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究窄间隙摆动电弧焊接过程中窄间隙坡口对电弧形态的影响,课题组以实际焊接工艺为依据,利用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窄间隙焊接电弧燃烧侧壁的三维对称数学模型。通过对FLUENT自定义函数(UDF)二次开发,实现了对窄间隙焊接电弧的数值计算,且计算的电弧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获得了窄间隙焊接电弧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远离侧壁处电弧的磁感应强度大于靠近侧壁处电弧的磁感应强度;引起了等离子流场、压力场及温度场向侧壁偏转;由于窄间隙焊缝形貌影响,电弧底部等离子体沿熔池切线向焊缝凹面底部运动,并影响熔池上方电流密度及温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绕流半圆柱时混合对流换热的流场和温度场,计算范围为Gr=3.66×105,Re=478~2390,同时也计算了纯自然对流和纯对流工况.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对流的影响,混合对流时的流线较纯对流时会有所抬高,同时半圆柱后面的回流形成的旋涡也更大.因此在小Re数并有较强加热的情况下,温度场对流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Monte Carlo数值模拟方法,对SH6700中型空调客车室内各表面太阳透射辐射的分配比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较好地吻合,表明数值模拟太阳辐射传递可以定量确定太阳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热流变化,对空调负荷的准确计算及车室内空气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型号为SFWG6176-36/3800的灯泡贯流式发电机温度场,运用传热学与流体力学理论,综合考虑温度场、流场的共同作用,进行热流耦合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分析原结构各零部件温度场分布情况,总结了定子线圈存在局部温度过高的原因。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现场实测数据和热路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流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提出的改进措施将定子线圈最大温升降至67.1 K,满足要求,为解决机组的通风散热问题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速摄像机加装带通滤波片的方式获取了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的特征谱线,通过预处理算法滤除光谱数据中的噪声信号,获得了变极性等离子弧正反极性期间的温度分布.采用电弧边缘检测和中值滤波算法可以有效滤除电弧特征谱线中的背景噪声和椒盐噪声.光谱诊断结果表明,正反极性期间电弧中心最高温度相差不大.正极性期间由于钨极发射电子能力强,使得电弧同一温度等温线区域更为扩展.试验结果为变极性等离子弧产热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超薄板焊接质量差的问题,根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建立超薄板焊接熔池的二维数值分析模型。 电弧热源模型采用高斯热源分布模型,模型考虑了超薄板固态金属的热传导、熔池与外部环境的对流辐射、熔池内部液 态金属质点的热传递、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部分随温度变化等因素。采用FLUENT对超薄板微束等离子焊接熔池模 型进行求解,得出了熔池温度场、流场分布,并讨论了几种作用力对超薄板熔池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是 超薄板熔池内部液态金属流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特征及层间停留时间对温度场的影响,课题组基于ABAQUS建立了三维瞬态的电弧增材制造仿真模型,进行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模拟;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得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曲线,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随着熔覆层数的增加工件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增加层间停留时间可使高温区域减小;基于MIG的电弧增材制造层间可达到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8.
热收缩包装机内部温度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热收缩包装机内部风扇布置对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建立包装机数学仿真模型,利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MRF)在FLUENT中进行流场计算,仿真实际工作条件下包装机内部温度场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关实验结果验证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仿真不同风扇数量条件下的温度场,分析了既能满足工作要求,同时又能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风扇数量。[JP2]结果表明:仿真模型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双风扇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均匀且温度基本满足工作要求,可以替代3风扇条件。该研究可为包装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9.
当镍及镍基合金板材厚度小于l mm时,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烧穿、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严重影响了焊接成形 质量。针对超薄镍及镍基合金的特殊性以及在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采用脉冲微束等离子弧方法焊接0.1 mm厚薄 镍板。文中分析了在一定占空比下,不同脉冲频率和不同基脉比对超薄N6镍板的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得到合适的焊 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基脉比为0.4,脉冲频率为500 Hz时,超薄N6板焊缝成形质量最好。通过该研究成功实 现了0.1 mm厚超薄N6的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接。  相似文献   

