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卫侗墓志记述了河东卫氏中卫侗所属族支自卫进至卫文珩四代的仕宦与家族情况,反映了河东次等门第家族族支在南迁洛阳之后,随着北齐、北周、隋的朝代嬗替,在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变迁,以及族支代表人物在北魏、北齐、北周、隋数朝的仕宦经历。卫侗所属族支是河东卫氏的分支,无法与中央核心阶层发生密切联系。因此,在进入北周、隋之后,家族地位急剧下降,家族成员的仕宦日益艰难。卫侗所属族支的变化反映了北朝末期至隋唐,旧有门阀家族势力的衰落,以及依附中央政权的新家族崛起的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晋书·后妃传》所涉两晋32位后妃,可见司马氏皇帝的婚姻对象在家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在地方门户阶段,婚姻对象主要是河内知名之世家;融入曹魏核心阶段,主要是曹魏政权的支柱性家族和重臣之女;巩固核心阶段,主要是司马氏政权的核心家族和重臣之女;维持核心阶段,皇帝的婚姻对象为中原地区稍次一等门阀的女子。这些后妃的籍贯或郡望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司、豫、徐、兖四州,兼及外围之并、雍、青、扬各州。这一分布特点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士族地位升降以及司马氏政权的权力分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宋代饶阳李氏家族以共财和家法而为时人称道,在北宋前期即被视为能够保守门阀的代表性宰相家族。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李氏家族进行了一些剖析。在宋代社会条件下,官僚家族的共财被认为是世所难及的事情。共财之难在于管理,李氏家族在财产管理方面颇有自己的特点。数代同居的李氏家族,设有专门的仓库。财产入库之后,各种消费则有详细的规矩,并形成成文的财产管理法规。在李氏家法和家风的作用下,李氏家族在较好地处理内部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时外部关系的处理。两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对李氏家族的门阀维持和家族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代官僚家族大都重视同族之间的共财,并借助其财产关系进行家法和家风的建设。这种努力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官僚家族门阀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陈金凤 《唐都学刊》2002,18(3):56-58
西魏、北周、隋之所以扶植江陵后梁政权 ,根本原因是在南北对峙的军事、政治形势下 ,实施中间地带战略的需要。后梁力量弱小 ,且处于中间地带之上 ,不得不做北朝政权政治、军事的附庸。南朝失江陵 ,最后丧失了长江中游的中间地带军事防御能力 ,决定了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政治可能依赖法律,也可能不依赖法律;有些情况下依赖法律,有些情况则不依赖法律;有时依靠法律多一些,有时则少一些.政治是围绕政权的取得、组织、行使、更替等而展开的活动,也是以整合公共资源和建立公共秩序为宗旨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00,16(2):62-63
本文以新出土的北周墓志对唐修《北史》、《周书》中的谬误进行甄别、考辨 ,进一步探究了谥号扑朔迷离之根源  相似文献   

7.
徐中原 《学术交流》2012,(2):151-158
西魏北周散文,指西魏建立(公元535年)至北周灭亡(公元581年)前后共46年间的散文。此期散文可分为皇室散文、本土士人散文、由南入北士人散文三个部分,主要作家分别为宇文毓、宇文邕、宇文逌,苏绰、李昶,王褒、庾信等,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就。纵观此三类散文,不难看出,在艺术上明显呈现出从师古到雕章的演进过程。西魏到北周明帝时期为师古阶段,从武帝时期至周末为雕章阶段。保定元年(公元561年)的《颁六宫诏》骈俪化明显,此文可视为进入雕章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每一阶段的文风无不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适应。师古文风的形成,是宇文泰关陇集团政治文化改革的产物,是其政治文化改革在文学上的折射。从师古到雕章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北周对魏晋以来文化和文风的接受,此为内因。二是庾信等南来文学大家的影响,此为外因。  相似文献   

