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应得到同样的关怀和温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办院宗旨,也是发展之要。近年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7,(1):F0003-F0003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以儿童为本,根据孤残儿童的特点,在管理上找准三个突破口——“以人业本”的目标管理,规范养育工作的儿童成长档案,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教育康复上突出三个亮点——多功能教育中心学龄前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实现了管理上的三次飞跃,构建了人性化的孤残儿童服务环境,使孩子的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院内家庭养护模式以心理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儿童依赖理论、社会学的首属群体理论和重要他人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同时兼顾儿童福利机构的两种需要:搭建孤残儿童领养家庭与机构之间的桥梁,满足孤残儿童机构康复治疗与家庭生活体验需求为基本动机和出发点,构建了养护家庭三层整合的支持系统。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体现家庭化、亲情化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孤残儿童情感需求的重视,在满足了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亲情化的家庭寄养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模式之一。 2006年“六一”儿童节前,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并针对孤残儿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0,(6):F0003-F0003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工作宗旨,在坚持传统的院内集中养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育新模式,并致力把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并纳入抚育服务范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租用政府廉租房开办了“青年公寓”和“类家庭”。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1,(3):65-F0003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办院方针,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服务理念,设立音乐治疗室、多媒体语音室、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6):F0002-F0002
作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肩负着全市孤残儿童的养育、救治、康复、教育、安置等重任,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一主两翼五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一流服务、一流管里、一流业绩"为目标,以德治院、开门办院,与"110"进行24小时联动,救助社会弃婴、弃儿,看力开拓孤残儿童"养、治、教、康、安置"五位一体的儿童福利服务模式,为600多名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6,(11):6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了保证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切从儿童的利益出发,沈阳市儿童福利院越来越多地将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同纳入养育服务的范畴,并广泛借鉴国外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照料模式的改革,通过对收养、寄养、助养等多种养育方式进行的大胆尝试,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8,(12):F0003-F0003
孤残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收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医疗救治、康复训练、启蒙教育,使孤残儿童在“情”、“能”、“智”等方面得到面的发展;开展“助养”、“代理父母”、“家庭寄养”、“院内类家庭”等养育模式,为家庭收养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使符合收养条件的孤儿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13.
李燕 《社会福利》2010,(6):46-47
2008年5月28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正式开园。两年多来,面对全新的内外部环境、快速增长的收养形势、复杂的儿童状况,福利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围绕目标重管理、围绕孩子强服务、围绕需求抓项目、围绕发展创特色,以“至仁至爱”之心,行“聚心聚力”之策,着力为孤残儿童构建一个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社工等服务为基础,以整合资源为补充,以促进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9,(3):F0004-F0004
2006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考察时指出:“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设施,推动特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为了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扩建工程。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李冬冬 《社会福利》2014,(10):41-42
正儿童福利机构是以养护孤残儿童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养育的特殊性,传统机构养育的不足逐渐凸显,比如机构内孤残儿童的性格孤立、社会适应能力弱以及生活技能缺乏等。为了回应孤残儿童的需求,更好更全面地为孤残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医疗、康复、教育、护理等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社会工作仍属于新兴行业,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2,(7):2-F0002
始建于1984年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鼎力支持下,始终秉承“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养护、医疗、康复、特教等功能,以规范化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先后荣获了“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共膏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优秀鹰少年维权岗”;民政部“明天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爱心奉献单位“;  相似文献   

20.
王晨光 《社会福利》2003,(12):38-39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于2001年12月分别与大兴区及延庆县寄养家庭的10名家长签订了领养协议,从而使失去父母的轻残儿童真正回到家庭,这是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不断发展的又一成果,也是轻残儿童被寄养家庭收养的历史性突破。 失去父母的孤残儿童收养情况的回顾 新《收养法》实施以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它使大多数健康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这无疑是福利机构内养育对象的最佳归宿。但根据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状况看:健康小令儿童(指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