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城市土地供应机制,是指特定经济制度下土地供应内在关系的总和,包括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渠道、方式和手段等。城市土地供应机制是一个国家进行城市土地供求管理的作用机制,依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基本特点 1.以需定供,总量不限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供应基本上采用"以需定供,总量不限"的方式,由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滞后,土地管理的力度尚待加强,加上地方政府片面强调"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城市土地的供应往往缺乏时段性和空间性,在土地供应总量上也基本没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产.城市土地作为资本按照市场法则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是城市经营战略的首要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土地资本的最大增值解决城市发展资金问题;健全土地对城市空间和城市建设多样化的承载功能;通过调控土地供应状况来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发展潜力,这些则是开展土地资本运营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4.
石继英 《城市》2004,(5):32-33
一 经营城市土地,绝对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如果片面地追求以地生财,将会造成很大危害:一是盲目扩大土地供应总量,造成无计划用地;二是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三是引发土地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四是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引起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5.
李宪坡 《城市》2003,(6):33-36
土地收购、储备、供应机制在国外已运行了200余年,其中最早建立土地储备机制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随后法国、瑞典、英国等进行了土地收购与储备。我国土地储备机制始于1996年深圳土地发展投资公司和上海土地发展中心,随后,杭州、厦门、南京、青岛、武汉等70多个城市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高了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对存量土地的高效配置能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从全球来看,除马来西亚外,我国是惟一个实行土地储备制度的土地国有国家,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还有待…  相似文献   

6.
结合旧区改造的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城市》2007,(2):44-47
一、结合旧区改造的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城市土地储备是特定的政府行为,土地储备是政府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目标和要求,依照相应程序和规定,委托土地储备机构采取收回、收购、置换、征用和造地等方式取得土地,在进行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和基础性建设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房地产市场需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计划地出让土地.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土地是指城市区域内陆地和水域以及地上、地下的空间总称,它既是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城市的重要资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积极探索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大连最早提出城市经营理念,从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入手,取得巨大成功,现在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经营的试点和探索[1].城市土地资产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收购储备包括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土地供应等是一项系统性强、周期性长的工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行为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城市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我国土地市场化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加之我国土地资产分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使得土地收购储备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后世博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动力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瓶颈,具体可归纳为“四个难以为继”,即土地供应难以为继、环境承载能力难以为继、能源供应难以为继和国家众多优惠政策难以为继。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经济环境的动荡,上述因素将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和制约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课题组以2011年到2020年为时间周期,整合上海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立足于后世博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瓶颈、动力和机制研究,为上海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居住类存量土地的“政府+社会”协作更新机制、产业类存量土地的“政府+市场”协作更新机制、公共设施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公共空间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类存量土地的多方协作更新机制等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营性用地计划是在经营城市中对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实行控制供应总量和优化用地结构的重要措施,是经营城市土地的关键和基础.加强经营性用地计划管理,对加快经营城市和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其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艳 《城市》2007,(2):40-43
一、引言 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调控土地供给,另一方面是调控土地需求.从城市政府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来看,更多的应在于参与土地供给的调控,而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用地总量的调控,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二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于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三是确定不同区域的供地政策,引导产业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也相当突出,这些都迫切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范围内全部土地的综合利用所做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它包括对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当然同一级的农业区划也包括对这部分农业用地的规划.搞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意义重大,它能有效调节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调整城市土地的结构和布局;也能加强城市土地供给的宏观调控,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整理是对城市土地的交换分合和区划整理,是根据城市规划,将城市土地中杂乱、不规则和畸零细碎不能经济使用的土地加以整合,并对整理区统一进行建设和开发.作为城市土地开发以及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合理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城市土地整理可以解决老城区街道狭窄、房屋破烂、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改造棚户区、开发闲置废弃地、搬迁污染企业、建造新型住区和公共建筑、兴办高效产业等挖掘旧城中"优地劣用"的潜力,使城镇每一寸土地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都尽可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采取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城市土地整理,以利于实行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促进土地资源产业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项目实施到后期开发建设全过程的一体化,形成一种"以钱长地,以地长钱,钱再长地"的城市土地资源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无法替代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大力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关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大气、土壤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合作机制,认为应从主体协同、政策协同和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入手来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德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德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强调以市场竞争和公平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在德国的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都有体现。这也形成了德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德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1.理论环境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第三条道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经济制度的雏形源于弗莱堡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后来由“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创始人、科隆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进一步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等的原…  相似文献   

18.
王兴平  韩静  梁鹤年 《城市》2023,(5):39-46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具体途径。研究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及其关联要素、空间建成环境等的配置为起点,通过资本的一次或多次循环和收入的一次或多次分配两个机制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动关联和传导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城市人”理论倡导的自存与共存平衡理念对国土空间规划确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安排较好地考虑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相关原则和要求,需要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中予以有效落实和体现。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还是政策技术层面都可以影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等中央三部委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36号),第一次明确要求出让土地必须按照"净地"出让.2008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中明确规定"严格城市土地管理,严禁未经拆迁安置补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而直接供应土地,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相似文献   

20.
刘颖  路立  张良 《城市》2011,(1):56-58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对规划区土地特定用途适宜性的综合分析,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生态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进行综合分类定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提出建议,为空间管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