8.
两汉之际政权更替、政策多变给士人生存以巨大影响,这在冯衍身上得到典型的体现。家族与政治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不仕王莽新朝,甚至充满仇莽情结。功业不立、职务多变、善言不实,使得他不可能受到尚功利的光武帝重用。汲汲富贵、躁动短视,使得他入为外戚宾客,也使得他因此而完全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冯衍不遇典型地体现了两汉时期一代士人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9.
刘军 《唐都学刊》2024,(1):64-70
2017年,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山西万荣西思雅北魏薛怀吉墓,出土完整墓志一方。该志翔实记录墓主的家世背景和仕宦履历,内容可与正史互相补证,对研究中古河东薛氏家族和北方民族、社会史极具参考价值。志主薛怀吉出自降臣薛安都之南祖房,依靠先世的功勋业绩、阀阅等第达到一流高门的层级。其政治归属系代人集团中的上客,备受恩典荣宠,仕进以五品释褐、三品终结,仕途飞黄腾达。且作为皇帝心腹重点培养,内充近侍、外镇方面,显赫一时。志文流露华夏认同取向,与河东薛氏借助祖源记忆荡涤蛮夷色彩的努力如出一辙。阀阅等第、政治归属和文化认同,乃扫描同类墓志三位一体的思考维度,代表内徙戎夷演进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高平檀氏约自两晋之际流迁江东,侨居京口,当属于北府崇尚武力之将门次等士族。尽管入宋后,其家族代表人物的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主要依靠勋功封赏,其后人仕进依然受到高门士族的抑制。晋宋之间,檀氏武人代表参与了北府兵崛起的过程,特别在刘裕领导北府集团推翻高门士族桓玄和建宋代晋的过程中,檀氏家族代表先“合门从义”,后随刘裕征战南燕与后秦,军功卓著。刘宋前期,檀道济作为北府将领的代表,受命刘裕成为顾命辅政大臣之一,虽被动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但其主要作为仍然是在对抗北魏的军事征战中。檀和之领军征伐林邑,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宋文帝及其权臣猜忌并无端杀害了檀道济,不仅重创檀氏家族,而且严重削弱了刘宋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0,(1)
李成梁的高祖李英,在明初自朝鲜内附,族属为女真族。李成梁家族是晚明辽东军事望族。李成梁威镇辽东三十年,其家族影响辽东五十年。随着大明帝国的衰亡,李氏家族走向衰落。李在家世流变上,李成梁这一支,呈现出源出朝鲜而又流入朝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曾德雄 《浙江学刊》2005,(3):113-120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是一种道德合法性,德必称其位,具有最大权力的人一定是具有最高德行的人,反之,具有最高德行的人也应该具有最大的权力,政权的合法性由此确定.这一思想由先秦儒学肇其端,而由董仲舒系统完善之.由于儒学理想中的圣人道德人格事实上不可能,此种合法性不可避免地面临内在的紧张和逻辑困境,于是政权的维护就不得不依靠谎言和暴力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前后相继的两位领袖人物,影响着整个唐诗发展的进程。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又为初唐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墓志的一半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层面研究初唐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实证材料。《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其特殊的传记形式和文字上的曲笔表现透露出墓志文体新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充分利用这种特殊身份,突破自身的性别和阶级局限,提升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发展起以女性为核心的家族体系。在为自己家族带来“特权”的同时,乳保群体也对清代皇族的家事和国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文集粹     
文化认同性基本上是指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一个集团的特征 ,这种特征表现为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历史或起源以及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 ,尽管其历史或起源经常被神化 ,其文化遗产从未是完全同质的。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共同要素是有关的集团所表现出的鲜明特征 ,而且其他人也认为是如此。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民族集团是由殖民政权或当地政权为了经济和政治目的而制造并加以剥削的。一方面 ,这些集团并非无中生有 ;另一方面 ,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性具有极化和扩大经济或政治秩序冲突的性质。最后 ,我们知道民族集团既非“实质的” ,亦非“原生的” ,因为两个…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覆灭,但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量却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是从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由于满族贵族集团腐朽衰落、丧失统治能力,汉族官僚集团地位上升、地方势力崛起,他们借辛亥革命之机夺取政权。辛亥革命引进西方政治文化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其继续和补充引进西方精神文化体系,但由于不适合中国国情未取得成功。大革命则转变方向,引进苏俄的新型政治文化模式,从而塑造了现代中国的面貌,并为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楷模。辛亥革命以彻底革命的手段结束了传统社会,并自觉地顺应了现代文明的潮流,因而成为中国现代史开端。  相似文献   

17.
金赢 《日本学刊》2006,(6):55-68
传播政策在安倍晋三的政治经营中,兼有战术与战略的双重色彩,地位重要,受重视的程度也前所未有。安倍的传播政策阶段性特征明显。在成为自民党总裁前,安倍重在塑造“新生代政治家改革旧自民党”的形象,由此成功掌权。成为总裁及首相后,其传播重点移至更大目标,即在国际上塑造“美丽的国家——日本”。研究安倍的传播政策,需要分析组阁中安倍晋三任命的一个关键人物——传播事务首相辅佐官世耕弘成。世耕作为安倍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后将负责打造一种新型传播体制,对内推进国家认同,对外提升国际形象,为实现安倍政权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律国家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地说,法律国家可以确定为法律居统治地位的国家。就具体定义而言,法律国家就是公共政治权力及其与作为法律主体的个人相互关系的组织和活动的法律形式。法律国家至少有这样一些特点: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实现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根据分权的原则建立主权国的政权并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主义法律国家的概念只能是反映人民主权民主思想的原则、设制和规范的体系。人民主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人民有权确定和改  相似文献   

19.
墓志是研究家族房支的珍贵而翔实的资料。隋唐时期,郑氏洞林房十分显赫,但因无人作相,不见载于《宰相世系表》,因而无法窥见该房支发展的全貌。利用出土墓志,辅以正史与文集,我们考证出了洞林房较为清晰的人物世系,并得以了解到该房支的仕宦、婚姻特点与归葬状况。  相似文献   

20.
《梁师亮墓志》对于研究唐代医官的身份来源及其入仕迁转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梁师亮墓志》与《梁师暕墓志》互证,可以比较清晰地还原梁氏家族的世系关系。志主梁师亮先以东宫左春坊“别教医生”的身份获得出身,最终通过尚书省吏部的选拔考试。入则良医,出则良吏,本应成为医官的他最终却选择放弃医官一职而走上了另一条入仕道路,反映出唐代对医者入仕之途的限制。此外,根据墓志等资料发现,唐代医官的来源主要有医学生考试通过者、医举及第者、民间医术优长者、为幕府辟署者以及流外入流、进献仙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