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多藏区在明朝经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明王朝把安多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和桥头堡.明王朝对藏区的治理沿袭元制,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治理安多藏区的原则是羁縻与怀柔并举,主要措施有“土流参治”、“僧官制度”及官办“茶马互市”等.总体而言,明王朝对安多藏区的治理是成功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藏区双语教育与藏区经济发展之间有离差效用。藏区双语教育的目的远离藏区实际,教学内容不切藏区实际,教学体系与专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藏区实际等。藏区教育与藏区经济的离差效用,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4.
四川藏区藏、汉双语教育教学概述杨嘉铭一、四川藏区藏、汉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状况四川藏区是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二大藏区,主要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两州一县,即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幅员...  相似文献   

5.
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创建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多种文化共存的有地方特色的地域。由于地域性的限制,传统的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很难为广大用户所熟知和利用,而网络则为这类知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条件。文章主要论述了运用现代网络、数字化技术创建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以及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宗法文化在安多藏区亦有全面表现,涉及政权、教权、血缘传递、婚姻缔结、生养死葬等诸多方面。教权强化了政权和族权,政权保障了教权和族权,族权则延续了教权和政权。安多藏区的宗法文化体现出边缘性及混融性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藏区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存在诸多不足。用多元文化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优化的最佳 途径,也是创建藏区教育特色的有力手段。因此,一类模式的课程要融入主体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 化,且所有学科教学均实行双语化;二三类模式的课程与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整合,进而培养既能适应现代 社会,又具有归属感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文化特征做一些探讨,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拉卜楞寺与华锐藏区之法缘关系探析华锐·东智拉卜楞寺建于公元1709年,近三个世纪以来,在历辈嘉木样大师和诸多高僧活佛的苦心经营下,该寺对包括华锐藏区在内的安多地区乃至西北藏、蒙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过颇为深刻的影响,为整个安多...  相似文献   

11.
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是藏传佛教文化圈中比较独特的道教文化个案.文章依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四种宗教仪式进行了描述,并试图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分析.认为这些仪式是多种宗教文化整合的产物,是展示和延续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人与文昌神之间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2.
藏区共同精神家园是生活在藏区的各民族在中华一体多元文化认同和以公民身份对统一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对藏区社会凝聚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是藏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阵地。教育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平等,通过培养干部、培养民众正确的宗教观等对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部藏区,即历史上分别称为"康巴"、"安多"、"嘉绒"的藏区.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也明显落后于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其他地区.东部藏区与西藏唇齿相依,是整个藏区和中国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把东部藏区作为一个侧重点.只有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来整个藏区和西部的持久稳定和发展.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安多地区民族文化阃互相依存,和谐共生,形成特点鲜明的多元文化共生格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多三大文化体系问的势力总体均衡与民族文化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并存、安多区域文化特质是包容和开放以及在同一宗教场域内的文化相融更为自然而广泛等三个方面.在现代性下,安多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演进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广度与深度上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政策变量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影响力也将日益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的演进形态仍将是"和而不同".影响文化共生格局形成的基础性因素是安多地区社会经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育政策是美国多元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政策。美国双语教育法在实施30 年后, 目前遭受严峻的挑 战。多元文化的社会规范将引领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未来的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必须能反映了主流社会对少数族裔儿童的 宽容、宽厚和宽待、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以及慷慨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物理文化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藏区开展物理教育、传播物理文化,是一种在本土文化背景下的"他"文化教育。比较物理文化和藏族文化,对藏汉双语物理教育进行初步的文化思考,从文化视角来审视现实中的藏汉物理教学活动,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探索藏汉双语物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文化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它在消解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孕育着多元文化主义教育,使教育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推进。双语教育理念、双语教育制度政策、双语教育课程、双语教育方法等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不断地被认识和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安多藏区土司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多藏区的土司制度主要可分为三类:即典型土司制、卫所土司制和僧纲土司制;并依据正史、地方志和家族谱等资料,分析和诠释了各类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践中,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基于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双语教育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美国双语教育虽历史悠久却历经波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大力推广和走向衰退四个主要阶段.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受政治、文化和移民等诸多因素影响,对其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反思可以得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开展双语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应实施有保留的双语教育、稳定持续的语言教育政策和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和双语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