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10,23(1):103-107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农牧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等区域贫困特点。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人权,减断因病致贫的循环链。当前内蒙古农村医疗救助仍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并完善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改善农牧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稳定内蒙古。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21,(5):1-7
通过梳理与分析日本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历程及经验,我们发现,在制度理念上,日本医疗救助具有发展型社会救助特征,重视受助者人力资本恢复和能力提升,强调疾病预防与保健等"上游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自立自强;在制度设计上,日本医疗保障体系内嵌多道健康保障防线,减轻了医疗救助压力;在制度实践上,日本医疗救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且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对公共医疗体系的减压作用。日本医疗救助对中国的主要启示是,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要坚持立法先行,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公共医疗资源要向贫困弱势群体倾斜,救助实践中要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实现医疗救助的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起政府就一直承担着对贫困群体救助的主要责任.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政府施政理念和非政府力量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封建社会对贫困群体的救助情况以宋代为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以前,除了官方救助以外,非政府的宗教救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两宋时期主要是以官府救助为主导;宋代以后,民间慈善组织作为非政府力量,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受到西方理念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下,政府承担了全部救助责任;在后期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下,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市区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形成了领先于全国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形成了市、区(县)和社区(村委会)"三级服务、三级互动、三级保障"的立体化、全覆盖、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低保综合救助水平连续7年全省第一,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目前,正在向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子。在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基本制度保障,但该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途径,以实现贫困人口卫生保障供给的"正义和公平"。在目前新医改的背景下,应重点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科学界定救助对象、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各医疗救助主体的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就业援助和激励是政府对弱势群体就业实行专项援助和激发鼓励的社会政策或制度安排.促进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就业历来是贫困救助的基本方案;引入和推进工作福利制是当代贫困救助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现行的贫困救助制度体系中,因就业激励和援助制度缺失,有劳动能力者依靠生活救助的现象突出.面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生存保障与就业激励有效衔接机制,为其劳动就业给予必要的手段、机会和能力性援助,应是我国贫困救助制度优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9.
夯实医保体系托底保障功能是社会政策托底的必然要求,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对我国当前医保体系托底保障功能进行系统评估十分重要。当前,医保托底保障的制度结构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制度组合而成,托底保障总体成效显著,但面临诸多挑战,制度碎片化使得医保托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突出,制度间功能定位不清影响了医疗救助的核心托底地位,不同制度衔接沟通欠流畅制约了托底效果,单一的费用补偿目标使医保托底更倾向于传统补救模式。我国医保体系托底保障功能改进应坚持整体性治理思路,优化制度组合并强化医疗救助核心地位,优化制度衔接和信息共享,搭建沟通平台进而增强不同主体的治理信任,从补救型托底转向发展型托底并平衡医保托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理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运行效果,以及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评述,以期对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已三年多,两制度结合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呢?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为研究现场,通过调查,对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产出效果做出评价,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思考,积极为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惠及全体贫困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因病致贫已经成为制约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施制度化的医疗救助以帮助藏区农牧民尽快摆脱贫困,成为政府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全面阐述贫困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藏区农牧民医疗救助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疗救助体系运行不规范,未能达到既定目标和预期效果,迫切需要对藏区农牧民医疗救助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逐步提高藏区农牧民医疗救助的水平.运用层次分析的方式,选择具有藏区典型特征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鱼骨图来表述藏区农牧民医疗救助体系的运行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评价指标,以期能够保障该体系的良好运行,促进藏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群体问题,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积极参与的城市扶贫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科学的国民收入格局,并努力实现经济较好较快发展,为城市贫困群体解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的高风险时期,如何有效地化解困难群体面临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风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现代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为应对各种突发性的社会风险,高效化解贫困群体的"急难"问题,让陷入紧急性生活困难的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迫切需要构建临时救助制度救急难的常态化机制,主要包括救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急难"风险快速响应机制、"一站式服务"机制、民政"大数据"与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机制、长效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流浪儿童现状的考察,认为流浪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等基本权益却并未得到制度保障;正因缺乏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群体极易成为潜在的犯罪后备军,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因此,国家应当建立有效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维护流浪儿童的各项权益,同时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目标.文章主张整合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等的力量,形成一套以生活临时救助机制、预防流浪机制与回归社会机制的"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点从社会保险转向了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城乡贫困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迅速推开,这些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贫困人口的瞄准机制;保障标准低与"福利依赖"以及边缘贫困人群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统筹和规范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破除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二元分割、恪守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三个方面。但它也存在诸多局限,如立法位阶不高、授权条款偏多、央地财政责任不清晰、对违法的惩罚力度不够以及忽视农民工的特殊性等。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升法律位阶、出台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央地财政责任、加大对违法的惩罚力度以及重视农民工的特殊性等,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尹崟 《兰州学刊》2014,(2):112-115
医疗救助资金是政府降低城乡贫困人口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医疗救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管理体制缺失、资金使用不透明等诸多问题,进而导致社会大众对医疗救助的爱心捐赠行为一再受到伤害。为此,在明确政府的医疗救助筹资的责任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保证已有的医疗救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贫困者,以什么样的法律理念来支撑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大厦,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中国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不平衡性,无论是法律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制度层面,甚至是法律理念层面,都有一个进一步进行整体性建构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理念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权利保障,社会贫困群体及其个体需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救助,因此,国家义务和社会义务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将被凸现出来.现代社会的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社会救助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消极性和积极性的救助制度和机制,达到减少社会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