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就是建立具有以宪法为保障的,靠法律机器和权力运转的,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中通过对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中关键主题(民主与法治)的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想参考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共和的政体、主权在民的保障、人人共守的法治、分权制衡的制度。其思想理论内涵丰富,系统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卓越的独创性。而且于民国伊始,孙中山即进行了民主立宪,保障民权等伟大宪政实践。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祝天智 《东方论坛》2006,5(1):84-88,104
学界对孙中山宪政理论的内涵及其国民党对它的背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对国民党的影响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震撼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冲决封建意识形态罗网的勇士 ,人文主义者高举万物以人为本的大旗 ,向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和禁欲主义发起挑战。托马斯·莫尔在其光辉著作《乌托邦》一书中 ,不但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无情揭露“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之本质 ,而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大胆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民主制度的诞生而呐喊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人完全按照西方宪政模式建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经过民初的宪政实践,这个以移植西方制度为范本的体制,逐渐蜕化、变质,最后沦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孙中山在深刻总结民初宪政实践的基础上,借鉴苏俄革命的经验,同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未来中国宪政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策略,从而实现了近代中国宪政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的推进不可能仅仅依靠行政体系自身的改革而获得完全的实现,更在于通过宪政制度的构建形成良好的依法行政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基础。从社会保留权利与政府权力相互制衡的角度,就当前强化与整合公民权利,以形成有效的、社会化的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与力量,推动依法行政的全面实现进行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组成部分。通过宪政的视角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宪政的关系,对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和宪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党和宪政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入手,考察了英美政党制度及宪政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政党与宪政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宪政建设做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孙中山宪政思想,主要是实践孙中山人民民主性质的宪政思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在此之前制定的关于起草《大纲》的七个原则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方案和实践继承和超越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及其规定的人民代表会议仍属于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范畴。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宪政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的笔谈。在笔谈中,常桂祥认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施宪政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根本标志。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有益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姜元奎、王彩云认为宪政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宪政制度既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件,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平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宪政制度建设。董文芳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宪政制度,而且依赖于先进的宪政文化。宪政文化是支撑民主政治有序稳定运转的基石,没有宪政文化的支持,宪政制度不可能实施、确立与巩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其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选举制度是宪政建设的一个必要制度环节,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启动环节,也是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完善的选举制度是一个发达的宪政国家应具备的必要条件.选举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内容、力度和途径的选择一定要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与本国宪政建设的目标和价值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部宪法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出了规定,表明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宪政制度之一。其宪政意义在于: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增强了民主监督的效能,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内涵。在提倡政治文明的今天,有必要继续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部宪法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出了规定,表明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宪政制度之一。其宪政意义在于: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增强了民主监督的效能,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内涵。在提倡政治文明的今天,有必要继续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宪政之路一直都是在自由与秩序、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展开的,其中交织着生存压力、利益博弈、利用、勾结和倾轧。博弈的结果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作出最伟大的选择,由此成就了美国全社会对宪政制度和法治的最高尊重和最大维护。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宪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以及全社会忠诚法治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宪政之路一直都是在自由与秩序、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展开的,其中交织着生存压力、利益博弈、利用、勾结和倾轧.博弈的结果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作出最伟大的选择,由此成就了美国全社会对宪政制度和法治的最高尊重和最大维护.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宪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以及全社会忠诚法治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是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在中西学兼具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大致包括:废专治,立宪政;立究政必兴民权;无宪法不足以立国;立宪国必分立三大权这四方面内容.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由于时代条件所致的历史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历史贡献.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对于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渊源、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内容、梁启超宪政思想的评价三个方面对梁启超宪政思想展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为完成民主共和的任务,提出"革命程序论",将革命程序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革命程序论"是实现民主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孙中山认为训政时期是完成民主宪政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训政理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仍有缺陷。文章主要从以党治国和地方自治两方面论述孙中山的训政理论,并简要分析其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访权利是宪法上公民的监督权,信访制度是保障公民实现其监督权的一项刺度。并没有也无力承担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的功能。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就在于其功能的异化。有的监督功能被弱化,本不具有的权利救济功能却被强化,甚至有代替司法救济成为权利救济主渠道的趋势。因此,要使信访制度的困境得以求解,宪政框架内两条变革思路必须同时并举:一是强化信访制度的监督功能,二是剥离信访制度的权刺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宪政民主论是其民权主义政治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中及此后,起了巨大的推动历史变革的作用,迄今仍有在政治思维上的启示性价值:人民主权学说、直接民权与间接民权相结合思想,以及素朴的民主集中制观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