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丰台花卉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元代是其蓬勃兴起的重要阶段。在国家统一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下,大都城南地区别墅众多、文人雅集,带动了花卉种植业的兴起与赏花风尚的形成;永定河主河道的移出,为花卉种植提供了水脉、土壤以及交通等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变动与环境变迁,共同促进了北京城南部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花卉水培技术》是以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基础的爱花养花的成年社区居民为对象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课程开设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花卉养护能力、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幸福广州、美丽花城的建设.本课程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植物养护能力,丰富了社区课程门类.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峰 《社科纵横》2006,21(12):129-130
行政现代化是行政体系整体上的、全面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行政机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与现代化的行政文化的有机统一。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追求有:效率观念;民主取向;服务精神;法治信念。因此也就构成了现代行政文化的四个基本内容:效率型行政文化;民主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法治型行政文化。本文从理念培养、物质支持、制度构建和系统协调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程杰 《阅江学刊》2014,(1):111-128
我国是一个花卉文化极其繁荣灿烂的国度,无论是园艺种植、花事观赏,还是文学、艺术创作都极为丰富繁盛。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从审美认识水平着眼,我们将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间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我国花卉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我国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广泛的历史基础。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给花卉园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对花卉园艺生产促进良多。我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构成了花卉文化创造的主力,无论是外延的拓展,还是内涵的提升,都主要得力于他们的奉献,也主要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文化理想。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对花卉观赏的影响从来都是正面、积极的,历史上从未出现其他民族那种基于特定教义对花卉使用的严格限制,西方中世纪普遍禁止那样的现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花卉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花卉文化的民族风格。我国观赏花卉以我国原产的木本和经济应用品种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名花、名树体系。我国人民比较重视自然生长、园艺种植的植物生姿,特别欣赏植物的生机天趣,西方社会那种花环、花冠等采结献赠为礼的方式在我国并不多见。在花卉象征上,我国士大夫阶层最终形成了“比德”、“写意”传统,即通过花卉形象寄托人的道德品格和高雅情趣,体现了我国崇尚伦理道德的文化精神,与西方花卉象征多具宗教意义颇有异致。我国花卉象征中的吉祥寓意,体现着我国民众独特的幸福观,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系统“花语”。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9):26-2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下简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展示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治国理政"蓝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把"四个全面"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教学理路探析,从融入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三大方面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实现两者的融合问题,从而彰显"四个全面"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7):28-32
"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对"全面从严治党"措施具体实践检验效度的落脚点取决于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情况。了解在"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90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知、情感、评价和认同行为等方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成因,加以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党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7.
"大美大爱"龙江精神,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至善"与"至美",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蕴涵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大美大爱"龙江精神的理论基石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思想精髓蕴涵于"至真"与"至善"的完美融合,传承动力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尚道德追求,同时,它也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强 《探求》2012,(3):43-48
地域文化研究须扬弃传统的史志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学的综合考察。岭南总体生态、实践、生活和文化都具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子系统,通过"岭海环抱"自然生态的分析,突出海洋文化的主导地位,以"岭海文化"为主概念,这样有利于较全面和整体地把握本地域文化,挖掘和深化其自然物质文化的新内涵及特色。  相似文献   

9.
1976年出生的东信已经作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艺术家活跃于世界舞台,他所创立的"东信?花树研究所"正致力于拓展植物的艺术性研究,并深度探索花卉植物的终极可能性。他的作品中充满和式风味,冷静、细致且环保,对于花卉植物的独特解读与多样呈现让他的研究所创造出的花艺哲学享誉世界。东信并非研读艺术出身,身为摇滚乐手的他曾在花店打工,却无心插柳地进入了花艺创造的世界,天赋与创造力也由此得以施展。2001年,东信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视角或逻辑常常与我们所习惯的审美经验颇不吻合,并且,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识又常常与佛教的无常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直接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对我们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侘'与'寂'之美"三个方面讨论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思敬 《社科纵横》2020,35(1):69-72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中国"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当然要求,也是农民工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大事。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农民工由过去的劳工权利为主转向市民权利为主的权利融入,融入的重点必须从过去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为主全面转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权利,且以政治和文化权利为重。由此,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来拆除阻碍农民工进入城镇的樊篱,并为促进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便利和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必须加以有效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万远新  张铁军 《创新》2019,13(3):40-47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和精神根基,它决定着新建文化的理论品性和民族特色,也有利于新建文化的民族认同;文化主导性是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主要内容,它体现着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性发展要求,是对人们现实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主导性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进行诠释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四种形态"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展现,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四种形态",既要看到"四种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转型加强自身建设的时代要求,更要看到"四种形态"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是反腐倡廉建设"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价值体现,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密切结合的有机统一。"四种形态"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作为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是把批判性地汲取一切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化,是超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的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的规定。“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其他规定都是这三个相互联系规定的逻辑展开。全面、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这三个相互联系的规定对于我们明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世界历史方式以及中国文化创新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德广 《社科纵横》2004,2(4):13-14
邓小平法治思想 ,作为其理论体系的—个有机组成部分 ,深深地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之中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华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与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特质、情感诉求、生活体验和社会交往等关系密切,是中华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部分。阐释了中华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功能,中华节日文化是时间认知的产物,是农耕文明的缩影,是情感表达的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是生命美德的呈现,是身份认同的载体。应发挥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促使广大青少年通过认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融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在认知、理解、参与、融入中华节日的过程中,真切领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来的思想之美、精神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山水之美和生活之美,从而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学刊》2007,1(4):81-88
历史美是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形象。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着历史美。历史美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展现。历史美可分为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历史美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广博性、可感知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6):26-30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关系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政党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更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根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严防"庸俗化""虚无化""形式化"倾向,从载体、形式、方法和行为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继承与发展""建党与治党""自信与自觉""固本与消浊"相统一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敬老院为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以弘扬尊老敬老文化,彰显人道、人文、人性化特点为内容,把丰裕的物质供养与丰富的精神供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敬老院文化。一是发挥文化效应。利用有限空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21,48(1):42-54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更是中华文化自我的当代生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与生成中兼包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注入了源头活水和不竭生命。中华文化"各美其美"的文化思维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主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核",美人之美"的文化融合造就了中化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文化生命",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生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个性和世界性的情怀",天下大同"的文化意境为世界与人类贡献了文化智慧,展示了中华文化自我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