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楚国的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列国中,楚国灭国置县,开创了中国古代设县的先河。研究春秋时期楚国县制,对于深入探讨我国县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春秋时期楚国不分封,而采取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以说,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也源于楚国的县制。虽然楚国的县制还不完善,但是它为战国、秦汉以后以郡县制为地方政权组织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华最古之县,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论.申、息二县是华夏大地诞生县制最早的地区.由申、息等楚县所显示的县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县的行政首长由楚王直接任免;其二,县邑代表国家向县民征收军赋,用以组建直隶于楚王的地方兵团(县师);其三,地方兵团(县师)可由楚王直接调遣,参加楚国对外争霸战争.由申、息二县发其端的楚县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多方面凸显了县制的优越性.根据县制的三个特点,顾颉刚先生以楚灭之权为春秋第一县,缺乏立论根据.息县建县最早,县名最古且无更易,这在中国县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3.
清季,随着民族危机的深重,传统县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君主专制政体和中央高度集权模式日趋受到质疑。在西方宪政文明影响下,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艰难转型。当时的县制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是对不断暴露的许多弊端进行修补以维护官治体制的继续运转;二是被迫接受以民主、民权、民生为核心内涵的时代潮流,在县域建立一种新型民治体系。正是晚清新政产生的种瓜得豆的效果,迅速瓦解了传统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并导致君主专制主义与中央高度集权模式的政治基础最终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县级管理从学术讨论到县级管理改革讨论存在三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分析视角:县权、县政和县域治理。县权的权力结构、县政的政权架构和县域治理的公共协商取向存在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制度合作方式的不断演进。县级管理制度创新可以探索县级管理变革的制度合作复合形态,核心环节是权力结构和政权架构的整体设计,这是县级管理改革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民国史研究一领域,民国时期县政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地区在扬弃的基础上,更注重从社会转型、国家——社会的视角,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多学科来解读,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在论及民国时期县政问题时多从宏观层面,以现代化进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美国学者对民国县政问题研究重心主要在中国华北和江南地区,其独到的思维和理念使人耳目一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虽然成果有限,但其在个案上的精耕细作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唐代县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政府对地方县令的职责权限、等第品阶、选拔条件、任职途径以及县令治政考绩、奖惩黜阝步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颇为完善的制度化规定,而正是这种对地方县令职官的制度化管理,对唐王朝地方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了一个根本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行县,指的是官员对属县进行巡视的活动,任务是劝农和抚恤。行县起源于先秦,在东汉演变为一项固定的制度。与行县相关,行春活动也是地方长官的职责,一般在春季进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县制度在唐代主要由州郡长官承担,职责是劝农抚恤。在行县活动中,刺史创作了反映农事活动的诗歌,表现出悯农善政的情怀。同时,刺史往往藉行县之机悠游山水、宴集唱和,当地文人也乐于与刺史交游,增强了当地文坛的凝聚力,促进了干谒诗、交游诗、送别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对吐鲁番出土唐代一则符文进行考证分析,指出无论是该符文的公文文体、公文用语,还是其内容所反映的政策、制度,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  相似文献   

9.
以荷兰为案例,分析阐述了劳动弹性制的产生背景、理论策略与功能作用,并且探讨了在中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实行劳动弹性制的前景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县制下基层民意机关的制度设计蕴含着一定的民主元素、具有一定的民主程序及形式,但在制度设计上却处处体现维护封建地主、豪强士绅的特权的用意,处处潜存制约民主实现的障碍,所以从本质上看,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关终究不可能成为保障民权、实现民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华北各县政权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国民政府改县长集权制为四局分权制,对县长进行考试、训练和考察;进行房科改革和废除差役;实行廉政和庶政公开,开明清以来县政权组织变革先河,取得了一定效果,其影响甚至直达当代,但史学界对此研究尚付阙如.作者试以北伐之后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县政改革为切入点,剖析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政之争、官绅之争和新旧绅之争,以探讨县政改革与土劣回潮之间的关系,并及于国民政府最终丧失在华北统治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秦朝乌氏县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第一次正式的行政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义。秦朝乌氏县是民族融合的据点,形成了最初宁夏的一些大姓,有祭祀文化的特点,也有长城文明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县令乃亲民要职,百姓衣食父母.在古代集权制的县级行政机构中,县令集宣扬思想文化、理财、执法除弊等于一身,其职掌具有广泛性和繁杂性.文章将从宣扬德化、旌表孝廉、禁左道、发展教育几个方面来重点论述唐代县令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职掌.  相似文献   

14.
15.
论中国的双语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语言制度或语言政策。中国的双语制主要适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特点是地区双语制或多语制,它的主要类型是民(少数民族语言)汉(汉语)双语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英双语教学和民汉英三语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双语制的一种新形式。教育双语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双语兼通的人才,从而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长庆二年盐制之争是朝廷大臣之间就榷盐制度展开的一次讨论。它由张平叔提出改行直接专卖制引起 ,属于正常的议政范围。张平叔提出这一主张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 ,解决财政困难 ,这场争论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论共有制     
本文把扬弃个人所有权而构造共同所有权的产权制度称为共有制。共有制的本质是一个所有权,即共同所有权,不存在“双重所有权”,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的本义是共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共同所有权的分权构造是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的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九品中正制与考课制的关系,本质上是门阀制度与皇权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能够起到某种形式的考课作用,对于皇权政治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皇权政治的恢复能有效制约地方的分裂倾向,有利于国家的再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普遍陷入财政困难、新旧混杂、无所作为的困境之中。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关涉到国民政府整个的体制设计、复杂的现实政治状况等,是县政府自身无法解决的。县政的困境使得县政府难以承担领导地方社会发展的重任,县政权成为国民党政权体系中极为脆弱的一环,严重制约了当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盐城在唐代时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元和时期盐城县还被评为"上县"。唐朝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控是促进盐城盐业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使盐城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唐代大量文人官员聚集江淮,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量的人口流动,也促进了盐城的城市繁荣,居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