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从价格调控的目标、手段、波动特点、波动影响因素和蔬菜调控机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要明确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目的,区分众多影响我国蔬菜价格上涨与波动因素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必须从时间维度区分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并加强对现有政策的绩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蔬菜价格调控的长期性政策、短期性政策,选择合适的政策手段和正确的介入时机,避免短期政策的长期化;必须考虑蔬菜产业链中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理顺农资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各个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寿光市785份调查数据统计表明,62%的有机蔬菜种植户表示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不变和缩小的种植户分别为13%和16%,而表示退出的种植户为9%。根据计划行为理论选取20个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农户有机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意识、有机蔬菜质量评价、有机技术的可得性、有机蔬菜与常规蔬菜的价格差、出口机会、种植面积、受教育程度与风险意识等因素有显著正向影响;有机肥料价格、有机蔬菜与常规蔬菜产量差、年龄等因素有显著负向影响;食品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生物农药价格、市场信息可得性、有机农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农户禀赋、政府规制、农户蔬菜质量安全认知、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技术供给和市场价格等方面对农户安全蔬菜生产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蔬菜生产是以小农户生产为主,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对农户生产行为控制比较困难;政策支持、市场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外部因素对于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当有一定的规模要求时,农户自身素质和劳动力等资源禀赋也同样重要;因此应加强政府支持和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完善蔬菜市场优质优价机制以激励农户安全蔬菜生产,此外,加强技术培训和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为安全蔬菜规模化种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上的统一性和在商品实现的矛盾性出发,我们认为,价值规律具有两种作用形式,其一般作用形式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而其特殊作用形式则是通过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形式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传统经济体制下计划价格既不影响流通也不调节生产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切断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与计划价格形式本身无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价格,包括制定统一价格或最高限价,有可能兼顾价值规律的一般作用形式与特殊作用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因而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政府干预价格与自由价格的有机结合才是有效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价格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价格必须大体上符合或接近价值,这是目前在关于制定计划价格的依据的讨论中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在制定和调整价格时要不要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这个问题还有争论。我认为,在订价工作中只有辩证地处理好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才能使计划价格真正发挥它作为经济核算工具和促进生产发展杠杆的双重职能的作用。谁都知道,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著名原理是我们处理计划价格问题的理论根据。但是在实践中,价值是无法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豆价格频繁剧烈地波动。文章对大豆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生产成本、谷物价格、收入、食用油价格、石油价格和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都会对大豆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而上期价格、汇率和世界产量则对大豆价格起到反向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政府应严格把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和幅度,为豆农生产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并在关联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视角下制定大豆价格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中国蔬菜生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进行论述后,通过对影响蔬菜生产的诸多因素的分析,挑选出十个主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它们进行"降维"归类,再利用回归得出我国蔬菜生产产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四个主成分为因变量,各自建立四个主成分的时序模型.结合这些模型对我国蔬菜的生产状况进行未来年份的预测,以期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和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蔬菜价格的波动具有广泛的联动效应。为了探明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共同特征,分别运用均匀间距估计方法、PANIC方法和VAR模型考察了200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18种主要蔬菜价格的联动效应、共同影响因子及其宏观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蔬菜价格之间的联动效应主要受一个潜在共同影响因子的驱动,而影响这一共同因子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则是货币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2002-2012年的蔬菜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解和H-P滤波技术,将蔬菜价格分解为季节性波动、随机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长期趋势4部分,并测算各波动成分对蔬菜价格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季节性因子特征显著,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62.3%;2002-2012年划分为6个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均有变大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23.6%;突发和异常事件是引起蔬菜价格随机性波动的主要诱因,随机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14.1%;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由持续上行转为波动上行,可分为升幅较缓、升速加快和波动上行3个阶段。〖JP2〗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蔬菜产业链条监测,强化信息流对物流引导作用的发挥;开展蔬菜市场预警建设,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随机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自产蔬菜供应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突发事件时起到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十年来,经济学界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科学的、具体的产业政策。因此,在制订“七五”规划时,正式提出“产业政策”这一概念,这是我国经济理论的一个突破。产业结构政策又是产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对地区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为分析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产业结构问题作一番探索。一、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价格结构、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体制等。其中前两个因素表现为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短期影响;后三个因素表现为供给(生产)对产业结构产生较长期影响。社会的供求关系从短期来看,是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换言之,社会的有效供给结构(包括有效产出和进出口差额)在短期内是由实际需求结构所决定的。某一时刻的需求结构由社会上所需求的各种商品量组成,需求结构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1.
