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和卓越的宣传家。从1898年戊戌变法至1928年国民党宣告“统一”的三十年中,梁氏几乎参与了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政治活动,各种重大政治事件无不在他的头脑里引起强烈的反映,或者在他的笔下留有记录。 在梁氏的笔舌生涯中曾经有过两次大的闪光:一是维新运动高涨时,他因在上海办《时务报》而“名重天下”;二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因在日本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而成为“舆论界之娇子”。本文主要是就他在这两个时期的思想言论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2.
孔见 《中华魂》2017,(4):64-65
宋朝立国后,就存在诸多问题,腐败越来越严重。为消除这种现象,神宗和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虽然是从维持宋王朝的统治出发,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而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但对人民群众来说,多少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变法曾经取得不少成就。由于反对更加激烈,神宗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3.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西方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中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较为敏感的爱国知识分子更为痛心疾首,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批判、总结、观察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尽管这些方案没有实现他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目的,但这是近代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佛教的“五蕴论”及其对“无我论”的论证是梁启超佛教研究最富理性精神的内容之一。其中的矛盾是梁启超对佛教既持信仰又持理性分析的矛盾态度的深刻反映。佛教中有理性的内容并不能同时说明佛教信仰符合理性,信仰与理性之间的矛盾不能克服。  相似文献   

5.
此文从分析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先生的行动,看到蔡元培始终主张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的思想得以传承,认为蔡元培是一个以学救国的,心胸坦荡洒脱、气度闲雅拔俗的大家大器.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受其阶级地位、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他的世界观里包含着若干矛盾:爱国与愚孝、爱国与忠君、抗日与惧日、抗日与剿共。但纵观其一生,爱国主义思想始终占首位,并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逐渐克服矛盾,走出困惑,使其思想不断升华,最后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成为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面临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转变时期,以西方思想来系统审视中国社会,其伦理思想以致力于道德改造的“新民说”为中心,建树颇多,影响甚大。近代以来,中国进受列强侵略,“四海溃烂”。寻找民族的出路,探索救国的方略已成为具有忧患意识的先进人士的共同愿望。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以及思想意识领域必然出现新的变化。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政治上频繁变革,却又不断受挫。这意味着只注重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变革并不能使中国走上建设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晚清的留学教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后的留学欧美,甲午战争后的留学日本,八国侵华战争后的庚款留美。从晚清留学教育倡导者、留学教育归国人员和晚清留学教育学习目的、内容四个维度对留学教育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留学教育倡导者在强烈爱国救亡意识的激发下推行留学教育,目的是救亡图存,学习内容也是围绕爱国救亡展开的,留学归国人员在救亡图存中均表现出大无畏的爱国救亡气概,从而厘清了晚清留学教育的主线——爱国救亡。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一个处于巨变之中的过渡时代的人物,体现了过渡时代错综复杂的思想形态。一方面梁氏的思想显现出了过渡时代的杂乱、未成形和多变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其思想未定于一尊时所表现出的多向度探索的思考。梁启超的矛盾思想和时代过渡性质反映在其文论和创作实践上主要表现为:其政治家身份和创作的距离;其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距离;其文学观及创作和读者理解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的真正体现──生涯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本管理是一种如何对待管理中的人的哲学,这一管理哲学要求管理中人的回归。生涯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之一,是目前为止,最好体现人本管理思想的管理模式。生涯管理有许多重要作用,弓队生涯管理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长篇小说中思想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小说虽只有十五,六万字,却是茅盾长篇小说中头绪纷繁、矛盾关系十分复杂的一部。书中表现的矛盾冲突,较激烈、较重要的至少有以下几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钱良材与资本家王伯申、地主豪绅赵守义;王伯申与赵守义;农民与王伯申;农民与赵守义;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钱良材、张恂如为代表的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一代,与封建思想意识的守旧派张家老太太、张太太、瑞姑太太。在这诸  相似文献   

12.
先外祖高公天梅,系近代革命诗坛巨子,在晚清光宣年间,为推翻异族残酷统治,义愤填膺,毅然以“椽笔扶大厦,矢志建新邦”的英雄气概,忧国恤民,激昂慷慨.反对“吟花弄鸟啼地站”的无聊诗文,提倡“我说为文者.断勿肖其祖;我说为子者,断勿肖其父”,为“诗坛清自今日始,大建革命军之旗”的主张扫清道路,从而奏了让文学“作为海内文学革命之导师”的乐章。天梅公以心灵深处积淀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写了大量风格豪迈、笔力纵横的爱国主义诗作,在晚清诗坛上结出了一束束炫鸡绚丽的奇葩。这些瑰丽花丛,顿时化作一把把寒光闪闪…  相似文献   

13.
陈三立在戊戌变法中、在诗文交往中,与康有为、梁启超结下深厚的友谊。本文用大量史实揭示陈与康梁的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创新一代宗师──张岱年教授的学术生涯张岱年教授生活简朴,淡泊自守,一生中无其他任何爱好,唯独对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生性好静默沉思,早在初中二年级时,即对哲学发生兴趣。张先生在《自传》中写道:“当时对于哲学有所了解之后,于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一些重大...  相似文献   

15.
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教生涯随想录刘勇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在很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中有一种偏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教义,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谈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性。一、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现实的要求在我们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 ,使当时主张教育救国与文化救国的思潮在北大相汇合。北大通过蔡元培的革新与新文化运动 ,迅速出现崭新的面貌 ,而其最主要的则是形成科学民主的校格、健全奋斗的人格、开新向上的学格与个性自觉的群格 ,从而使北大在教育上、思想文化上处于第一提琴手的位置 ,进而在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中 ,水到渠成地成为中心与主导者。在回顾北大与五四运动关系时 ,注意寻本溯源 ,探讨更为内在的联系 ,对于理解当今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当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庸系军阀冯德麟之子。他认为其父财产来之不义,其父死后,他几乎将全部家产捐出创办了冯庸大学。他办学是为了培养工业人才,实现工业救国之志,同时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可惜冯庸大学正蓬勃发展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该校校史虽短,但它确实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才,对抗日战争和祖国建设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之说,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之说不能同真;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之间的关系不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表现。然而我国哲学界关于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之说却使辩证矛盾体系出现了逻辑矛盾,其原因在于将日常政治生活领域中所使用的某些概念直接等同于辩证矛盾理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进化论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在进化论思想的洋为中用上.梁启超、王国维产生了分歧。梁启超奉行经世致用的思想,他用进化论宣传生存竞争的道理,希望借此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王国维主张学术独立,学无中西,借鉴进化论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进化论问题上,梁、王二人虽有分歧,但他们的观点均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清末知识精英掀起一股尚侠思潮。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鼓吹侠风的同时对侠的人格进行重新阐释,努力将侠改造成为国为民的英雄,使人们相信侠能够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他们尚侠的背后,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谭嗣同主要在于对墨侠实践精神的推崇;梁启超用侠来塑造“中国魂”;章太炎高扬侠风,则将之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