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都学刊》2012,28(1):10
西安文理学院坚持举办“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已历六届,本着“挖掘历史,古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积极推动相关研究。12月3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举办的“2011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西安古都学会年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山西、河南及陕西延安、宝鸡、咸阳、汉中、西安等地的100多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多家媒体记者前来报道。  相似文献   

2.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长安历史地理研究、长安文化的古今融通、秦俑属性的相关探讨。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教育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和《唐都学刊》编辑部的全体成员、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代表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文史馆、西安市社科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记者前来报道了此次会议。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主题报告深刻而广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朱士光先生就《长安文化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做了科学的阐述:长安文化实际上应是以陕西省关中盆地为中心,以陕北黄土高原与陕南秦巴山地为两翼之陕西地域文化,所以也可称为“三秦文化”。基于这一认识,朱先生即以陕西地域范围为对象,对其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以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与探索》2012,(9):161
金源文化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并日益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博物学术研究的热点。适应学术研究需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金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于学术研究基础较为深厚的哈尔滨师范大学。金源历史文化研究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已有坚实的基础。199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成功举办"中国·阿城第一届国际金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罗凤灵 《太平洋学报》2011,19(7):105-F0003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海洋法研究中心承办的“东海争议岛屿史地考证内部学习交流研讨会”于5月13至16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浙江、香港等地的海洋问题专家学者和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共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刘宁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1,27(5):4+129-F0002,F0003
2010年11月27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共同举办的“2010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顺利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社科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4月10—11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外交学和外事管理系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洋安全合作"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30日至5月2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了题为“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及对21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回顾近代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及其教训的基础上,特别就当前中日两国文化关系、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倾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着重讨论了发展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意义、各种相关因素以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中日各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近5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依照广义文化的范畴,分9个单元开展了研讨。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结合中日文化关系的现状,与会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0月10日,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国际合作内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太平洋学会主办,《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太平洋学会东北亚图们江研究分会承办。太平洋学会会长张宏声,太平洋学会专职副会长盖广生,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李铁,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楼,太平洋学会副秘书  相似文献   

9.
姓氏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姓氏的语义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的心理特质.通过对比中西姓氏在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异质,训析二者的文化特性,揭示中西社会在民族心理、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力求为解读中西姓氏的文化起源,了解不同社会的历史演变,弘扬传统的文化精髓,透视迥然的民族文化心理,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唐都学刊》2010,(1):F0002-F0002,F0003
2009年11月21日第四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22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专门史重点学科、《唐都学刊》联合举办的第九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中日韩等国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就长安与丝绸之路文化、关学、西安历史文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为深入挖掘古都两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建言献策。原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原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黄留珠教  相似文献   

12.
赵均强 《唐都学刊》2014,(1):F0002-F0002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唐都学刊》编辑部协办的第八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国内外数十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和日本学者、日本学习院大学市来弘志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王中田 《日本学刊》2001,(6):152-153
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变动期的东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1年 9月 8— 1 0日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代表 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报告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开幕式致辞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山崎正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也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着东亚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从历史到现实 ,从微观到宏观 ,在学术上探讨东亚区域内的文化交融与发展变迁 ,以及东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过程 ,交流研…  相似文献   

14.
刘宁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2,28(3):127-128
2011年12月3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共同举办的"2011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西安古都学会年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来自陕西延安、宝鸡、咸阳、汉中、西安等地及河南省、山西省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共49  相似文献   

15.
“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述评贾蕙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于1995年12月4日至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与以往研讨东亚近代化问题多从传统文化、政...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声称“地球的历史……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关键是亚洲的崛起,而亚洲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东亚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在东亚经济的带动下,南亚等国也加速了调整过程。亚洲经济的兴起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文章列举了亚洲在这方面的潜力。最后还深入分析了环太平洋国家、特别是有关大国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所制定的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东海问题包括东海海域的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及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2005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学报共同主办了东海问题现状与展望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有关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东海问题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国际海洋划界新趋势及对策建议等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讨,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是中国太平洋学会创始人之一、《太平洋学报》前名誉主编陈翰笙先生诞辰120周年。5月2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国际文化书院、北京大学陈翰笙世界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纪念陈翰笙诞辰120周年暨陈翰笙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廖学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发刊词《太平洋学报》是中国太平洋学会的会刊。太平洋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太平洋及其周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中国人民对太平洋地区的了解,也促进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并进而促进太平洋国家与人民相互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最终达到太平洋地区的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美国例外”“有限干预”和“战略拒止”为特征的战略文化。基于“美国例外”,美国提出需保持对“自由联系国”的“绝对权威”;基于“有限干预”,美国寻求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基于“战略拒止”,美国对域外国家介入太平洋岛国事务保持高度警惕。在战略文化的驱动下,美国积极改善与南太平洋区域组织的政治外交关系,加强顶层设计,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事务,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树立美国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并将太平洋岛国纳入伙伴关系网络,在太平洋岛国及周边地区扩大军事部署。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问题缺乏认知,忽视双方历史、文化差异并与太平洋岛国存在现实利益分歧,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文化辐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