    
价格波动是蔬菜市场的常态,但过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消费和生产.冬春季节的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频繁,研究二者的价格联动效应,分析其波动规律,对于保障蔬菜市场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用E-G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北京市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态势基本一致,但反季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明显;从长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指数与反季蔬菜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与正向联动效应,且耐储蔬菜价格波动对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推动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从短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存在ARCH效应与GARCH效应,且存在双向波动传递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构建完善的价格指数信息平台,建立基于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蔬菜价格的异常波动,合理引导其消费和生产;第二,大力扶持耐储蔬菜市场建设,合理规划外埠蔬菜引进计划,有效调控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供应总量与结构;第三,设立财政补贴,建立耐储蔬菜与重点反季蔬菜专项价格调节基金,合理调控蔬菜价格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基于波动来源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利用Bootstrap因果检验与VAR模型,考察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的分解因素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蔬菜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季节变动因素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呈季节周期性;不规则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冲击在最初时最显著,随后逐渐减弱。政策含义为,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促进蔬菜跨区域流通、控制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健全政府灾害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均有利于减缓CPI上涨。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如何,市场信息是否对称充分,农产品价格波动传递的对称性与否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传递的产生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对称传递理论,在政策含义上也会使相关主体的福利变化呈现非均衡分布。文章在阐释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传递在强度、速度、方向和涨跌等方面的性质的基础上,指出价格非对称传递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制定农业政策需要重视的问题;然后简述价格波动非对称传递的研究工具,并重点对国内外乳业、肉类和蔬菜等典型市场非对称传递的经验分析进行梳理以及对非对称传递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最后指出分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经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居民日常消费品之一,蔬菜近年来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其消费和生产.蔬菜流通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基础,研究蔬菜各流通环节间的价格传递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蔬菜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文章基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黄瓜、西红柿、茄子和尖搬四个蔬菜代表品种的周价格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三元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山东寿光到北京产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山东寿光产地批发市场与北京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均值传递效应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单个市场的蔬菜价格同时受到其自身前期波动和其他市场同种蔬菜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影响;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对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二级批发市场同种蔬菜价格具有显著的传递效应.因此,在调控北京市蔬菜价格异常波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户面临的市场价格所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文章在对山东省蔬菜种植户的入户调查基础上,以果类蔬菜(西红柿、黄瓜)为例,对影响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对蔬菜价格变动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蔬菜价格对农户的生产决策也有一定影响,农户种植决策受种植习惯的影响较大,蔬菜的短期价格弹性较小,农户的个人和家庭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种植决策。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计划与价格究竟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有些同志认为计划是生产的调节者,它永远是“牵头”的,处于决定性的地位;价格“不是生产的调节者”,只是计划化的一个“工具”,它永远处于被决定的从属地位。因此认定在计划管理中,计划应该卡住价格,价格必须服从计划。据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多快好省地发展。但是,这样看法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及其要求呢?是否已在实践中证明了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这很值得推敲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农户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力不大,蔬菜生产价格的形成表现出较强的"单向决定"或"非对称性"特征。要提高农户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水平,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菜农的组织化水平、冷库储藏能力和价格信息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蔬菜生产上,很多菜农进行蔬菜病虫防治时,不考虑用药种类,不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不考虑农药残留量的影响,造成蔬菜“公害”。时下,有关食用蔬菜中毒事件而报道时常出现在各种报刊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对其产品的定产权越来越大,原来单一的计划价格将逐步改变,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市场调节。怎样利用价格机制,合理制定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搞活流通管理,促进市场繁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又是一个关系城市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因素复杂,涉及面广,很有必要作一些理论研究。本文解剖价格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断面,仅对工业品定价方法作如下探讨。一、价格形成的因素分析马克思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的基础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在这两个基本因素中,使用价值是第一位的,没有使用价值,必定没有价值;反之,没有交换,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供应商、主导零售商和从属零售商之间的决策行为,构建了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应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价格敏感性变化不是很大时,仅通过调整产品的零售价格和主导零售商的促销投入,就能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应对;当价格敏感性变化较大时,则需要同时调整生产计划。在突变前后,主导零售商所承担促销投入的比例不变,而两部收费契约能够同时考虑纵向竞争中的批发价格因素和固定转移支付因素,实现分权供应链的协调应对。此外,数值算例显示,价格敏感性大幅减小时,零售价格和促销投入都会有较大提高;而当其大幅增加时,主导零售商更喜欢降价而不是增加促销投入来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