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烨  王庆生  吴静 《城市》2014,(1):66-69
正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提出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被誉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它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持文化多样性和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全球化席卷  相似文献   

2.
季诚迁  金媛媛 《城市》2011,(1):71-75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之下全面展开的。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正处于由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保护的探索阶段。社区参与的保护理念作为《公约》的核心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科学理解非遗和解决动态保护中所面临种种问题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社区参与理念在《公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出对我国下一阶段非议保护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别金花 《城市观察》2011,(3):110-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应该加以珍视。在保护的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适当旅游开发。本文以大都市上海为背景,廓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优势、作用、影响,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大众视野,焕发出盎然生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性,探讨了将非物质遗产引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展示民族魅力,体现民族情怀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公民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或者说引用到旅游业中,一方面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使更多的民众通过旅游了解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8.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9.
贺红茹 《现代妇女》2014,(11):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实现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体验与收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旅游活动的关系,分析了六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模式的优劣,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进而本人针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应取得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后总结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①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②加强教育,提高认识;③建立科学的保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应对其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从而使其能够传承后代永续利用。本文结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的实际,探讨如何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胜地,探寻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曹兴华 《现代妇女》2014,(8):356-35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民族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认为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开发模式以及保护性开发等路径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旅游发展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全面构建文化强市战略和建设幸福乡村战略的背景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领作用,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分析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阐明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略。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国许多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对于构建传统戏剧保护体系,首先就是要了解戏曲文化的独特性、艺术性和生命力,以及各个剧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并且加以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遵循针对各剧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类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动态保护、在系统环境下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寿斌杰 《职业》2016,(18):40-41
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以及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大课题。浙江省宁海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本文就中职学校“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创建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必须从培养继承人入手。中等职业学校顺应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不仅是中职学校本身专业细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更深层次的理解确实少之又少。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别出发,阐述了它的特点,并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由此带来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的过度物质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尤其是它作为精神、观念、文化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精神生产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我们不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中重视物质生产,而且也要重视精神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精神生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其职能中,具体可以从为专项遗产立档保存、确保有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档案资料的支持和确认、建立传承(人)档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展大普查工作、宣传与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温州人杰地灵,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温州文化气息,但是面临保护困难、传承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使其保护传承工作进展缓慢,有些甚至已经永远留在了博物馆的橱窗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期望通过考察学习,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文无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博物馆的保护是必要的。下面,就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关系展开来讨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