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诗派诗人的诗学思想具有理禅渊源,亦有融通儒释的自觉意识,其学禅特点及融通儒释的具体方式,与黄庭坚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儒释整合文化发展趋势的表现,也是他们选择黄庭坚作为理想人格范式的深层原因。此理想人格范式的选择,使他们的诗歌习惯于抒写抱道自居的平和情怀,这使江西派诗歌审美追求呈现出自在平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西诗派中有十多人存有词作,其中有几位如黄庭坚、晁汁之、吕本中、陈与义等人还享有词名.江西诗派的词作,虽然不像他们的诗歌那样有明确的宗主、比较明确的审美标准以及大体一致的创作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共同倾向:他们都有以情韵见长的婉约词,这些词弥补了他们诗歌偏重于骨力而产生的缺憾;他们都有糅合情韵与骨力的清刚词,这类词是他们将江西诗风与传统词风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其间透漏出南宋后期姜夔词风的一点消息.虽然江西诗派并没有发展成为江西词派,但是他们的这些共同倾向,却是"西江一派"从南唐晏欧风韵向姜夔清空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理学家中,江西人吴与弼、胡居仁、罗钦顺、何心隐等人,都是闻名当世、影响后代的姣姣者.阳明的心学首倡和发展,也是在江西.理学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会影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明代江西文学也深深地打上了理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宋末元初 ,江西诗派依然有所传承 ,从作者身份方面讲 ,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从地域方面讲 ,则以江西和杭州两地为主。其中以方回为代表的诗学大家对于这种传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始,诗派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出现,后经过刘克庄、方回等的张目阐发,江西诗派的理论建构逐步完善,不仅在宋代,甚至在整个诗歌史上,形成了言诗者必称江西的传统。历经宋、元、明、清,江西派在诗学领域获得经典地位的同时,其概念范畴也逐渐溢出诗学的单一指向,渗入文、词,甚至画、印等文学艺术领域。清代文献中的江西派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显扬标榜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甚至作为一种拥有伟大传统的文化资本被不断追叙。从江西派概念的推演泛化过程入手,以探究宗派观念在诗学领域的经典化途径,进而考察其如何被纳入更广泛的文学文化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系统勾勒明代宗宋思潮的演进脉络,完整地揭示其内在特质,以展现明代诗学的多元格局。明代诗坛宗宋话语自始至终在与宗唐思潮的对立中表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或以宋诗为文本范式,倡导从技法到风格乃至内容予以师摹;或视宋诗为精神典则,将它作为反复古拟古的典范,以之对抗对形式技巧的追求。宗尚对象集中在以苏黄诗风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和以邵雍朱熹为核心的理学诗,于前者多着眼在诗人主体性的积极张扬与自我性灵的充分流露,致赏自立精神下的新变和真趣;对后者多注目于“天道”性情的自然抒发和现实伦理的社会关怀,歆羡自觉意识里的质实与理趣。  相似文献   