10.
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和AutoCAD的面积量算功能,并结合滑弧分条技巧,探讨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而又准确,可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物陶瓷涂层预置粉末式激光熔覆的特点,综合考虑接触热阻、材料物理性能参数、涂层厚度和激光吸收率 等因素,建立了熔覆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对基体熔池尺寸和形状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 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激光熔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热积累现象,且预置粉末层厚 度对温度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和分析机场强吹除雪气固两相流流场的压力、速度和雪粒运移规律,依据离散粒子模型建立了强吹除雪气固两相流方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对机场强吹除雪的气固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气固两相流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曲线和不同时刻下的雪粒分布规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场发展过程迅速,速度分布符合射流理论,湍流强度变化剧烈.数值模拟得到强风强吹除雪的吹雪时间为2.5s.  相似文献   

13.
从热传导方程出发,考虑Nottingham效应和焦耳热情况下,采用自洽求解了圆锥形场发射体的尖端表面温度;定量讨论了温度与给定的圆锥形场发射体的结构参量与物理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ottingham效应、热导率和锥体横截面积的大小对尖端表面温度起决定作用,由Nottingham效应和焦耳热产生的温度在通常发射电流情况下,并不会达到钼的熔点温度而引起微尖锥发射体的失效。  相似文献   

14.
从分段圆弧边界、分片球面边界条件下静电场分析的多极理论通解出发,推导出复杂场域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多极理论通解,和能用多极理论解析求解的边界形状参数及其使用规则,并通过两个实例计算验证其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多极理论的计算精度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5.
传播场是传播模式研究史上最具现代性的内容之一。以自然场的观点观照传播过程,以口语这一主要的和基本的传播媒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播场在基本方面具有传播主体的两极性、传播主体在传播实践中所受到的多维制约力、制约力具有方向性和可变性、传播主体与媒介具有同质特征以及主体和媒介具有可观察的个性和共性的二象性等与自然场基本同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过去学者们多从"运用"的角度研究司法语言。近年来随着国家语言生活的快速变化,语言服务研究悄然兴起。以语言服务为视角,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主要包括法庭语言翻译、书面语鉴定、录音会话分析、手机短信与网络页面语分析等方面。当前司法领域中的语言服务现状不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培养与培训并重,做好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斜叶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轴流式搅拌桨( axial-flow impeller,AFI)。采用FLUENT软件对斜叶桨和AFI桨发酵罐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斜叶桨发酵罐单相水体系时搅拌功率计算值与模拟值的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对比2种发酵罐中单相流场分布、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和功率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单相水体系时,AFI桨改善了发酵罐内流场结构,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40. 39%;固液体系时,AFI桨发酵罐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更为均匀,罐底沉积现象不明显,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17. 37%。研究结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搅拌桨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碳纳米管薄膜是一种能应用于场发射平面显示器等器件中的新型冷阴极材料。该文用Ni作为催化剂,采用催化热解法在硅片上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薄膜场发射阴极,反应气体为乙炔、氢气和氮气。用SEM和TEM分析了其结构,证明了碳纳米管的直径在50~70nm间。进而采用二极管结构,在优于10-4Pa的真空度下,测试了它的场发射特性,理论分析表明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实际上来源于突出于薄膜表面的部分碳纳米管顶端。该阴极的开启电场为8V/mm;在11V/mm时测试到了最大的发射电流密度2mA/cm2,满足场发射平面显示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平行流场因其较小的压降和较多分支流道会使整个流场中的反应气体流动很不均匀,产生 了较差的流动特性,也会使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不够充分进而严重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所以需要对平行流场的几何结构 进行优化,从而得到较好的流动特性。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动量和质量守恒的数值解析法对电池流场结构进行数值优化, 并且优化结果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模拟并证明优化是有效的,优化后的流场能够最终消除流场的流动不均匀性 并得到流动均匀的流场,使得电池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