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空前广泛、热烈。有些同志把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有些同志用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来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还有些同志以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为理由,得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笔者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论点,不欲苟同,持不同的观点。这并非是出自于某种感情,而是对这种观点的科学性的疑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所有制问题从五十年代末就提了出来,并展开热烈的讨沦。有人主张劳动力公有制,有人主张劳动力私有制;还有人主张部分公有部分私有或称劳动力的二重所有制,又有人干脆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的存在。我自己认为,这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和所有权的问题。搞清楚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足一件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人们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生产才能实现。因此,与此相适应,生产条件所有制也应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力所有制构成。人们往往只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原因在于人们对劳动力本身没有正确认识。劳动力虽然存在于人体之内,不象生产资料以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外。但是就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总和来说,它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并需要人去运用才能发挥作用。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人只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现实结合的媒介。我们没有理由只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力个人所有,是指那种形态的劳动力?有同志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指出,就是潜在于人身之中的劳动力,即:“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了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恩全集》23卷190页)如果是这种劳动力,我认为即便承认是个人所有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只是潜藏在人身的力气,是生产的一种可能因素,还不是构成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所以还不属于所有制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中,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被提到学术讨论的日程上来了。讨论中有主张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成部分个人所有制的,有主张劳动力公有制或国有制的,更有认为劳动力所有制理论是很难成立的,本文拟对劳动力所有制以及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提出初步探讨的意见,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对劳动力“所有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初,于伍同志就提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是生产的条件。因而,劳动力不能不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关系的担负物,也有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①现在人们又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荣兆梓和倪学鑫二位同志说:“劳动力所有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性质,但在各种生产关系结构中都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劳动力是否也存在一个所有制问题?它与商品生产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还有争论。本文试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左宪棠同志的文章对我们的看法提出异议,此外也有同志根本否定劳动力所有制范畴本身。读了他们的文章,我们感到有必要就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再谈几点意见,兼与左宪棠等同志商榷。一、什么是劳动力所有制从左宪棠等同志的文章来看,搞清楚所有制和劳动力所有制的概念,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必须明确:所有制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指人对物实行占有的社会形式,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所承担着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本身。但把所有制关系视作人和物的关系的,并非左宪棠同志一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劳动力私有制或劳动力个人所有制问题,自一九六二年以来,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当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已经从按劳分配的原因发展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包括劳动力所有制问题。通过互相探讨,把问题搞清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有关理论,在探讨生产关系的问题时,只论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未涉及或很少论及劳动力所有制,以至一些问题得不到深化和解决。笔者认为,在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先解决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有关理论问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为此探讨了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内容、性质及特点等问题,并说明了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若干意义。一、关于劳动力所有制劳动力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从事劳动的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后一种含义是以前一种含义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劳动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问题,是学本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就这些争论意见的实质来看,大体上不外两种,即所有制论和利益差别论。前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所有制的不同或差异(其中既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不同所有制,也包括同一种所有制之间的实际差异),经济利益上的差别只有通过不同所有制或其差异才能表现出来。后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而使社会主义生产不可能把各个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单位当作一个大的辛迪加来对待,只有通  相似文献   

13.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我仅就近期王保庆、李光远、倪学鑫等同志的文章,谈点自己的认识。一王保庆同志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里,所有制应该是生产条件的所有制。他引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为依据,肯定了两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理解有六种观点:消费资料所有制说、劳动所有制说、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制说、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说、劳动力所有制说。这六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存在片面的方面。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股份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股份制不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所有制是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看法还很不一致。郑玉林同志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流通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分配领域。因此,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否则就与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相矛盾。①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就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从79年底到现在,国内报刊已发表论文近30篇,有些经济学专著在有关章节也论及了这一问题。这些文章和专论,不仅就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性质、劳动力所有制与商品生产、按劳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且还对劳动力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劳功力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以完善生产关系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重新思考和认识。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现实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对劳动力管理特征是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这种体制既抑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又泯灭了企业对劳动力使用的具体选择。从理论上考察,形成这种体制的根据是“社会劳动力论”。而“社会劳动力论”的起源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分析和设想。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后,劳动力就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8.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多彩。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而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 ,从横向说 ,包括生产资料(生产条件 )所有制、劳动力所有制 ,以及产品和消费资料所有制 ,等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当然是所有制中最主要的部分和核心。我们平常所说的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因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要生产 ,没有生产资料是万万不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形式、发展水平 ,不仅制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理论思考张兴茂劳动力所有制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几十年来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这个问题的讨论几经沉浮。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劳动力的所有制及其产权问题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