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它不仅克服了各盟国的经济困难,增强了盟国的军事实力,而且促进了盟国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战时盟国经济合作的经验,至今仍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来史学界存在关于"欧洲中心论"的观点,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力图从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后,中英美三国在反攻缅甸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利益和政策中,分析三国不得不协同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从而证明中国的远征军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核物理学的迅猛发展为核能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世界大国德、日、英、美、苏等国为克敌制胜,掌握战争主动权而掀起了一场研制原子弹的竞赛,在此过程中,各大国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争在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展开,合作主要在反法西斯国家英、美、加之间进行,最终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大国研制核武器的竞争与合作,反映出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不同的战争战略和科技战略,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方面——金融与贸易机制进行了规划,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和国际贸易同盟方案。英国从它战后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出发,欲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重建、发展贸易,建立对英国有利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实质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继续维护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降低或平衡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此举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用于侵略战争的炼油厂、企业、交通、军事设施以及一些较大的城市给予了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战时经济崩溃,从而加速了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时,由于英美两国空军力量的某些局限和指挥上的分歧,加之德国的顽强对抗,战略轰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自身空军力量也有大量损失.可以说,单纯的战略轰炸虽然能构成对敌方的沉重打击,但并不能完全左右战略的胜负.  相似文献   

6.
德国在调停中日战争失败后必须加以抉择时,认为中国的利用价值下降,而日本的政治军事同盟作用上升,从而择日而弃华;同时中国也在美国的援助下坚定地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对德宣战。  相似文献   

7.
二战初期,随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摒弃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绥靖政策,战时的现实主义外交逐步展开。在英国的重要盟国法国沦陷的形势下,丘吉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推动美国援英抗德,并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丘吉尔对英美联盟的构筑,是二战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在战争期间,法西斯轴心国妄想利用结成同盟关系 达成和解,相互支持。然而,他们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尤其是德日之间的矛盾变化最为明显。虽然两国在世界 范围内,已经结成了最有利的同盟关系,但由于双方各自目的和利益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彼此间的不信任与精 忌促使矛盾在不断的摩擦中升级并不断激化,最终加速了同盟的破裂,导致合作失败。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大量难侨回国,对其实施救助成为国民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认识到华侨是一个爱国和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救助,是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是履行人道主义和国民政府的职责,而且做好难侨的救助工作也是保存实力,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去认识,才能理解国民政府救助难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在战略方针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由此引发了双方的合作与冲突.这说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不是开始于赫尔利来华,而是始于赫尔利来华"调停"失败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的抗战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意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二战的全过程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大陆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战时四大国之一的地位.这一荣誉是中华民族经过抗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由战时中国政府努力争取而来的,并非他人所赐.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出于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向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协同盟国制定一系列重大决策.作为东方国家的代表.中国坚决支持弱小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国积极参与筹建联合国的工作,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四发起国之一,并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对战后国际和平和安全承担了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何缘 《今日南国》2014,(9):23-23
1945年3月,54.527美军攻打坚守冲绳岛的日军,这是二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持续了3个月,共有20多万人丧生,包括约1.2万名美军官兵、9.4万日军和9.4万名冲绳平民。在此次战役中遇难的日本平民,多数人是被日军屠杀或强迫自杀,而不是死于美军的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13.
14.
在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盟国关系中,美法矛盾尖锐深刻,引人注目.美法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美国对夺取战后世界霸权的战略追求,削弱孤立英国、防止英国与己争霸的考虑,控制法国殖民地、属地的意图,对法国政治现实和未来走向的判断失误,信息不全、情报不确导致决策的盲目性以及罗斯福和戴高乐之间不和谐的个人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戴高乐组织了反对纳粹占领的自由法国运动。一年后 ,美国参战 ,成为反法西斯国家一员 ,随后 ,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形成。然而 ,在这个阵营中 ,美国与自由法国之间多次发生激烈冲突 ,美国阻止自由法国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 ,阻挠自由法国武装夺取维希政权控制的西半球岛屿 ,在法属北非扶植亲美势力 ,拒不承认戴高乐的抵抗运动领袖地位 ,拒不承认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为法国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切表明 ,美国在推行反法西斯的对外政策的同时 ,仍坚持它对中小国家的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所造成的慕尼黑悲剧,早已人所周知。但此前美国也曾在绥靖问题上与英国合作,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浅述。 一、英美绥靖合作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威胁,英国竭力设法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当时“着手创作对德绥靖政策最初篇章的人是兰赛·麦克唐纳先生”。他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英犹双方做出政策调整,即英国由原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调整为限制犹太移民入境,而犹太复国主义者由原来与英国完全合作调整为与英国既合作又对抗。英犹关系的调整不仅对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构成威胁,而且对犹太民族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 ,主要由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加之美国为了自身利益需要中国合作因而有意抬高中国 ,中国通过莫斯科会议和开罗会议跻身战时四强。开罗会议后 ,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均出现严重问题 ,军事上亦遭惨败 ,导致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雅尔塔会议上 ,中国成为美苏交易的牺牲品。《雅尔塔协定》以及随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9.
有61个国家参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在战争进程中,苏联出于维护本国利益和保卫社会主义成果,在对日政策问题上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针,经历了由对峙、中立到出兵的三个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英美血缘文化情结这一潜在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内涵共同的种族血缘关系、相似的价值信仰以及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种族优越论三个方面。其中,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种族优越论是其核心内容,该理论作为影响英美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作为两国外交政策的号角为英美之间的姻亲联盟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