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反生态性的诘难,通过揭示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缺失,深入挖掘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研究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反技术主义倾向,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在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困境,认为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个人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这种观点是非历史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仅从价值观层面探导生态问题而忽略了价值观依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坚持自然对人类而言只具有工具价值,是脱离了一定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抽象的近代机械自然观,其追求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只是一种幻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护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指认自然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主张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来消除自然的异化、解决生态问题,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兼具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坚持了自然的先在性和社会历史性,坚持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性质作了准确定位,主张把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了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是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从自然→人→社会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只是走对了第一步,即只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后两步都走错了,形成人本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既不是以主体性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客体性,也不是以实践唯物主义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而是以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结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因此,唯物主义在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由机械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庸俗进化论构成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阶段之后,必然出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仍是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在他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系统地对整个自然社会系统,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个人进行了具有浓厚的生态美学意味的建构,他提出的许多具有美学意味的观点,对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及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社会发展理论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尼采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促进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人需要历史,但过量的历史会损害生活。历史对于三种人是必需的,同时历史也有三种形式。后期,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思想,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在个人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上,尼采鼓吹杰出个人的作用。尼采的历史观主要涉及历史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论人和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诚然,个人也可以和自然形成关系,但由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人只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与自然发生关系。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与个人相对应而存在的是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王伟光 《中华魂》2020,(5):4-11
从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态势和需要来看,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恢复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历史的本真事实,纠正历史唯心主义特别是其变种——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性、纯洁性和战斗性,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武装我们的干部群众,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一马克思主义政敌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往往集中火力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历史观,或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对种种历史现象的解释,对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及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国家政体、阶级矛盾、社会革命等等的立场与观点。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里,历史观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基督教的神学历史观。神学史观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类社会和宇宙万物都视为上帝的创造物,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上帝安排好的,他的意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却是无所作为的。但是,随着经验科学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们在自然观方面的变化逐渐导致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新认识。以“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历史和以自然的物质原因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性主义历史观已初见端倪。在英国,由于新生资产阶级还比较软弱,对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不可能彻底否定,而只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历史观的领域里,也明显地有这种神学的不彻底性。在莎翁的创作中,就清楚地交织着两种历史观的共处与转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对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作过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包括人文主义者、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中,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萌芽",这些"唯物主义萌芽"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直接理论来源.本文试图就他们在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作一客观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需要吃、喝、住、穿作为历史的根基确立起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虽然也要满足自然的需要,却是在肉体和精神对立的基础上来看待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强调人的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否定了从同一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从精神和肉体的冲突与和解中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概念,即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冲突与和解的历史观念。当他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时,历史就不能被理解为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给我们思考当代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与历史之间关系问题上,萨特尝试将辩证理性与分析理性结合起来,其以个人主体历史观为基础的唯我论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激进有余而建设不足,最终落入种族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窠臼;列维-斯特劳斯则取消了辩证理性,赋予结构(或自然)以优先地位,其以无主体历史观为基础的先验唯物主义和唯美主义缺少激进性,最终成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巴迪乌的统一原则是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恰当融合,他在数学集合论视域内以自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非对称性为基础,把历史唯物主义和先验唯物主义中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称性关系替换为集合理论中序数与基数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将激进性、平等原则和建设性融为一体,实现了自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范式转换,开创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表现,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方面关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伦理学意义和对自然研究的生态化转向,另一方面坚持对自然的历史分析方法,强调对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性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提供了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辨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研究,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从人类社会维度和自然生态维度,揭示了现实感性世界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观建构维度的梳理,既可以彰显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又可以彰显马克思时自然环境的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王船山历史观的评价,争论颇多。作者曾撰文认为船山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雏形,也有同志持相反的意见。本文通过对王船山关于人的起源、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动力、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农民起义、史学方法等诸多历史问题的分析,再次论证船山史观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性质。作者并且指出:船山史观中的唯物主义,不是个别,而是一般;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系统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是成体系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上保持着严谨的一致性,但是,由于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表述方式不同,二者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用异同比较的思维方法来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异同,对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精华有较大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的最主要缺陷之一,是未把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构成这一缺陷的原因不外是:(1)社会历史现象能特殊性和复杂性;(2)社会实践发展水平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3)剥削阶级的利益和阶级偏见。绝少从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自身去说明。我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和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自身的缺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系统、详尽地阐发了总体观念,并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他关于历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关于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理论依据等方面的阐述,都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卢卡奇的历史观中也包含着一些理论错误,但这些错误是作为一个探索者所犯下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在探讨历史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历史哲学的神学色彩的基础上,把历史科学建构成关于人的科学,把人从以往神圣世界拉回世俗世界,实现了曾被隔离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并把关于自然的知识赋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把历史科学建基于人类的世俗活动的基础之上,这不仅加速了人类世俗化的进程,而且也用一种积极和变革的观念代替了以往陈旧的沉思,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即使在所谓的返魅、后世俗的时代,马克思的这种被称为"世俗"性的历史观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朱熹的天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从其天理论出发来考察历史 ,认为天理贯穿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始终 ,它既是历史盛衰变化的支配者 ,是判分王道与霸道的根据 ,也是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唯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提出其天理史观 ,主要并不是为了对历史作出解释 ,而是为了以其道德理想来匡正、裁抑现实 ,对现实进行批判。其历史观有着强烈的变通意识 ,表现出相当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