公司人事经理解释说,住房补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是引进的“人才“才有的特殊待遇,另外再议。我当时想,既然招聘广告中都说了有住房补贴,  相似文献   

20.
“山头”,即“哥们”、“亲信”、“一伙”、“义气”之类,“山头”障目,凡事从“山头”出发,害莫大焉! “山头”害大,有《三国》为证,刘备以“山头”取人,结果不但害了“山头”中人,也害了蜀汉大业,教训可谓深刻!据书中所述,刘备入川受挫,派关平持信赴荆州请诸葛亮助战。于是,镇守荆州的重任落在关羽身上。这一用人错误导致“联吴抗魏”战略方针夭折。荆襄尽失,关羽父子遇害身亡。刘备报仇心切,率大军与东吴对垒,结果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汉元气大伤。刘备如果不犯这一“山头”错误,《三国》大概需要重写了。 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