7.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道学家和江西诗派的诗论家与诗人,对南宋前期诗风的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与江西诗派其他诗人相比,其诗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思想内容上比较关注现实;二是在艺术追求上风标自铸,自成特色.就其风格而言,前期浑厚平夷而时出雄伟,中期趋于沉着深稳,晚期趋于老健枯淡;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呈现出开豁疏朗的器局与波澜宏阔的气势;就其细部技巧而言,注重深致新巧的构思与轻快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虞集的学术渊源与文学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集之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他有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第二有兼融各家的倾向,第三,受张载影响较深。虞集学术的三个特点,决定了他的文学思想:他在学术上回归传统儒学,在文学上便倡导复古,具体表现为理性、中和、雅正、世用;兼融各家的学术特点,使他的文学思想,既不同于宋以来道学家的文论,也不同于文章家的文论,而是两者的融合,再加上政治家的眼光;他以气运论文,又主张克治血气,归于平和,都与张载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东江西诗派"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在朝鲜文学史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间或有评述。现简要考察"海东江西诗派"提出的历史脉络,并参照中国"江西诗派"的概念,对海东江西诗派的性质、范围、意义等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江西诗派几乎改变了中国美学中的艺术传统.本来,单纯的艺术因素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但由于黄庭坚等人以“点铁成金”为纲领的江西诗论的影响,宋代之后中国诗歌的艺术逐渐自觉追求一种基于文化素养和睿智思力之上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代表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味,这就是与“唐韵”不同的“宋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宋代文学领域内有一个"江西诗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宋代艺术领域内还有一个"江西琴派".江西琴派早在宋代政和以前就已形成的,与当时的京师琴派、浙江琴派鼎足而立为三大琴艺流派,而且浙江琴派是在学习江西琴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派.江西琴派有自己的琴谱,人称"江西谱",当时的文人学士皆喜而争慕弹拂,成为盛极一时并主导潮流的流派.江西琴派的领袖人物是江西庐陵人欧阳修,他一生以琴为伴,有丰富的琴乐思想,常常以琴会友,并以文化盟主的号召力,在其周围自然形成以他为主的,有刘敞、苏轼、杨置、孙道滋、沈遵等一班文人参加的琴艺流派.欧阳修逝世后,江西琴派的主要继承者是江西庐山道人崔闲,他遍邀当时著名文人如苏轼、叶梦得等为三十多首琴曲填写歌辞.由此而形成了既有琴曲又有琴歌的著名的"江西谱".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诗僧惠洪的诗话著作《冷斋夜话》以句法探讨为中心,完整地记录了江西诗派重要的诗歌理论之一“夺胎换骨”,还有对句法、用事琢句法、影略句、句中眼等一系列句法的深入探讨和辨析,提出造语求新出奇,诗忌深刻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冷斋夜话》为江西诗派作了一次理论上的总结,可视为江西诗派的诗话著作。同时这一诗话又提出若干不同于江西诗派的诗学观点,体现了惠洪作为诗僧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观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末复社的著名领袖,张采的文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道学气息。他认为辞章与功名均包含于理学之中,主张诗本性情,而正性情之途径在于学道,从而纳其诗学观念于理学之中。张采继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重视文章的实用功能,而诗歌多抒写清幽淡雅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在中朝汉诗的比较研究中,江西诗派对朝鲜影响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江西诗派在朝鲜产生的反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绵延500余年,一直是文坛矛盾斗争的焦点。江西诗派进入朝鲜以后,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现就其理论性的接受选择、关注点的变化(用事)、以及重要范畴苏黄含义代指江西诗派的变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欧阳修与明初台阁体文人领袖杨士奇两位庐陵籍文坛宗主之间,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江西体到江西派的演变过程。以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为主的江西体崇尚事理、崇尚简古,其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形成了具有流派特点的深醇浑厚、简古而蔚的美学特征。就在江西体被奉为正宗之时与之后,也存在宋祁、洪迈等为首的好奇尚难文风,宋末元初,更形成了刘辰翁、赵文为代表的,以荒唐变幻、标新立异为主要美学风格特征的江西派。与江西体长期被奉为文章正宗不同,江西派则颇受讥弹。对江西体与江西派的不同褒贬,主要取决于专制政权最高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考量。  相似文献   

16.
贾岛作为晚唐重要的诗人,在江西诗派与杜甫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桥梁。在拗体诗的创作上,在诗歌的意象的选择上,在诗艺的提炼上,由工部而阆仙而江西,构成了一个纵向的承传链。  相似文献   

17.
贾岛作为晚唐重要的诗人,在江西诗派与杜甫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桥梁.在拗体诗的创作上,在诗歌的意象的选择上,在诗艺的提炼上,由工部而阆仙而江西,构成了一个纵向的承传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宋一代,以学派林立、学术多元、思想自由、成果丰硕而堪称造极。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习风气,使宋代江西成为天下学者交流思想、切磋学术、聚徒讲学的理想场所。前有欧阳修、李觏与三先生共启理学先声,继有周敦颐莅赣为理学开山奠基,至朱熹、陆九渊等一代理学宗师崛起,理学终于在江西系统集成、发扬光大。江西也因理学家活动时间早、学派多、人数众、地位高、贡献大、影响远而成为宋代理学渊薮。  相似文献   

19.
论黄庭坚诗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诗歌范式形成之后,宋代诗人对传统与创作的关系,表现出极为矛盾与复杂的态度。严羽说:“国初诗人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沧浪诗话·诗辨》)指出北宋诸家诗与唐诗的渊源关系,对苏轼和黄庭坚诗则以为它们是新创,一变唐诗面目。山谷诗固然艺术特色鲜明,最能代表宋诗,其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受家学和同代诗人的影响。我们若不认识其复杂而特殊的艺术渊源,便不可能确切地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诚斋体”对南宋诗风的转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是宋代诗坛扭转风气的诗人,其“诚斋体”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诗体。它“新”“奇”“活”“快”的诗歌特色及“向自然和生活要诗”的诗歌创作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诗坛,为南宋诗歌迅速摆脱“江西诗派”的诗风笼罩,走向现实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他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所以“诚斋体”对它的反拨也就格外的明显,特征也就格外地突出,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尤为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